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群
摘? 要:朗讀是學好一門語言的有效方式。然而,大部分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朗讀缺乏有效的指導,很多教師的朗讀教學只停留在單個音素和單詞的層面,導致學生英語朗讀能力欠缺。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必須采取有效的指導策略,把朗讀教學落實到教學的每個環節。
關鍵詞:小學英語;朗讀教學;有效指導
朗讀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目前小學英語朗讀教學普遍分為模仿朗讀、鞏固朗讀、朗讀作業三個環節,各環節的做法和思考如下。
模仿朗讀:教師放錄音,學生逐句跟讀;個別學生在聽第一遍錄音時就與錄音齊讀。
思考:(1)每篇課文學生都跟錄音讀過,為什么學生的發音還沒有得到改善?
(2)此時學生與錄音“齊讀”好嗎?
鞏固朗讀:全班齊讀、自由讀、同伴讀,幾乎都是機械性的重復朗讀。
思考:(1)每次讀這些都是同樣的閱讀形式,學生還感興趣嗎?
(2)對“濫竽充數”的學生怎么辦?
朗讀作業:跟錄音讀課文5次;自讀課文5次。
思考:(1)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嗎?
(2)如何落實作業的完成情況?
在長期的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以上做法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否探究過這些做法的有效性?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朗讀教學投入積極關注,抓實朗讀教學的每個環節,力求摸索出切實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方法。
一、關注模仿朗讀的有效性,加強朗讀指導
問題透析:大量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簡單的一句“Follow the tape”并不能讓學生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策略探究:在英語教學起始階段,主要通過模仿來進行語音教學,教師應該提供大量聽音、反復模仿和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
1. 專注讀前聽音,做好朗讀標記
沒有音的輸入,也就不存在音的模仿和輸出。在聽音前,教師要教會學生聽的技巧,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引導。
(1)確保聽力輸入的準確性,采用錄音帶或教師良好的語言示范。
(2)確保聽音的專注性。例如,教師讓學生聽錄音三次:第一次標注問句的升、降調;第二次標注連讀的部分;第三次讓學生關注難讀的長句、感嘆句等的朗讀。
2. 讀時模仿到位,多種感官參與
為了讓學生明確發音方式,有時需要教師的示范。教師示范時要讓學生做到看口型、聽聲音,眼、耳、口并用。對于發音相近的音素要進行比較練習,還可以通過口型圖引導學生觀察,領會發音要領。
二、關注鞏固朗讀的趣味性,激發朗讀興趣
問題透析:激發學生的英語朗讀熱情是朗讀訓練的關鍵所在,機械、反復的朗讀方式無法長期保持學生的朗讀興趣。
策略探究:確保足量的操練,設計活動時要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設計靈活多變、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
1. 營造挑戰氛圍,讀出熱情
(1)時間挑戰,爭取讀得更熟練。
“拖音”是學生朗讀中的常見問題,把學生朗讀課文所用的時間用秒表記錄下來,能夠有效解決學生“拖音”的問題,提高學生朗讀的流利程度。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為了追求速度而忽略語音、語調的準確性。
(2)層級挑戰,爭取讀得更完美。
為了提高朗讀的有效性,可以讓學生明確朗讀的具體標準,做到心中有數。
2. 以朗讀促背誦,練出語感
在學生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可以采用“以讀促背”的方法促進學生內化和運用語言。教師可以提煉文章主旨,讓學生借助圖片提示進行朗讀。對比純粹的課文朗讀,學生更喜歡支架式朗讀,這種朗讀形式也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關注朗讀作業的操作性,培養朗讀習慣
問題透析:一些教師布置口語作業要求模糊,沒有具體的聽讀目標,且沒有相應的檢查和反饋,以至于學生不認真對待朗讀作業。
策略探究: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做到目標明確、要求清楚、內容具體、形式靈活。朗讀作業要有相應的檢查與評價措施,促使學生主動完成。
1. 細化朗讀登記,家校齊監控
為了保證朗讀作業的有效性,可以采用朗讀記錄表的形式,對學生提出具體的朗讀指導和要求。分為“學生朗讀—家長督評—教師或組長檢查”三步實施,把好朗讀作業的每一關。
2. 布置錄音作業,活化作業形式
錄音作業要求學生把自己朗讀的課文錄下來,再把文件發送給教師。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普及,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在家中錄制英語口頭作業。大部分學生對這項作業比較重視,學生為了收到較好的效果,會反復聽說、模仿,力求發揮更好的水平。
朗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關注朗讀指導的有效維度,把指導落到實處,讓學生的英語朗讀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產生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樂偉國. 小學英語語音入門教學策略[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
[2]朱曉燕.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如何有效選擇和運用[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