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飛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扶貧先扶志,濟困先樹人。打贏扶貧攻堅戰,首當其沖一定要重視扶貧過程中文化對人心的浸潤和感召,通過文化扶貧,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改變陳舊觀念,徹底拔除“窮根”。“文化扶貧”扶的是觀念、扶的是精神、扶的是素質。文化精準扶貧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內容。文化扶貧之于精準扶貧,在改造貧困文化、提高自身素質、阻止貧困代際傳遞、遏制返貧等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簡要分析了烏蘭牧騎文化服務工作重要性和如何開展文化精準扶貧。
關鍵詞:烏蘭牧騎;志愿服務;精準扶貧
1.烏蘭牧騎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烏蘭牧騎作為基礎性的公共文化機構,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起到廣泛的作用和影響。普通群眾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牧區、廠區礦區等特殊群體越來越難以享受到應有的文化服務的情況下,烏蘭牧騎的公益性文化服務作用愈顯重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烏蘭牧騎隊員積極參與上級文化部門的方針政策在基層群眾中的演出、宣傳、輔導及服務等,組織開展各種文化惠民活動,積極組織文藝小分隊組織一些群眾性的文化活動。二是烏蘭牧騎隊員是當地文化部門開展日常文化工作的重要助手。三是烏蘭牧騎在維護基層文化公共設施、培養管理基層文藝骨干中發揮重要職能。四是開展特色鮮明的大型主題文化活動,烏蘭牧騎在提高文化活動參與面中起著重要作用。五是烏蘭牧騎負責將當地有影響的文化活動向外面做宣傳推廣,提升當地文化知名度。六是烏蘭牧騎在探索基層群眾文化傳播發展的新模式、改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短缺、激活基層群眾業余文化生活方面發揮著重要職能。七是烏蘭牧騎隊伍,能改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不足的局面,也能激活基層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八是烏蘭牧騎在構建基層和諧群眾關系、促進基層社會和諧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九是烏蘭牧騎作為一個重要載體能有效將不同的人群結合在一起,從而締造了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這種新型人際關系中是以消除偏見、為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發揮每一個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構建良好、和諧的基層群眾關心起到助推作用。
但總體而言,我們需要進一步推動烏蘭牧騎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發展,為引導人們在幫助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提高道德規范、增強業務水平,推動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深入的開展,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吸引更多的優秀文化人才,壯大發展基層文化隊伍,增加業務人才儲備,為促進杭錦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如何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
2.1文化在精準扶貧中起著核心催化的作用。越到最吃勁的時候越需要文化的助力。在文化中尋找、培壯“精氣神”,在貧困偏遠地區重構、培植精神內核,是精精準扶貧從輸血向造血、由治標向治本的質變,是促進地區徹底脫貧的必要路徑,文化扶貧是一大助力。文化扶貧是扶貧工作的延伸和深化,是從根本上解決思想文化層面的“貧困”。文化扶貧工作的扎實開展,對于豐富貧困地區群眾的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質,增強脫貧信心,激發致富內生動力發揮著巨大的基礎性導向作用。文化扶貧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要做到統籌謀劃、整體推進、與時俱進、因勢利導、發揮特色。一句話,就是要有“新思維”。
2.1.1文化扶貧要有“長文化”新思維。
“一花獨放紅一點,百花盛開春滿園”。要統籌推進,綜合發力,重視扶貧文化內涵建設。積極組織烏蘭牧騎隊員參與大型文化演出惠民活動,創建文化品牌。幫助基層文化業余團體排練、創作完整的節目。也可采取烏蘭牧騎專業人員與業余骨干同臺演出、以師傅帶徒弟、師傅親身示范的方法進行輔導培訓,既加深烏蘭牧騎隊員和業余文藝骨干的感情,也提高了業余文藝骨干的藝術水平。同時為烏蘭牧騎文化志愿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除了文化和旅游局舉辦大型文藝活動時邀請他們參加外,還可以利用上級單位舉辦文化活動時參加聯合演出,這樣一來,不但給基層業余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舞臺發展機會,還會加強兩者之間的社會“感情”與藝術“感情”。只有這樣,烏蘭牧騎才能夠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水平。例如,杭錦旗烏蘭牧騎現階段已經組建了15支業余烏蘭牧騎,這些業余烏蘭牧騎的成員都是杭錦旗貧困嘎查的普通群眾,共有370人。杭錦旗烏蘭牧騎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貧困嘎查的文藝隊進行培訓,舉辦大型文藝活動和文化活動時邀請他們參加,以此來整合文藝、以點帶面、交流學習、提高水平。
