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之下,傳統的課程教育教學模式與新媒體的介入產生了很大的碰撞,高校藝術設計過程當中針對其定位也趨于一種偏差性的發展趨勢。藝術設計課程教育通過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機制等方面融合運用,并且將多元化文化充分融入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當中,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進而也為有效探索藝術設計教育內涵發展提供全新的發展新路徑。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藝術設計課程教育也逐漸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而與之相適應的藝術設計課程教育最主要的矛盾逐漸轉變為市場發展與藝術設計人才課程教育相互融合的一種發展內容。伴隨著“5G”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教育手段、人工智能等等,對于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科技化的高速發展使媒體之間相互融合,進一步推進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在“融媒體”發展背景之下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融媒體的基本概況
融媒體主要以發展作為重要的前提,通過網絡技術這一特殊的手段,將傳統的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優勢相互融合,由較為單一的媒體競爭逐漸轉變為以多媒體作為共同融合的競爭手段。進而為“我”所用,為“我”服務。融媒體不僅僅只是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實體媒體,而是將廣播、互聯網以及電視所表現出來的優勢相互整合,互相運用,能夠在功能上、價值上以及手段上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時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科學方法,是在現實實踐過程當中有效轉變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融媒體時代的創新,除了理念上的創新之外,還有一系列的模式創新。融媒體帶來的最重要的效果,即"媒介邊界由清晰變得模糊"。因此,"打通"是融媒體時代模式創新的關鍵,也是促進課程教育教學發展最重要的內容所在。
二、融媒體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
(一)借助于融媒體不斷豐富藝術設計課程內容
融媒體技術采用多元化的新媒體數字表現手段,能夠對計算機網絡當中多種不同的、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融合運用,進而轉變傳統藝術設計過程當中固有的枷鎖,打破原本教育教學當中耗時、耗力的且一些不可逆轉的現象,進而對藝術設計課程教育教學內容進行豐富。眾所周知,融媒體數字技術在整個課程教學當中還具備系統性的撤銷功能,這也就促使教師在課程設計中,不僅能夠進一步實現創作表現形式與表現內容之間的相互調整、協調,而且教師可以更全面的對課程教學內容予以創新,迎合現當代學生的發展特點,讓學生能夠在特殊的環境之下更具趣味性的主動探索藝術設計方面的知識和內容,得到多元化發展。
(二)將思維外延促使其得到更加全面的拓展
藝術設計作為極具個性的表現形式,融媒體藝術設計也具有個性化的設計藝術表現理念,這也促使高校的藝術設計領域教學會有著全新的變革。就目前來看,伴隨著融媒體的迅猛發展,新媒體藝術設計在其思維表現上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科技化的手段在整個教育教學當中得到了更加全方面的運用,使高校針對藝術設計的思維有了更多元化的發展,藝術設計作品表現更趨于人性化、細節化,原本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被打破,進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課程教育新模式。
(三)打破傳統教學比例,促進多資源的融合教學發展
在融媒體的發展背景之下,開放性促使其逐漸打破原有機制所帶來的一些壁壘,提升行業與高校師資力量的密切聯系,多項資源之間相互整合,不斷增強學校內部各個學科之間的資源整合,通過導師組的嵌入式教學模式代替之前的傳統授課模式。其次,在整個教學當中擺脫了刻板學分制所帶來的約束,進一步深化完全學分制的改革,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以興趣為主體開展專業學習。再次,要加大學術成果轉化的效力,以“科研驅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促進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充分整合地域性社會教育資源。應加強“區塊鏈接”水平,構建“大學群”、“區域藝術設計教育群”等機制,通過“互聯網+”的理念介入完善“金課”分享運行機制。只有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才有能力培養出“跨界融通”的新時代藝術設計高水平人才。
結論
通過融媒體形式,使高校藝術設計課程進行多元化發展,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教育之間相互碰撞,也促使科學技術與傳統的工藝之間相互結合。藝術設計教育的特色發展與跨界融合之間產生銜接,讓學生接觸更為全新、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內容,進而促進學生能夠在全新的融媒體發展背景之下獲得更大的專業性提升。
參考文獻
[1]廣電融媒體智慧街道解決方案的設計和實現[J].孫楨.廣播與電視技術.2021(04)
[2]融媒體背景下普通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反思與重構[J].劉洪帥.文教資料.2020(15)
[3]藝術設計專業線上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J].黃生惠. 參花(下). 2021(01)
[4]設計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田淼. 戲劇之家. 2021(04)
[5]論述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特征及對傳統藝術設計的影響[J].羅熠,陳藝.大觀. 2019(10)
[6]全息影像技術對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影響分析[J].張文月.藝術科技.2018(03)
[7]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特征及對傳統藝術設計的影響分析[J].崔婷.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1)
作者簡介:
成文昊(1990.11),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湖南衡陽,單位:長沙學院,職稱:助理實驗師 ,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長沙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