黃笑珠
【摘要】閱讀是學生打開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閱讀”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心理,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對數學語言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與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未來更深層次地學習數學學科奠定基礎.本文就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希望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閱讀;小學;數學教學;滲透
數學作為一門對學生邏輯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指導下,將“閱讀”滲透到小學日常教學活動中,能有效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喜歡上數學,掌握數學思想方法,以更加靈活的解題態度來對待數學問題,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快速發展[1].下面,我們將對“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討論.
一、積極引導,為學生創建數學閱讀氛圍
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限制,接觸的知識內容較為匱乏,閱讀是學生擴展自身知識面的重要手段,數學教師如果僅要求學生機械地背誦公式,反復地進行數學習題練習,長此以往,學生將對數學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甚至厭倦數學,數學教學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為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引導,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創立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數學閱讀氛圍,將學生帶入到數學閱讀環境之中[2].
例如,在進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清楚地意識到對于小學生來說,本節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僅是背誦知識點內容,則無法做到舉一反三,也沒有辦法真正地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引入其中,為學生創立數學閱讀氛圍,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與了解.教師首先讓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初步閱讀,對20以內的加法運算進行復習,并找到其與本節課內容所存在的聯系,做到知識的貫通與融合,然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分析教師預留的問題,并給予一定的解決方案,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二、創設情境,尊重學生的數學閱讀主體地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越來越意識到學生數學閱讀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如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小學數學閱讀中來、如何讓閱讀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之中,一直是教師探討的熱門課題[3].“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建設閱讀情境,把學生帶入到閱讀環境中,通過系統的培訓工作,讓學生適應閱讀、理解閱讀,進而愛上閱讀,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效聯結,真正地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最終實現數學教學目標[4].
例如,學生在學習“元、角、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及互聯網等設備,為學生展示相關的知識點內容,并且將與元、角、分有關的實物帶到課堂,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形式比拼,讓學生在數學教材中查找本次課程所講授的人民幣圖片,在規定時間內哪個小組找到得又多又準確,則代表這個小組取得了勝利,予以一定的鼓勵與表揚.這種互動形式,不但有效地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讓學生完成了數學教材的全本閱讀,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將閱讀工作有效地滲透到了日常數學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印象.
三、革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
當前,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國一直以來沿用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講”的單一教學模式也無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必須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將學生看作獨立的個體,尊重學生的思想,對學生數學閱讀習慣進行全面培養,讓學生通過閱讀,不斷地鍛煉自身的理解能力,最終實現個人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5].
例如,在學習表內乘法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普遍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對知識內容的不理解導致無法真正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如果此時教師一味地進行知識內容輸出,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長時間反復記憶對知識點內容會有一定的掌握,但長期處于這種被動學習狀態之下,學生無法有效地感知數學學習的樂趣,也無法理解表內乘法運算的具體含義,整個教學工作異常被動,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綜合發展,也對學生未來深層次的學習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帶來更加適合學生的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習階段鼓勵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閱讀,對不會的地方通過查字典等進行理解,對仍不能理解的內容用彩色筆標記,教師將對標記內容進行觀察,找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數學閱讀,不但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學生經過長時間的閱讀,不斷地發現數學教材中的興趣點,進而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這對提升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增強數學閱讀能力以及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學習“表內乘法運算”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理解來記憶知識點內容,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死記硬背”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鼓勵式教學,開發學生數學閱讀潛能
小學生年紀較小,好奇心非常強,很難做到長時間對某一件事保持專注,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閱讀滲透時,必須認真了解學生所存在的特性,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工作.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數學教學工作是一項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數學思維,讓學生對數學有更加清晰且直觀的理解[6].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數學學習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式教學,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數學閱讀潛能,讓學生通過閱讀,培養有效的數學能力[7].
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米、分米、厘米、千米等內容有準確的理解與掌握,在進行米、分米、厘米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卷尺、格尺等測量工具理解,讓學生產生直觀的印象,在現實生活中也比較容易找到與米、分米、厘米相對應的參考內容,這有助于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學習.但在學習千米的過程中,教師很難借助工具對千米的概念進行講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很深的印象,如果單純地以學校到家的距離為3千米,我市距市50千米等作為講解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形成準確的想象.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延展性閱讀,使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到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通過千米進行長度界定的,進而準確地掌握千米要遠大于米、分米、厘米等單位.在學生進行課外延展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予以鼓勵,并邀請學生將閱讀到的知識進行全班分享,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班級內形成數學閱讀的良性氛圍,充分開發學生的數學閱讀潛能.
五、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化教育的最初場所,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領路人與指導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閱讀”的過程中,必須加強教師教學能力,通過專業化培訓讓教師意識到閱讀在數學學習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真正地將閱讀更好地滲透到數學教學工作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制定與學生相配套的閱讀內容,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8].
例如,小學數學教研組每周定期召開內部研討會,就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探討,交流分享近期的數學閱讀內容以及學生閱讀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訴求進行教學方案的規劃與調整,實現教師內部的長期性培訓工作,調動教師教學創新的熱情,為學生帶來更為專業的數學閱讀引導,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序地開展數學閱讀學習,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學習素養,促進班級數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滲透工作進行研究.小學作為學生接觸系統化教育的開端,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小學階段如何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如何降低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抵觸心理,如何加強學生數學思維理解能力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一線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閱讀滲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所在,不斷提升學生數學理解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陳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文化閱讀的意義及有效策略[J].讀與寫,2020,17(8):147.
[2]王艷.在小學生節日小報中滲透數學文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J].新課程·上旬,2019(8):176.
[3]丁淑芬.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滲透路徑[J].中外交流,2019(9):330-331.
[4]鄔家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探尋[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1038-1039.
[5]董朝陽.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660.
[6]黃榮.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滲透與運用研究[J].魅力中國,2020(30):232.
[7]逄紅娟.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現狀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8]李亞娟.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