2.1.2文化扶貧要有“種文化”新思維。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歷史和現實證明,一種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續發揮其凝聚力、向心力、創造力作用,必須走兼容并包、開放發展的道路。中華文化是這樣,地方文化也是這樣。扶貧攻堅,文化志愿者絕不能缺席,文化扶貧扶的是人,關鍵在解決思想問題。走文化貧扶貧之路,要扶志與培智,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文化扶貧不能僅僅停留在送文化的層面上,還要變送文化為種文化。送文化是“輸血”,種文化是“造血”。文化供給唯有離人民越近,其生命力越旺盛。杭錦旗烏蘭牧騎通過培訓、輔導、講座等方式,采取“結對子、種文化”形式,以快板、歌曲、器樂、舞蹈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吸引了廣大群眾參與其中,讓文化扶貧之路充滿歡聲笑語,用滿載正能量的文化為杭錦大地培育了一支專業的業余文藝人才、文藝骨干隊伍,促進杭錦大地農村、牧區公共文化建設,提升地區群眾的文化素質,讓文化扶貧更精準,讓群眾文化生活不留白。
2.1.3文化扶貧要有“收文化”新思維。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杭錦旗各貧困地區千差萬別,貧困的原因不盡相同。文化扶貧不能千人一面,千村一樣。要從文化角度找準問題,有的放矢,精準施策,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步步領先。要根據地方條件和資源稟賦,扶持特色文化產業,走特色扶貧之路。走文化扶貧之路,文旅融合正當時。往往越是貧困地區,自然風光和傳統文化越是有著獨特的味道和優勢。借力國家文化政策,積極搶救發掘本地文化精髓,并創新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產品,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開發新型文化旅游產品,打造文化旅游一體化的致富綜合體,以“文化+旅游+扶貧”的發展模式鍛造新的生產力。實踐證明,唯有發揮好貧困地區自身文化特色、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在發展文化產業上為貧困地區開辟一條文化惠民新路,才能真正激發起貧困地區的內生產力,才能把一對一策的文化扶貧轉化為以文化生態涵養發展大計。作為匈奴文化和蒙元文化的代表地,杭錦旗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優秀的紅色基因,同時,杭錦旗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如歌”,這些寶貴的資源,我們無疑可以將它用作文化扶貧資源。杭錦旗烏蘭牧騎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保護傳統杭錦文化,傳承老前輩藝術精髓,培養和推出古如歌優秀接班人,同時為“古如歌”愛好者搭建一個提高技能,實現夢想的平臺,組織烏蘭牧騎隊員排練“古如歌”,開展各類展演、巡演活動、古如歌傳承培訓和藝術比賽近百場,致力于將杭錦旗烏蘭牧騎打造成為杭錦旗“古如歌”傳承、保護的重要基地和“古如歌”演出隊伍的中堅力量,為杭錦文化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打造一道靚麗的藝術風景線。
2.2文化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必由之路。抓好文化扶貧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在文化扶貧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更應該牢固樹立“長文化、種文化、收文化”整體思維,文藝扶貧需要一點一滴地長久積累,實實在在地實施扶貧。從小事做起、從點滴生活做起,幫助百姓實現從認識到思想觀念,再到實際生活的轉變。最終不僅做到精神扶貧,還做到經濟扶貧,真正地把精神富足和經濟富裕帶給老百姓。
2.3走文化扶貧之路,要在文化惠民上見真招。公共文化建設缺乏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務欠賬多、效能低效果差,是貧困地區的普遍性問題。因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做到貧困群眾在哪,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哪,貧困群眾在哪里,文化扶貧越要精準深入到哪里。杭錦旗烏蘭牧騎通過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群眾文化+、文化惠民演出、非遺精品展、藝術節、美麗鄉村、全民廣場舞,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健康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貧困地區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強化貧困地區的文化供給,做到“文化惠民”。杭錦旗烏蘭牧騎每年在全旗76個蘇木嘎查、貧困戶家中等演出近120場。
3.結束語
讓我們更加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講話精神,積極拓展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用文化去“耕種”貧瘠的土地,用文化去“教化”國民,提高素質,用文化服務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文化扶貧是從本根本上改變地區的落后狀態,采取烏蘭牧騎小分隊和結對幫扶的方式,重點從精神鼓舞、文化發展、產業促進、資源整合等四個層面實施。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我們要深刻認識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大力發展文化精準扶貧,出實招,做實事,精準施力,使文化可觸可感,沁人心脾,文化扶貧永遠在路上。而烏蘭牧騎作為國家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肩負著弘揚先進文化、活躍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的重大使命,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龍頭、導向和示范的作用。在烏蘭牧騎當中有效地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匯聚文化志愿者的力量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人民,能完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以文化扶貧促進精準扶貧。
(杭錦旗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