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瑩瑩

2021年5月5日,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數以萬計的民眾走上街頭
哥倫比亞全國大罷工是自4月28日起全哥范圍內的游行示威活動組成部分,至今已一月半有余,至少造成6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
5月30日,哥倫比亞總統伊凡·杜克與全國大罷工委員會再次商談,仍未能達成一致。后者表示將會繼續組織游行示威。
要想明白為什么哥倫比亞人要搞這場全國大罷工,就要從該國前財長阿爾貝圖·卡拉斯奎拉提交議會的稅法改革方案講起。這場稅法改革的源頭,又可從該國疫情講起。一樁雞蛋引發的“辭職案”,正是發生在這種民生問題引發民憤的背景下。
與其他南美洲國家一樣,哥倫比亞目前正處于第三波疫情之中,日增確診量基本都超過兩萬例。截至6月中旬,人口近5000萬的哥倫比亞已累計了380多萬確診病例,其中現存確診病例約16萬,累計死亡病例近10萬,為南美洲第三大疫情國,僅次于巴西與阿根廷。
疫情伊始,哥倫比亞政府采取了相對于其他美洲國家更嚴格的隔離和管控措施。2020年3月,杜克總統依據憲法第215條宣布哥倫比亞進入緊急狀態。
以首都波哥大為例,該市進入隔離狀態后,根據ICU使用程度等相關因素,不斷調整隔離政策和舉措,并多次進入全城隔離狀態、分區隔離狀態、周末隔離狀態,以控制疫情的擴散。
直至今年5月,波哥大市才取消了周末隔離政策和宵禁管控。波哥大市長表示,現在市政府的工作重點已轉為經濟復蘇,于6月8日正式全面恢復曾受管控和限制的各項經濟活動。
過去一年里,許多國家的民眾深陷于大流行病困境:要冒著健康甚至生命的風險出去工作,還是冒著挨餓的風險保護自己的健康?
在這樣的語境下,哥倫比亞人的選擇顯然更為艱難,因為這一年多來的政策,讓他們反反復復地進入不同狀態的隔離,受到不同種類的限行、限號乃至限工作時長的管控。
可是,即使在“生命大于生計”的政策導向下,疫情依然肆虐,甚至愈演愈烈。
/疫情伊始,哥倫比亞政府采取了相對于其他美洲國家更嚴格的隔離和管控措施。/
更糟糕的是,不僅國民的自由和健康危矣,為了生命而舍棄的生計也岌岌可危。對于哥倫比亞民眾而言,工作也要沒了;或者,已經沒了。
疫情前,哥倫比亞近十年的失業率,穩定在9%~10.5%。
隨著隔離政策的逐漸解除,根據哥倫比亞國家統計署的數據,今年4月哥倫比亞的全國失業率降至15.1%,而去年同時期的數據為19.8%。
世界銀行于5月26日公布的研究《生命還是生計?保持健康的代價》寫道:“來自新冠疫情最初幾波的數據表明,強硬的遏制策略肯定有助于拉平曲線……措施越嚴格,感染率就越平緩。封鎖、旅行限制和社交隔離,顯然拯救了成千上萬的生命?!贝送?,該研究還說明了上述措施對人們的生計所造成的巨大代價:“更嚴格的限制與更高的就業損失有關?!?p>
哥倫比亞總統伊凡·杜克

