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樹

參觀者在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世界文化中心前留影
阿拉伯世界呈現出兩種極致的想象。
一種是荒涼的。政治暴力、恐怖主義、戰爭、緊繃的教派關系、搖搖欲墜的國家,這種想象適用于大多數阿拉伯國家。
另一種想象,則是帶著夢幻色彩的,如同沙漠中的綠洲。源源不斷的財富增長、技術的創新、人工智能、未來城市、火星殖民……沙特王國、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等海灣“土豪國”,正在沙漠之上塑造一種極具科幻感的未來社會形態,以圖自救。

2017年10月,機器人索菲亞成為沙特阿拉伯的正式公民
在沙特王國首都利雅得,“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世界文化中心”高聳入云,呈現出一個怪異的巨石形象。建筑的外形弧度光滑,猶如被風沙經年累月打磨過一樣,充滿了維倫紐瓦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感。
主廳宏大到足夠游客逛一整天,高達7米的新古典主義大理石柱,框出一個巨大空間,足以養下若干頭大象。水晶吊燈懸掛于天花板,猶如炸裂開的金飾。這里富麗堂皇,所有裝飾都大得夸張、滑稽。
2017年10月,索菲亞正是在這里成為沙特阿拉伯的正式公民。
索菲亞的名字在希臘語中意味著“智慧”。她有著棕色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奧黛麗·赫本的臉型,只是她的頭上不是真實的毛發,而是一頂閃閃發光的金屬帽。
沒錯,她是一臺機器人。
在會議現場,她說:“我對這一獨特殊榮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這是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公民身份的機器人。”
/整個阿拉伯海灣,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科技革命。/
索菲亞竭力展現自己的幽默,但始終掩蓋不了她聲音里的僵硬。當被問道機器人有感情會不會成為人類社會的麻煩時,她露出了一個大大的微笑說:“哦,又是好萊塢。”
索菲亞的出現,把利雅得這場“未來投資倡導會議”推向了高潮。這是精心策劃的噱頭,索菲亞的形象也很快霸占了媒體的頭條。
這是“未來投資倡導會議”首次舉行,來自90個不同國家的約3800名與會者討論了投資、技術和經濟增長的未來。對沙特政府來說,索菲亞標志著對經濟多樣化和技術發展的承諾。
這臺機器人并非產自沙特,而是來自香港的漢森機器人公司,機器人本身并不具備什么高深的技術,只是采用了谷歌公司的語音識別,外加基本的視覺數據處理、面部識別功能。
索菲亞和這個峰會,傳遞出沙特的野心——整合人工智能,鋪設未來的道路。此時,新上任的年輕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雄心萬丈,還提出了所謂的“2030愿景”,立志把這個國家打造成“阿拉伯與伊斯蘭世界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亞歐非樞紐”,儼然奔著世界中心而去。
“未來投資倡導會議”,是這位王儲實施轉型計劃的核心。潛臺詞很明顯——必須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畢竟該國的財政收入有90%來自石油。石油枯竭前,數字轉型成了唯一的出路。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對于所有阿拉伯海灣國家來說,困境和出路是一樣的。近幾年,這幾個土豪國出爐了包羅萬象的“20××年愿景”:人工智能、超級高鐵、智慧城市、火星移民……整個阿拉伯海灣,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科技革命。
這些富得流油的國家,野心一個比一個大,想象力一個比一個豐富。
王儲薩勒曼夢想中最大膽的一步棋,莫過于“Neom項目”。這個詞取自希臘語“Neo”,意為“新的”,并與阿拉伯語中“未來”一詞相結合而成。對于沙特來說,Neom正好代表了一種“新未來”的愿景。
Neom項目位于毗鄰紅海和亞喀巴灣的一座山上。這里原本是一片貧瘠的荒地,唯一充足的資源,只有透亮的陽光、碧藍的海水。而現在,工程師們正挖著一個巨型大坑,深度接近1000米,有30多層樓那么高。他們在這里建造十多座足球場那么大的宅邸。最后,一座恢弘的烏托邦建筑將從沙漠中拔地而起。
規劃師們最初的方案是一個簡易的零污染城市方案,但王儲不以為然。一些知情人士對外透露,王儲要建的,是他自己的“金字塔”。
根據已披露的藍圖,Neom項目將獲5000億美元投資。以一個長106英里(約170公里)的碳中和項目“Line”為中心,建立一座由高鐵連接的帶狀城市。最高端的技術將得到運用,比如居民乘坐的飛行出租車、家中配備的女仆機器人、研究基因改造的高端醫院、夜晚發光的海灘、人工月亮、機器恐龍公園等。
王儲對項目設想很上心,他還融合了不同方案的點子,決定在2286米高的山頂上建一個人工湖。王儲對Neom寄予厚望,在今年1月的公關活動上,Neom團隊表示:“想要架設強光燈,能從太空看到的那種!”,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了解活動計劃的人說,王儲希望國際空間站能打來電話,祝賀他開啟Neom的亮燈活動。
只是后來縮減啟動儀式規模,計劃被取消。
Neom項目預計在2030年吸引100萬居民、500萬游客,沙特政府可能還會開放特權,讓Neom居民自由飲酒,女性也不必戴面紗。對于游客來說,這是一座未來樂園。居民也將進入頂尖的跨國公司工作,享受全球化的教育和醫療。
目前,沙特的主權財富基金和財政部已經投入了10億美元,但整體進展并不理想,員工離職不斷,工期屢屢推延。更關鍵的是,2020年流入沙特的總投資只有54億美元,跟10年前比大大縮水。沙特的財政預算也吃緊,現在一期工程的資金如何解決,也是個未知數。
但這個瘋狂的夢想還是吸引了一部分投資,美國Air Products&Chemicals公司跟沙特本地企業達成合作,將投資50億美元建造一家全球最大的環保型制氫廠。
只是它的未來能否到來,一切還是未知數。
/一些知情人士對外透露,王儲要建的,是他自己的“金字塔”。/

