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煌云 丁德琴 萬家麗
手術是治療外科疾病的常用的手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演化,手術的安全性較高,然而女性手術患者由于諸多原因,往往容易對手術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尤其是某些需要再次手術患者[1,2]。因此,為了分析手術次數對圍手術期女性患者焦慮抑郁心理的影響及可能原因,以期優化圍手術期患者的心理護理,本研究設計了此次問卷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婦科、產科、乳腺外科收治的150 例再次手術(同一部位或不同部位)住院女性患者為觀察組,年齡21~75 歲,平均年齡(47.70±9.18)歲;婦科45 例,產科70 例,乳腺外科35 例。以同期相應科室收治的150 例首次手術女性患者為對照組,年齡20~73 歲,平均年齡(44.30±9.66)歲;婦科45 例,產科60 例,乳腺外科4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年齡≥20 歲的住院手術患者;②具備一定的認知、閱讀理解及自我表達能力;③自愿接受焦慮抑郁自評量表測評;④愿意作出獨立的、不受他人影響的自我評定;⑤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20 歲手術患者;②門診手術患者;③本身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④認知、閱讀理解能力差無法完成量表測評的患者;⑤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調查方法 采用Zung[3]于1965 年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包括SAS、SDS 和本研究設計的焦慮抑郁析因調查表(見表1)3 個方面。在進行測試前,向每例患者詳細介紹每個問題的涵義、量表的填寫方法,然后讓患者根據自身現在或過去1 周內情況作出獨立的、不受外界影響的自我評分[4]。患者對照判斷標準,若結果顯示有抑郁焦慮,則即刻進行原因選擇或自行補錄。調查中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客觀、不帶暗示性解答,確保結果的客觀真實,之后收回問卷調查表進行統計學分析。

表1 手術患者一般狀況和焦慮抑郁析因調查表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率、抑郁率及SAS、SDS 評分,分析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原因。SAS 評分≥50 分為焦慮,SDS 評分≥52 分為抑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在線SPSSAU 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焦慮率、抑郁率及SAS、SDS 評分比較 本次共發放問卷調查表300 份,收回300 份,收回率為100%,其中有效調查表300 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焦慮率為96.67%(145/150)、抑郁率為96.00%(144/150),與觀察組的98.00%(147/150)、98.67%(148/150)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0.514、2.055,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71、5.475,P=0.000<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 SAS、SD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 SAS、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原因分析 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的最主要原因是“擔心手術效果,切不干凈或術后復發再次手術”,占75.33%;其次為“害怕手術,害怕術中發現惡性腫瘤,花錢多還治不好”和“過多考慮家庭、子女、經濟等問題”,分別占59.33%和47.33%。對照組患者焦慮抑郁的最主要原因是“害怕手術,害怕術中發現惡性腫瘤,花錢多還治不好”,占72.00%;其次為“過多考慮家庭、子女、經濟等問題”和“擔心術后疼痛,恢復不好遺留后遺癥”,分別占43.33%和42.67%。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原因分析(n,%)
幾乎所有的患者圍手術期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如對手術的恐懼、擔心手術效果、術后并發癥等[5-8]。本研究也發現,無論是首次手術患者,還是再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焦慮抑郁發生率均在95%以上。因此,作為醫務工作者,對圍術期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特別是心理護理尤為必要。但是對于手術次數對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及其產生影響的原因,和針對不同次數的手術患者,特別是再次手術患者,如何優化心理護理等目前臨床護理還未報道,基于此本院進行了此項研究。
本次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患者圍手術期均存在輕中度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而且再次手術患者的焦慮、抑郁發生率更高,盡管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然而,SAS、SDS 評分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SD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71、5.475,P=0.000<0.05)。由于本研究未設正常人群對照組,因而無法比較手術到底對患者圍手術期心理影響多大,故在以后的臨床研究設計中應避免類似不足之處。
進一步分析引發焦慮、抑郁的具體原因,結果發現影響患者圍手術期焦慮抑郁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害怕手術,害怕術中發現惡性腫瘤,害怕術后器官喪失、功能殘缺、瘢痕形成影響美觀,擔心手術效果、手術切不干凈或術后復發再次手術,擔心術后疼痛、恢復不好遺留后遺癥,甚至過多考慮家庭、子女、經濟”等,這和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9-12]。但本研究發現,首次手術患者“害怕手術,害怕術中發現惡性腫瘤,花錢多還治不好”占72.00%,居問卷調查第1 位,而再次手術患者占第1 位原因則是“擔心手術效果、術后切除不凈和再次復發”,占75.33%。可見雖然手術對患者圍手術期都產生了焦慮抑郁心理,但對首次手術和再次手術患者造成這種焦慮抑郁心理的原因不盡相同。這在以前的研究中是未發現的,這也提示在以后臨床護理工作中要提高服務質量,優化護理管理,一定要了解產生這種心理狀況的原因,有針對性進行護理。
綜上所述,再次手術女性患者圍手術期焦慮抑郁程度較首次手術患者更為嚴重,且引起再次手術和首次手術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的原因存在差異性。焦慮抑郁心理的產生原因不同,因而心理護理干預也不一樣。對首次手術女性患者要集中在“害怕手術,害怕腫瘤,害怕花錢”上進行心理護理,對再次手術女性患者則要在“擔心手術效果、術后切除不凈和再次復發”上下功夫。只有這樣,通過針對原因點對點的心理護理干預才能取得良好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