2021年5月12日,哥倫比亞波哥大,街頭游行的民眾
在“更嚴格的限制”下,2020年哥倫比亞貧困人口增加了6.8%,累計占全國人口的42.5%。也就是說,該國貧困人口總計超2100萬人(貧困人口統計標準為每月收入低于331688比索,約合人民幣580元);極端貧困人口,也就是月收入低于145004比索(約合人民幣255元)的人數,達到了740萬,占比由2019年的9.6%增至15.1%。
基于此,哥倫比亞政府為貧困人口提供了一系列的社會救助,2020年的相關支出已超過12萬億比索。
去年,哥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了GDP的7.8%,而2021年的預期赤字則高達8.6%,為有史以來的最高數據。
/隨著雞蛋價格一事的發酵,許多人認為哥倫比亞最需要改革的就是財政部長本人。/
為填補因疫情導致的財政赤字,哥(時任)財政部長卡拉斯奎拉于4月5日向議會提交了名為《持續團結法案》的稅改措施,主要包括:降低課征個人所得稅的門檻(由年收入4800萬比索降至年收入3000萬比索)、對一籃子基本食品、燃料恢復課征增值稅、擴大課稅稅基、對滿足標準的養老金收稅等。與此同時,哥政府保證2026年前不對公務員進行漲薪。
哥政府計劃通過此舉,征收15萬~25萬億比索,其中約有60.7%來源于自然人,31.3%來自增值稅擴收,13.2%來源于企業。
哥倫比亞工會和民眾表示強烈不滿,認為此舉將加重中產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負擔,甚至讓目前的哥倫比亞貧困狀況更加惡化。畢竟,2020年的法定最低月工資是877820比索,加上每月的交通補貼,共計980657比索,約合1700人民幣。
提交稅改法案后,時任財政部長卡拉斯奎拉接受了該國《Semana》雜志的訪問。采訪中,卡拉斯奎拉被問及是否知道雞蛋的價格時,他回答道:“雞蛋的價格吧,取決于質量。要我說,我現在能想到的價格大概是1800比索一打。”
卡拉斯奎拉認為一打12個雞蛋價值1800比索,引起了哥倫比亞人的憤怒。一個網民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能買到的最最便宜的雞蛋,價格是4500比索(12個),也就是財政部長所說價格的2.5倍。而在正常的哥倫比亞超市(Exito、Olimplica、Jumbo等品牌)中,雞蛋的單價在550~750比索,足足是財政部長所說價格的3.5~5倍。
隨著雞蛋價格一事的發酵,許多人認為哥倫比亞最需要改革的就是財政部長本人。卡拉斯奎拉最終引咎辭職。
然而事件遠未平息。4月28日,哥倫比亞人走上街頭,各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的游行示威。僅僅一個月的全國大罷工,已經給哥倫比亞造成高達15萬億比索的損失。

2020年9月9日,哥倫比亞波哥大,因警察涉嫌暴力執法引發的示威沖突
哥倫比亞人走上街頭的直接誘因,無疑是稅改法案。但大規模游行示威背后的原因,除了疫情導致的貧窮與失業和長期的不平等,還有警察的暴力執法。
2020年9月8日,一起發生于波哥大市Engativa區的警察暴力事件,導致一名男子死亡。幾名哥倫比亞國家警察對待死者時使用了電擊槍,而死者本人則央求警察“請不要再這樣(電擊)了”。隨后,他在警察局內遭到毆打。幾個小時后,事主在附近的一家醫院死亡。
死亡事件在波哥大引發了一系列針對警察暴力執法的抗議。哥倫比亞民眾攻擊了多個警察局,砸破警局的窗戶,焚燒公共交通工具,最終導致多人死亡、400多人受傷。
警察暴力執法一事和公民對政府的不滿,不僅體現在民眾攻擊警察局這個層面上,也讓兩任國防部長在議會遭到了不信任投票。
全國大罷工委員會向哥政府提出了多項請求,其中涉及最低收入的提升、醫療改革計劃的撤回、對中小型企業補貼、變賣外匯儲備、平等和教育等議題。雙方也在罷工期間進行了多次商談,但遲遲未能達成一致。
5月28日,哥總統宣布,鑒于哥倫比亞的形勢,將對哥倫比亞多個省市進行“最大化的軍事協助”。適用該協助的各省長市長,必須與警察和軍隊達成一致,以“對抗和克服在其管轄范圍內引起安全和生存嚴重變化的事件”。
5月30日,委員會與總統的10小時商談再次破裂。同日,委員會在推特發文稱:“政府用軍事化行為和暴力阻礙了商談?!?/p>
與此同時,哥倫比亞政府譴責游行者封鎖公路和破壞公物的野蠻行為。
到截稿日期前,哥倫比亞政府和委員會雙方仍在僵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