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2021年4月11日,約旦安曼,約旦國王(中)和約旦親王(左二)首次共同露面
今年4月11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和親王哈姆扎-本-侯賽因首度共同露面,出席紀念約旦劃界建國100周年的活動。約旦國王顯然想要借助高調的公開露面,表明4月初的“政變風波”已經落幕,希望安撫政局動蕩下的約旦人民。
實際上,相比于其他地方的王室,約旦一直都相對平靜。不過這次,約旦《言論報》在頭版宣稱:“紅線不可跨越,甚至不可接近,它關乎王國的最高利益——其安全與穩定。”
外界紛紛猜測約旦王室危機已經失控,卻沒料到阿卜杜拉二世很快用一場紀念儀式穩定了民心。哈希姆家族統治了約旦100年,究竟為何還會發生這樣的風波?人們不禁要問,
君主制還能在約旦存續多久?
讓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哈希姆家族的,是英國廣播公司曝出的一則短片。
在4月3日曝光的短片中,約旦前王儲哈姆扎·本·侯賽因稱自己因“破壞國家安全穩定”的指控被軍方軟禁。軍隊參謀長、警察局長和維安部門的首長都警告他,除了聯系家人外,不得與外界聯絡。哈姆扎說:“我不想讓情勢升溫,但我不會屈服于他們阻擋我與外界聯系或不能使用推特的禁令。”盡管他通過短片否認了軍方的指控,但是在一天后,約旦官方還是聲稱發生了“未遂政變”,而哈姆扎親王則因“參與其中”而受到調查。

2018年12月20日,約旦王室拍攝新年合照。圖為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王后拉尼婭、王儲侯賽因(右二)、伊曼公主(左一)、薩爾瑪公主(右一)和哈西姆王子(左)
/阿卜杜拉二世時時提防著來自已故國王愛子的威脅。/
哈姆扎親王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同父異母的弟弟,為已故國王侯賽因一世與第四任妻子努爾王后所生的長子。在侯賽因一世四段婚姻所生的11個孩子中,哈姆扎是最受寵愛的王子。侯賽因國王生前也曾公開表達對他的贊賞,甚至曾考慮讓哈姆扎繼承王位。但是,侯賽因一世考慮到哈姆扎仍然年輕、經驗不足,所以在1999年去世前不久決定立長子阿卜杜拉二世為儲君。
繼任王位的阿卜杜拉二世遵照父親遺愿,任命哈姆扎為王儲。但是在登基5年后的2004年,阿卜杜拉二世卻褫奪了哈姆扎的王儲頭銜,并于2009年將頭銜授予自己的長子侯賽因·本·阿卜杜拉。雖然國王對外宣稱,廢儲是想讓哈姆扎“從王位的束縛中解脫”,以便從事他自己更能勝任的職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阿卜杜拉二世時時提防著來自已故國王愛子的威脅。
阿卜杜拉二世的擔憂不無道理。年輕的哈姆扎在約旦民眾當中頗受歡迎,他在民眾中維持著“虔誠而謙遜”的形象,在他身上常能看到統治約旦長達50年的侯賽因國王的影子。近年來,哈姆扎多次公開批評政府,民望極高。
在2018年,哈姆扎曾公開反對所得稅改革,批評政府管理不善。今年3月,約旦一家醫院發生氧氣供應中斷事故,有9名新冠肺炎患者因此死亡。輿論認為,這起嚴重醫療事故暴露了政府管理不善和官員的疏忽。哈姆扎親王還前往死者家中慰問。
很難想象這樣一位親王會“惡意圖謀危害國家”。不過,約旦官方則自認為掌握了“未遂政變”的確鑿證據。約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艾曼·薩法迪宣稱,哈姆扎親王與一些“與外國政黨有接觸”的人保持聯系,企圖破壞國家穩定。約旦官方在4月4日攔截到哈姆扎親王的妻子與外國情報機構人員的通訊,對方表示將給正受到調查的哈姆扎提供一架飛機逃往國外。

