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常浩
摘? 要: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社會對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需求,使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一些地區已經將這門課程作為高中入學考試的選拔性標準。因此,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教師要及時掌握網絡課程的發展特征,讓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中體驗信息技術的價值。
關鍵詞:微課;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6-0093-02
A Brief Talk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lasses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ZHOU Changhao? (Duanjiaji Nine-year School,Heshui County,Qingyang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in more and more high school students’ familie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and the society’s demand for students’ computer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kill on the growth of students,and it will provide important help for students' future study and work. Some regions have adopted this course as a selection criter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s. Therefore,pay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and teachers should grasp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courses in time,so that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learning,life,and practice.
【Keywords】Micro-classes;Junior high school;Information technology;Course teaching
微課是計算機和網絡條件高度發達下的現代化教育產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微課已經在發達地區和重點學校有了更為成熟的經驗,并且已經有一些學校探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道路。微課,顧名思義就是微小課堂,因時間短而聞名。經過2020年的全國性線上教學,這充分證明線上教學具有可行性。中學生的注意力雖然有一定的提升,但信息技術由于關聯知識點較多,完全可以利用微課來將學習難點逐個分解。本文從人教版中學信息技術教材入手,分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供一線教職人員參考借鑒。
1.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興趣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沒有建立學習興趣也是制約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這其中,沒有有機融合生活實踐是不少教師存在的典型問題。講課中單純地講知識點,學生并不明白為什么要學,學了有哪些用?加之一些教師的授課風格較為死板,課堂氣氛沉悶,導致學生的興趣自然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
(2)少有預習習慣。初中信息技術一般一周只有一節課,而真正落實到課時教學當中,課堂學習任務非常緊湊。而許多學生主課都沒有養成預習習慣,作為副科的信息技術自然也會采取同等視之的學習態度。真正到課堂學習中,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對軟件界面進行講解,而針對工具的使用和技能的應用就壓縮了大部分時間,導致學習目標無法及時有效達成。
(3)學習缺乏實踐。建立學練一體的學習模式是信息技術學習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教師缺乏科學的作業布置,學生課下疏于練習,很多內容的學習都是學完就忘、學完就擱置。導致課上和課下、理論與實際、書本與生活無法實現緊密連接,此外學生平日里主科學習壓力大也影響信息技術業余實踐效果,最后導致學生的實踐水平不高。
(4)教學缺乏分層。進入初中后,雖然學生對計算機有一定的了解,但計算機并不是在所有學生家庭中廣泛普及,而且不少學生都是用計算機玩游戲,所以計算機的普及率和作為功能性利用不平衡對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由于性格、能力的差異,一些性格開朗、敢于提問的學生往往容易取得較大的突破。就此來看,教師采取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教學策略并無法體現課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5)課后缺少復習。復習和實踐是高度統一的,缺少復習必然缺乏實踐。而正是因為內容復習跟不上,學生的實踐水平才會下降。復習和實踐又是緊密連接的,一旦沒有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有效復習,時間一長已學內容必然會有所遺忘,有時甚至需要重新學習,這是不少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2.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舉措
(1)立足學生認知興趣,搭建課程內容鏈接。在當前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為提升教學的有趣性和生動性,教師首先要立足于學生的認知層面,嘗試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系統的信息技術素養。初中學生普遍年齡都已在12周歲以上,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建立興趣指標,讓學生從興趣入手,進而沉浸到學習的氛圍當中。例如結合一些時事政治,2021年5月由我國發射的祝融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學習任務,展示自己制作的探測器發射、繞地、飛向火星、環繞火星、減速降落的一系列過程,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趣味,進一步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可以通過制作動畫的形式,讓外圍非專業人士懂得專業的科學道理。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學科之間的鏈接,讓學生認識到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方向。比如,語文學習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還原。數學中的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變化規律,化抽象為形象,可以變動不同的值,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圖像變化。物理、生物、化學可以模擬一些假想實驗,來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知識架構。