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萍
班主任是學校、家長和學生溝通的紐帶,學校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學工作的協調者,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和重心。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的眼光、方法處理班級中的各項事務,是班級管理最有效的途徑。
班級管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作為班主任,既需要系統的學習班級管理的理論知識,掌握科學的管理班級的方法,虛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又要把這些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當中,解決班級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這是一個吸收與內化的過程。對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與總結是班主任迅速成長、成熟的有效途徑之一。結合二十幾年來的班級管理經驗,我總結出班級管理工作中應該注意的四個“度”。
一、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牢固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倡導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就是把學生看做正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把學生的發展看作一個持續一生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潛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正確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寬容地對待學生的不足與失誤,要對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充滿信心。
班主任的工作在思想上必須和學校保持高度一致。認真組織和帶動學生積極的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班級管理的主人。作為班主任應充分相信學生,把班級管理工作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管理,營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選拔出有威望的班干部,是學生自主管理的關鍵所在。
“國有國法,班有班規”。良好的紀律和規則是學習和生活最基礎的保障,作為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的常規訓練,讓學生按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自己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班級管理,班主任要不厭棄其煩,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應把班級管理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常抓不懈。尤其是低年級的班主任,更要加強對學生的常規管理,讓學生改掉以前的不良行為,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始終保持對教育的“熱度”,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激情。
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加大,許多老師對工作日漸產生了消極情緒:被動的完成分內的工作;工作缺乏熱情、得過且過;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職業倦怠感。
作為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不諳世事的孩子,你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萬萬不要把自己的不開心展露在學生的面前。記住,學生喜歡的永遠是活潑而充滿活力的激情的老師。對教育的熱愛不僅表現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還表現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方法和態度上。作為班主任,對學生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有“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心態。對待犯錯誤的學生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的批評甚至體罰教育,而應春風化雨般的把對學生的愛容入到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之中,潤物無聲。既讓學生意識到他的錯誤,又不傷害他的自尊。
因為一些事情,我有過連續兩天熬夜的經歷,白天上課本來任務就緊,夜晚又休息不好,上課自然就沒精打采,朗讀起課文來錯誤不斷,學生一次次的給我糾正錯誤,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下課后,一位同學追出來問我怎么了,是不是病了,今天怎么老是出錯,還無精打采的?我在感激學生關心我的同時,也有點無地自容,每節課學生都滿懷渴望的聽你講課,你有什么理由敷衍塞責,草草應付了事?所以,以后無論我經歷了什么事、多么的疲憊,我都會把最光彩最陽光的一面展現在對你充滿渴望的孩子面前。
三、加大教育的“廣度”,讓愛的光芒照耀每個學生。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弊鳛榘嘀魅危嘟咏鼘W生,多與學生溝通,要學會和學生打成一片,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我所在的學校有個叫李攀的學生,在老師和學生之間叫的比較“出名”。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可惜的是,父母從小離異,媽媽從此杳無音信,爸爸一直背井離鄉打工,他便長期與年邁多病的婆婆相依為命,從小缺乏管教,一點不熱愛學習,初一了,連字都認不到幾個,心思全用在了歪事上:偷竊、欺侮弱小的同學、打架、逃課、和老師吵架……惡跡斑斑的一個學生,學生見了怕他,老師見了頭疼。只要不惹什么事,沒有哪個老師會理他。接到這個學生時,我也覺得這是一個棘手的刺頭。但是我并沒有放棄他,細心的挖掘出他的優點,在課堂上大加表揚,讓他找到自信;把小學一年級課本字帖買來,一個一個教他拼音、生字詞;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找他交流溝通,改變他的不良習慣,提升素養。漸漸的,他能夠與同學們和諧相處了,他的成績慢慢有了進步,對待學生和老師的態度也好了許多,還經常幫助老師和同學們做一些活,老師和同學們也慢慢可以接受他了。
四、加大挖掘“力度”,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實際情況。
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愛要細致入微,不僅要關心他們在學校里的表現,還要注意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把學生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征,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經常和學生聊天,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幫扶和指導,是我經常采取的了解學生的方式之一。
午飯后,我習慣性地到教室里轉轉,了解些情況。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及生活委員的反映,我發現了一個叫林冰倩的女同學比較特殊:她中午放學后,既不在教室呆,也不去食堂吃飯。我就好奇的向她媽媽和她“婆婆”打聽,知道了她的不幸身世,出生不久父母就離異,她一歲多時,她媽媽經人介紹來到了現在的繼父家,后來她隨媽媽來到了三角,因為生活,媽媽經常出門打工,孩子就托付給沒有血緣關系的“婆婆”照顧,婆婆年事已高,照顧她力不從心,從小吃飯就毫無規律,饑一頓飽一頓的,腸胃也有點異常。
了解了她的情況后,我內心無比的痛惜,多好的孩子??!為什么生活要讓這個孩子承擔這么多的苦難?于是,我經常找她聊天,給她講規律飲食的重要性,也叮囑生活委員多多關心她一些,幫助她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慢慢地,她改變了不良習慣,腸胃也比較正常了。
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愛好,班主任的工作瑣碎卻意義非凡,班級管理的路途任重而道遠。在關愛學生成長,管理好班級的同時,班主任還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既親近你又崇拜你。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孔老夫子幾千年前就發現了這一點。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班級管理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今天就談這些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同商討班級管理之技,以期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相互提高。
(重慶市綦江區三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