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墻體抹灰,特別是剪力墻與砌體墻體交接的抹灰部位,經常會出現開裂、空鼓現象。剪力墻與砌體交接處抹灰施工通病預防和控制是墻體抹灰施工的重點也是難點。本文通過工程實例,運用質量管理技術進行工程現狀調查,分析影響剪力墻與砌體交接處抹灰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針對原因采取對策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益,對解決墻體抹灰施工通病及提質增效和企業打造精品樹立品牌具有啟迪作用。
關鍵詞:剪力墻與砌體交接;抹灰施工;質量控制;對策
1 前言
建筑施工中墻體結構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經常會產生一些裂縫,將對工程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剪力墻與砌體墻體交接的抹灰部位, 常出現豎向及橫向裂縫、空鼓,嚴重影響墻體的美觀及竣工驗收。鋼筋混凝土剪力墻與后砌輕集料砼輕型砌塊,兩種不同材質的墻體材料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墻體剛度、強度、溫度收縮變形等性質的不同,在交接處易產生溫度、收縮裂縫,雖然對房屋結構安全性不構成巨大危害影響,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對于房間整體審美、表觀感覺上形成缺陷,也需后期反復維修且易造成客戶投訴。
2 工程背景
擎天·海澳城二期工程,位于廣西防城港市沙潭江街道,由四棟高層住宅樓組成,地下室建筑面積為12500.86㎡,地下室以上為四棟獨立建筑物,均為框剪結構,非承重填充墻為陶粒砌塊墻體。地上一層為架空或商鋪,層高為5.0米,二層及以上為住宅,地上總建筑面積為63501.36㎡。承建單位經過對本工程已完工的部分墻面抹灰檢查,發現存在剪力墻與砌體交接處抹灰較大面積的豎向及橫向開裂、立面不垂直、平整度不均勻等質量問題[1]。本工程質量目標為自治區優質工程獎,公司要求本項目開展綠色施工,打造建筑精品,樹立企業品牌,剪力墻與砌體交接處抹灰是重點控制的施工項目之一,要求工程墻面抹灰施工合格率達到95%以上,若不重視把控質量解決剪力墻與砌體交接處抹灰的質量通病,業主對項目的評價滿意度低,將會使項目產生負面形象,進而影響項目開展的創優奪杯,打造建筑精品,樹立企業品牌活動。
3 現狀調查
3.1抹灰墻面分類調查
通過對已完工的部分墻面抹灰外觀檢查,對抹灰的墻面進行分類調查,分為剪力墻面、砌塊砌體墻面、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三類,各采集200處墻面抹灰樣本共計600處。通過樣本數據分析得出:剪力墻面、砌塊砌體墻面的抹灰合格率分別為98%、96.5%,滿足公司創優要求的95%標準,但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200樣本中存在24處不合格,驗收合格率為(200-24)÷200=88%,低于公司95%創優要求。
3.2查找主要問題
通過再次對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墻面24處不合格點進行進一步調查分析,作調查分析統計表,可以看出導致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墻面抹灰質量合格率較低的主要問題是:“不同結構墻體收縮偏差大”,占全部問題的83.3%,經過分析,認為可以從這個方面進一步深入分層分析,查找“癥結”。
3.3查找癥結
針對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不同結構墻體收縮偏差大”這一問題進行調查分析,項目部根據制作的質量問題頻數統計表,并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分析,知道“裂縫”出現的累計頻率達到了86%,屬于關鍵少數,是導致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墻面抹灰質量合格率不高的“癥結”。如果能將“癥結”解決82%以上,則墻面抹灰一次合格率可達:88%+(1-88%)×83.3%×86%×82%=95%[1]。
4 原因分析
通過運用“頭腦風暴法”、“因果圖”等統計方法,從“5M1E”(人員、材料、機具、方法、環境、檢測)等方面逐層分解[2],找出影響“裂縫”癥結的末端原因共有12條,項目部通過現場測量、試驗、調查分析的方式收集數據和信息,依據末端原因對癥結的影響程度的大小來判斷,對12條末端原因逐一確認,得到了影響“裂縫”癥結的三條主要原因: “砌塊因素”、“砌筑操作不規范”、“抹灰工藝不完善”。
5 對策措施
5.1針對“砌塊因素”的對策措施。①控制陶粒砌塊出廠存放時間,保證陶粒砌塊使用前具備較小的干縮率和較高的強度,砌塊出廠停放時間宜為28 ~45天;②陶粒砌塊進場后及時覆蓋防雨淋,防止陶粒砌塊吸水膨脹脫水收縮,導致砌筑后表面出現拉應力使墻體開裂。
5.2針對“砌筑操作不規范”的對策措施。①對工人進行技術方案交底、開展操作培訓,確保按施工圖和施工規范嚴格操作;②墻體拉結鋼筋采用后植筋法;③砌塊與混凝土剪力墻接槎處豎縫預留20mm,采用1∶2水泥砂漿搗制密實;④水平灰縫的砂漿飽滿度不低于95%,豎縫不低于85%,灰縫厚度8~12mm;⑤預留孔洞溝槽用切割機在砌塊上切割,避免砌筑后鑿,線管盒放置后采用C20混凝土補澆(6)砌塊與梁板底交接處預留空隙14天后用混凝土磚斜砌補齊。
5.3針對“抹灰工藝不完善”的對策措施。①砌塊與剪力墻、梁板交接處均掛2φb4鋼絲網片,剪力墻、梁每邊不少于150mm,砌塊填充墻滿掛鋼絲網;②砌塊與剪力墻表面采用1∶1.5水泥砂漿內摻膠噴毛化處理;③砌塊墻體分層抹灰,每次抹灰厚度8~10mm,待前一層抹灰層凝固后,再涂抹后一層;④加強養護,抹灰完1天后開始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5天,門窗洞口四周和陽光直射部位加強養護。
6 實施效果
通過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實施對策措施后,項目部對完工的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抹灰質量再次進行了檢查驗收,抹灰施工技術方法符合規范和綠色施工要求,檢查了200個點,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癥結“裂縫”由關鍵少數變成了次要多數,剪力墻和砌體交接處抹灰施工合格率由原來的88%提高到了97.7%,大于公司要求的95%,達到了公司下達的指令性目標要求,同時項目還節省了材料和人工成本5490元[1]。本項目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務,同時避免了抹灰工程的維修返修,為爭創自治區優質工程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恒溢,楊日露,馬南湘等.提高剪力墻與砌體交接處抹灰一次合格率[R].南寧.2021廣西工程建設QC小組優秀成果.2021.5
作者簡介:馬南湘(1965-),男,漢族,湖南長沙,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