所以初中信息技術的第一節課非常重要,教師要通過首堂課的情境營造讓學生感知到信息課堂的奇、趣,為后續的內容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2)課前引導主動預習,提前攻克難點內容。和其他課程一樣,建立高效系統的學習模式需要注重課前的學習效果,以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師可以把一個章節分為若干個知識點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便捷的校園網絡,用5~10分鐘進行課堂內容的整體了解,即便沒有網絡也可以提前進行下載。真正做到隨時學、隨地學。以“創建簡單的網站”學習為例,教師讓學生提前翻閱教材應當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來說,一是通過了解網頁的創建方法,掌握網頁編輯工具的使用;二是了解網頁與網站的概念,并能夠在網站上設置活動字幕,插入個性化的圖片和文字。鑒于學生提前預習沒有可操作的設備,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微課視頻;同時適當翻讀教材,嘗試自行解答問題,比如,Front Page的操作界面與Word操作界面有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在新建“站點”對話框中,Front Page不僅可以提供“只有一個網頁的站點”之外,還可以提供哪些模式的網站?在微課預習知識點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內容時刻圍繞問題展開,確保技能學習始終圍繞目標進行,保證內容學習有延展但不跑偏。通過微課預習,學生對一些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比單純地預習書本上手速度更快,并在遇到一些問題時,也能夠大膽地進行實踐操作。
(3)基于問題促進實踐,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用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學習的好奇心,這是微課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實踐的源泉源于問題,實踐的目標也回歸于問題。因此用問題搭建知識和目標是微課教學中一個積極有效的手段。教師在教材內容講述時,首先要深度思考學習相應的章節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學生在生活中容易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其次是如何把問題解決和技能訓練有效地結合起來。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最復雜的問題,這是初中信息技術應當貫徹的基本點。最后是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的思考與實踐應用水平得到了怎樣的拓展。比如“Excel電子表格”的學習,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在生活中常見的表格有哪些?如入學登記表、成績統計表、課時進度安排表、運動會花名冊、相近的知識比較等。再進一步對問題進行細化,制作一個表格需要文字和框線兩部分內容,同時還有排版,以確保重點內容更加突出,還應注意色差上的變化。所以在微課視頻講解過程中,教師要介紹Excel和Word都是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中的常用軟件。從功能區、菜單區講解Excel的界面,讓學生知道工作簿、工作表、單元格之間的概念區別和聯系。例如,教師可以找出某地一年的降水量圖,讓學生先建立表格,然后用柱狀圖來展示表格內容。真正讓學生在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實踐技能進步。
(4)科學劃分難度層級,因材施教學習高效。初中信息技術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應到知識點的學習也有一定的階梯性。為了讓學習更加有效,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方法引領,讓全體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精髓,又需要讓不同學生在同一內容學習上實現各自的進步。從可行性角度講,教師既可以把同一難度的知識點劃分為若干課時,也可以將班級學生混合重組。以“Flash動畫”制作為例,利用flashcs3制作一只可愛的小企鵝,并讓它左右跳動。首先要創建一個Flashcs3文檔,使用相應的工具對元件的制作與補間動畫進行一個基本內容構建,在文檔屬性中設置默認。如果學生的應用水平較高,可完全忽略教師的基本操作,采用快捷鍵【Ctrl+F8】進行新建元件。在名稱中輸入“小企鵝”。在舞臺中繪出小企鵝圖案后,單擊“場景1”,按【Ctrl+L】組合鍵打開庫面板,將企鵝圖形元件代入到場景內。選擇“視圖/網格線”命令顯示網格,在圖層的第五幀、第十幀、第十五幀、第二十幀、第二十五幀、第三十幀分別選擇第十幀和第三十幀,在相應的幀上單擊鼠標插入關鍵幀。分別選擇第十幀和第三十幀讓小企鵝左右移動一格,然后選中第五幀和第十五幀讓小企鵝垂直向上移動五格。最后在第五幀、第十幀、第十五幀、第二十幀、第二十五幀、第三十幀上分別單擊鼠標,創建補間動畫。按【Ctrl+回車鍵】測試影片,最后保存該文件。在動畫制作過程中,教師先要保證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的聽課效率,讓這些學生先行學會后,然后帶領組內同學進行任務的完成,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體會到進步的愉悅感。
(5)綜合運用系統復習,構建全面復習體系。信息技術的學習將伴隨初中學生三年時間,人教版三冊的教材從難度上講是階梯遞進的。教師應適當建立“回頭看”的機制,讓學生對學習過的內容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利用微課視頻,建立單元重點、章節重點和全書重點。讓學生每學一段時間都能夠回顧已學內容。必要時可以在視頻中以穿插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看視頻有所思考,把相應的知識點構建成一個系統完整的體系。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進行總結,如運用思維導圖來總結Flash的相關知識,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樹杈分支:一是舞臺屬性,由此可以劃分出舞臺大小、舞臺顏色、幀頻率。進一步可以解釋幀頻率的概念:幀頻率就是播放速度。二是庫,如此可以劃分出元件、位圖、聲音。原件的三大類分別是圖形、圖片剪輯、按鈕。需要注意的是,聲音和位圖不屬于原件。三是動作指令α,由此可以劃分出幀指令和按鈕指令。四是格式,有可修改的FLA格式、可交互的SWF格式、可保存靜圖動圖和逐幀動畫的GIF格式。五是場景、六是時間軸,由此可以劃分出幀類型和圖層。七是動畫類型,由此可劃分出逐幀動畫和補間動畫。
3.結語
作為當前熱門的授課手段,微課教學的靈活性打破了學習環境的限制,讓更多的學生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基礎環境下所帶來的內容豐富、種類齊全的學習內容,進一步發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定程度上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有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童雙謀. 巧用微課構建初中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探究[J].讀與寫,2021(10).
[2]劉小剛,楊金霞. 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12).
[3]吳婷婷. 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魅力中國,2021(03).
[4]漆會秀. 淺談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學周刊,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