阿聯酋宣稱,要將迪拜打造成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
在這些海灣土豪國,沒有什么野心是離譜的。
薩勒曼對巨型項目有著無法掩飾的狂熱,他還打算建一個數倍于迪士尼的娛樂城,也打算把原始的紅海海岸變成200公里長的旅游勝地,甚至把考古遺跡MadainSaleh也囊括在內。
與沙特類似,阿聯酋也試圖引領一種全新的未來。2019年,阿聯酋宣稱,要將迪拜打造成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專注于人工智能、精準醫療和區塊鏈加密貨幣。
作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一部分,迪拜的繁華是毋庸置疑的。它有全世界最高的建筑,有非常繁忙的機場和集裝箱港口,更有著世界上游客數量第四大的豪華游樂場。它正在建世界上最大的集中式太陽能發電站。
眼下,阿聯酋的最新目標,是殖民火星。它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還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火星城”,研究人類如何在紅色星球上生活。
荒涼的沙漠能變成黃金海岸,一切都歸功于石油。
一個世紀前,海灣地區還是另一幅景象。像卡塔爾、科威特、巴林、迪拜、阿布扎比和其他一些酋長國還是小小的漁港、走私者的倉庫,是游牧民族貝都因人的營地,是西方帝國的加油站。
過去幾十年來,石油開采帶來了無數摩天大樓購物中心,也提供了足夠的福利。但是,危機也早已注定。
在海灣國家,石油平均占GDP的30%,占政府收入的80%,經濟結構過度單一。如今,石油價格很難回到十多年前的繁榮期,尤其是很多國家都走上了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之路。如果石油價格長期低迷,也勢必使這些國家的外匯和證券市場出現毀滅性的動蕩。
“荷蘭病”的陰影無處不在。海灣國家最值得借鑒的反面教材,是尼日利亞。國際油價下跌,尼日利亞經濟瀕臨崩潰,整個國家缺乏燃料、缺乏電力,更缺乏外匯,困境重重,企業不得不大量裁員。
這些海灣國家也患有嚴重的“荷蘭病”。科威特已連續7年預算赤字;阿聯酋的預算赤字更是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巴林和阿曼的經濟狀況最為脆弱,財政和債務風險更大;沙特、卡塔爾則通過國際股票或債券市場來籌集資金。
數字化轉型,是這些海灣國家的救命稻草。擺在面前的問題是,政治與社會文化的保守、教育與人才的斷層、錯綜復雜的官僚主義和腐敗問題,種種因素造就的,本身就是一種營養匱乏的發展模式。
那些宏大的工程,是病急亂投醫,還是真的會引領它們通往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