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太文
(福建省武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福建 武平 364300)
為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020年福建省安排水稻種植面積60.313 3萬hm2,預計實現產量394萬t(2020年福建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工作方案)。武平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全縣水稻播種面積23 246 hm2、總產量15 307萬t,431.2 kg/667m2。近年來武平縣承擔了農業部水稻綠色高質高效項目、福建省產能區增產模式攻關與推廣項目,是福建省糧食主產縣和種糧大縣[1]。目前武平縣晚季主要種植品種有宜優673、中浙優8號、福兩優366等[2-3],水稻生產上優質稻新品種較為缺乏。為篩選出適合本地推廣種植的優質稻品種(組合),加快推進優質稻品種產業化開發,提高優質稻產業整體效益,促進武平縣優質稻穩步發展,2020年以宜優673為對照,選用9個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進行田間對比試驗,考察新品種在武平縣的種植表現。
對照品種為宜優673(CK),是當地大面積種植且表現較好的品種。參試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9個,分別為甬優1540、甬優7850、甬優7860、廣8優676、晶兩優1377、昌兩優8號、禾兩優676、宜香優1108和宜優2108,參試品種均由武平縣種子管理站提供。其中,廣8優676、昌兩優8號、禾兩優676通過福建省審定;甬優1540、甬優7850、甬優7860、晶兩優1377通過福建省引種備案;宜香優1108和宜優2108暫未通過審定或備案。
試驗田選擇在武平縣十方鎮葉坑村楓亭上片塅,海拔315 m,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上,前作為烤煙。
試驗共設10個處理,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對照品種為宜優673,每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22 m2(4 m×5.5 m),隨機區組排列,種植規格26.19 cm×19.05 cm,每叢2本,試驗地四周設置保護行。
采用濕潤育秧,統一在2020年6月8日播種,7月2日插秧。插秧前1 d(7月1日)大田施17%碳酸氫銨30 kg/667m2、12%過磷酸鈣25 kg/667m2、60%氯化鉀5 kg/667m2作基肥;插后7 d(7月9日)施45%進口復合肥(15-15-15)20 kg/667m2,46%尿素6 kg/667m2、60%氯化鉀5 kg/667m2作追肥,并進行除草;8月10日施46%尿素2.5 kg/667m2、60%氯化鉀2 kg/667m2作穗肥。科學管水,及時做好病蟲的防治工作。記載生育進程,成熟時考查經濟性狀及抗性表現,各小區單獨收割,單獨曬干,單獨計產,進行產量比較。
由表1看出,參試品種的產量為500.2~609.4 kg/667m2,其中,以廣8優676產量最高,比對照宜優673增產57.6 kg/667m2,增幅為10.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昌兩優8號位列第二,產量為606.4 kg,比對照增產54.6 kg/667m2,增幅9.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禾兩優676產量為588.2 kg,比對照增產36.4 kg/667m2,增幅6.6%,差異達顯著水平;甬優7860產量為570.0 kg,比對照增產18.2 kg/667m2,增幅3.3%,差異不顯著;宜優2108、甬優1540、宜香優1108、甬優7850產量分別為536.6 kg/667m2、533.6 kg/667m2、530.6 kg/667m2、527.5 kg/667m2,比對照分別減少15.2 kg/667m2、18.2 kg/667m2、21.2 kg/667m2、24.3 kg/667m2,降幅分別為2.8%、3.3%、3.8%和4.4%,差異不顯著;晶兩優1377產量最低,比對照減少51.6 kg/667m2,減幅9.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由表1看出,各水稻新品種的生育期、株高、穗長等農藝狀存在差異。

表1 參試品種的產量及農藝性狀
2.2.1 生育期 參試品種的生育期為115~130 d。其中,甬優1540、甬優7850的生育期最短,比對照宜優673早熟9 d;廣8優676生育期最長,比對照遲熟6 d;其余品種介于124~128 d。
2.2.2 株高 參試品種株高為98~130 cm。其中,以對照品種宜優673株高最高;甬優7850最矮,比對照宜優673矮32 cm。
2.2.3 穗長 參試品種穗長為20.2~27.0 cm。其中,以對照最長;甬優7850最短,比對照短6.8 cm。
從表2看出,參試品種的有效穗、穗粒數及千粒重等主要經濟性狀表現不同。

表2 參試品種的主要經濟性狀
2.3.1 有效穗 昌兩優8號有效穗最多,達14.9萬穗/667m2,比對照多1.1萬穗/667m2;甬優7850有效穗最少,僅有12.0萬穗/667m2,比對照少1.8萬穗/667m2。
2.3.2 每穗總粒數 甬優7850每穗總粒數最多,達234.4粒/穗,比對照多35.1粒/穗;宜香優1108每穗總粒數最少,僅有179.3粒/穗,比對照少20.0粒/穗。
2.3.3 每穗實粒數 甬優7850每穗實粒數最多,達207.7粒/穗,比對照多42.5粒/穗;宜香優1108每穗實粒數最少,僅有140.3粒/穗,比對照少24.9粒/穗。
2.3.4 結實率 甬優7850結實率最高,達88.6%,比對照高5.7百分點;宜香優1108結實率最低,僅有78.2%,比對照低4.7百分點。
2.3.5 千粒重 宜優2108的千粒重最重,達29.6 g,比對照高2.2 g;甬優1540的千粒重最輕,僅為22.4 g,比對照少5.0 g。
田間調查表明,甬優1540、甬優7850、甬優7860稻曲病偏重發生,宜優673有輕微葉瘟和穗瘟發生。其他品種沒有發現上述病害。
在武平縣對9個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進行田間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中,廣8優676產量最高,達609.4 kg/667m2,比對照品種宜優673增產57.6 kg,增幅10.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昌兩優8號產量為606.4 kg/667m2,位列第二,比對照宜優673增產54.6 kg,增幅9.9%,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禾兩優676產量為588.2 kg/667m2,比對照宜優673增產36.4 kg,增幅6.6%,差異達顯著水平。廣8優676、昌兩優8號和禾兩優676均表現熟期適中(全生育期128~130 d),植株整齊,有效穗多,穗粒數多,結實率較高,后期轉色好,稻曲病輕,未見葉瘟和穗瘟,適宜武平縣煙后稻及晚稻種植。
甬優7860產量為570.0 kg/667m2,比對照品種宜優673增產18.2 kg,增幅3.3%,差異不顯著。宜優2108、甬優1540、宜香優1108、甬優7850的產量在536.6~527.5 kg/667m2,比對照品種宜優673減少15.2~24.3 kg/667m2,減幅在2.8%~4.4%,差異不顯著,可進一步試驗。晶兩優1377產量為500.2 kg/667m2,比對照品種宜優673減產51.6 kg/667m2,減幅9.4%,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不適合武平縣種植,建議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