2020年11月23日,約旦河西岸附近的以色列人定居點
哈姆扎長期與約旦各地的部落首領會面,這讓約旦政府開始關注哈姆扎親王與較為強大部落中“心懷不滿”的人物建立關系的動向。哈姆扎正是在會見一些部落首領之后被軟禁,據說他獲得了部落首領的一些支持。
約旦官方的激烈反應,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地部落對于王室的影響力。這些部落組成了約旦軍方與政治精英的核心。雖然有一半以上的約旦人都是來自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但是自從哈希姆家族100年前從麥加來到“外約旦”以來,他們一直依靠約旦河東岸的部落首領保護王位。這是一種純粹交易性質的關系。部落首領們支持王室,而哈希姆家族則給他們特權,并限制巴勒斯坦人的權利。不難理解,部落首領們的動向牽動著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的神經。
2011年,勢力強大的東部部落猛烈抨擊巴勒斯坦裔的拉尼婭王后。阿卜杜拉二世為了安撫部落勢力,不得不任命來自東部部落的巴希特為首相,并在之后進行選舉制度改革,這才平息了風波。
阿卜杜拉二世在2012年接受《大西洋》雜志專訪時,把這些部落首領稱作“老古董”。因為阿拉伯大動亂爆發后,約旦河東岸南部大黨“國家潮流黨”領袖只提供了一份內容空洞的經濟社會宣言。在阿卜杜拉二世拜訪的眾多部落首領中,竟然有人提出征召拿著木棍的巡夜人,為年輕人創造就業機會。對于把興趣放在高科技創新、女性教育權和削減政府人員開支的阿卜杜拉二世來說,這些部落首領的觀念無疑很不合時宜。但是,如果沒有地方勢力的支持,哈希姆家族也很難保住王位。
阿拉伯大動亂相繼推翻了突尼斯、埃及、利比亞和也門等國的政府,敘利亞也岌岌可危。約旦國王雖然通過解散首相里法伊政府保住了王權,但沒有人知道王室的地位還能維持多久。
約旦是中東地區的小國,不生產石油,還缺少水源,有將近一半的人口都是巴勒斯坦難民。哈希姆家族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其作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后裔的光環。
在當地的語言中,“哈希姆”的意思是“掰開面餅的人”。因為在麥加大旱時,這個家族的人將自家的食物拿出來賑濟災民,民眾感恩于他們的善舉,才把他們稱作“哈希姆”。由于先知穆罕默德誕生自哈希姆家族,穆斯林世界又把哈希姆家族稱作“圣族”,默認其為“天房”克爾白(世界穆斯林禮拜朝向和朝覲的中心)的監護者。
古老血統和現代觀念的沖突,在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身上體現得再明顯不過。阿卜杜拉4歲就赴英國求學,曾就讀于英國桑德赫斯特軍事學院、牛津大學、美國喬治敦大學、英國步兵學校和英國指揮參謀學院,學習軍事和國際政治。在英美的求學經歷使得阿卜杜拉支持自由、世俗的民主體制,致力于政治與經濟改革。他認為,如果約旦不迅速走向現代化,哈希姆王朝將會難以為繼。

沙特阿拉伯圣城麥加,朝覲者聚集在麥加大清真寺的克爾白天房前朝拜
/約旦和美國2015年簽署的備忘錄,將每年6.6億美元的補助提高到了每年10億美元。/
阿卜杜拉二世不僅對內推進民主化進程,協助政府實施經濟改革,而且一直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約旦地處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北部與敘利亞接壤,東鄰伊拉克安巴爾省,東南部靠近沙特阿拉伯,西部緊鄰沖突不斷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卜杜拉二世長袖善舞,使得約旦一方面充當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可靠盟友,另一方面重視與其他海灣國家的關系,充當區域沖突的“緩沖器”。
約旦積極參與了美國在中東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除了出動空軍打擊“伊斯蘭國”以外,還允許美國戰機使用其東部邊境的飛機跑道和軍事基地。當然,阿卜杜拉二世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并不全然是認同美國的價值觀,他也借著參與“反恐行動”為約旦爭取到了援助。約旦和美國2015年簽署的備忘錄,將每年6.6億美元的補助提高到了每年10億美元。
盡管阿卜杜拉二世的目的是讓約旦和哈希姆王朝存續下去,但他也明白,是王室需要約旦,而不是約旦需要王室。他曾經感嘆:“50年之后,還有君主制嗎?”
阿卜杜拉二世雖然致力于私有化、現代化和政治自由化,可一旦感受到對君權的威脅,他還是毫不心慈手軟。軟禁弟弟哈姆扎親王就是一例。但是這場“被粉碎的未遂政變”無論如何都是象征層面的。阿卜杜拉二世自己也深知哈希姆家族的諸多沉疴,哈姆扎親王所批評的腐敗問題并非空穴來風。
在阿拉伯大動亂期間,約旦各大城市也爆發了示威活動。很多示威者都稱國王為“阿里巴巴”,而王室家族則是40大盜。他們尤其看不慣不遵守傳統伊斯蘭婦女禮儀的拉尼婭王后。現代化的迫切需求和傳統價值觀之間的沖突,在約旦愈演愈烈。阿拉伯半島最后的圣裔王朝無疑處在存亡的歷史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