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佳 羅云婷
1.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2.貴州省人民醫院中醫科,貴州 貴陽 550000
急危重癥護理學是一門理論同實踐聯系緊密的學科,《災難護理》作為急危重癥護理學中的一個章節,主要是用于研究在各種自然災害及人為事故引起的災難性損害條件下實施緊急醫學救治護理及疾病防治的一門科學[1]。既往在該章節的教學中多數采取多媒體講述教學法,雖然使用時間久但同樣顯露諸多不足,在聽課過程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及學習積極性不高,使得教與學脫節,教學質量不高。微課與情景模擬教學作為新興的教學方法,將兩者相結合可以通過構建同內容相關的情境并借助微課視頻,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加深學生理論理解及提高臨床操作能力[2]。本次研究就對采取微課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法用于《災難護理》中的研究與實踐探討,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貴州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本科及專升本涉及《急危重癥護理學》課程的班級,將2019年-2020年度的班級一二班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9年一班為A組,75名,2020年二班為A組,88名,共計A組163名,A組采取的是傳統教學方式。2019年的二班為B組,79名,2020年的一班為B組,86名,B組共計165名,B組采取微課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方式。A組163名中男20名,女143名;年齡18~23歲,平均(21.3±0.6)歲。B組165名中男21名,女144名;年齡18~23歲,平均(21.5±0.6)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A組采取常規教師說教及演示為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由具備教師資格證并經培訓合格的同一名老師制作與講授《災難護理》的PPT,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對實驗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示范,之后分組練習,最后完成理論及操作考核。
B組則采取微課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方式,具體如下:(1)微課教學。接祖iSpring Suite8軟件制作《災難護理》該章節的微課視頻,其中還涵蓋多種類型的測試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踐隨時隨地的觀看微課視頻,反復的測試并可自由發表觀點,相互間進行討論。(2)情景模擬教學。開展急救護理技能培養,主要根據班級人數,以4~6人為一個小組,依據災難性質組間救護隊,包括連環車禍、火災、泥石流、地震、傳染病等,救護隊在所設置的場景中,由隊長負責進行統籌,明確每名隊員的職責,對傷員進行現場救護,在完成救護可將計劃制成實驗報告,以此作為評分依據。完成情景模擬后,評委老師點評演示過程,同時進行理論及操作考核
1.3觀察指標 (1)兩組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進行理論與技能考試。其中理論考試以閉卷形式考核,采取百分制閱卷,成績的70%納入綜合考評總成績;技能考試采取百分制評定,考試過程學生抽選考試案例,借助急救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之后由教師打分,將技能考試成績的30%納入綜合考評總成績。(2)設計問卷調查兩組學生教學效果,問卷以不記名方式填寫,根據課堂實現程度、學生滿意度、個人能力素質打分,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80~89分)、部分滿意(60~79分)與不滿意(60分以下)幾個等級。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與部分滿意率為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分析,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用t、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考試成績 B組考試總成績高于A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分)
2.2滿意度 A組非常滿意102名,基本滿意33名,部分滿意17名,不滿意11名,滿意度93.25%(152/163)。B組非常滿意141名,基本滿意16名,部分滿意6名,不滿意2名,滿意度98.79%(163/16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災害護理》是急危重癥護理學的一個章節,通過這一章節的學習可讓學生熟悉災害護理現狀,掌握各類災害救治特點、急救技術及康復技術等。傳統教學上,以多媒體講述教學法的教學方式顯露很多不足,教與學常常會脫節,這樣影響教學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在課程學習后的考試總成績高于A組,且B組滿意度也高于A組,表明實施微課及情景模擬教學法用于《災害護理》章節教學中具有滿意效果。微課是指利用一些常用工具軟件制作的一種以電子信息大數據為形式的教育資源,該方式可充分將學生時間利用起來,構建一種碎片化的學習模式,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情景教學法則將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的結合再一起,通過運用多媒體結合實物演示與角色扮演等多種手段,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及臨床實踐操作能力[3]。將微課與情景模擬教學法聯合用于《災害護理》的教學中,顯著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及實踐操作能力,滿足臨床中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