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良
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和飲食習慣的變化,胃潰瘍患病率并沒有因為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而明顯下降。胃潰瘍的發生不僅會導致患者腸胃功能受到影響,引起患者腹痛等不適,而且一旦潰瘍容易發生急性出血等情況[1],輕者會影響患者工作,重者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2-4]。對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特別是對大出血患者需采取更為積極有效措施進行干預。臨床研究已表明,奧美拉唑在治療胃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確切療效,但采取不同劑量的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對患者的臨床效果存在差異[5]。本研究通過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間收治106 例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患者,對比分析不同劑量奧美拉唑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間收治106 例例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每組53 例。常規組患者男女比為30∶23;年齡36~72 歲,平均年齡(56.7±11.4)歲;出血發病時間1~4 d,平均出血發病時間(2.4±0.7)d。研究組患者男女比為28∶25;年齡34~74 歲,平均年齡(57.1±11.0)歲;出血發病時間1~5 d,平均出血發病時間(2.5±1.0)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權同意書,研究具體內容經醫學倫理審核批準。
1.2診斷標準 患者均有嘔血和/或黑便,大便隱血檢查提示陽性,經胃鏡檢查明確診斷。本研究納入患者均符合《2017 年消化性潰瘍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對胃潰瘍的診斷標準。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基礎治療。常規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規劑量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即入院后予以奧美拉唑40 mg 靜脈滴注,2 次/d,持續1 周,1 周后重新胃鏡檢查,評估潰瘍愈合情況及出血情況;研究組患者入院后予以大劑量奧美拉唑進行治療:奧美拉唑首次劑量為40 mg,給予靜脈推注,繼以奧美拉唑8 mg/h持續靜脈維持治療72 h,72 h后同常規組治療,改為40 mg/次,靜脈滴注,2 次/d。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72 h、7 d 臨床療效,治療后胃潰瘍修復情況,止血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止血療效評價分為顯效、改善與無效3 等級,顯效:治療后24 h 內未見出血癥狀;改善:治療后近24~72 h 出血癥狀停止;無效:治療1 周患者出血癥狀未見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改善率。胃潰瘍出血采用forrest 分級標準及胃潰瘍胃鏡下分期進行評估。修復率=(1 級+2 級)/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72 h、7 d 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72 h 的總有效率96.23%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5.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7 d 的總有效率100.00%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6.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72 h、7 d 臨床療效對比 [n(%),%]
2.2兩組患者治療后胃潰瘍修復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7 d 胃潰瘍修復率96.23%顯著高于常規組的77.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胃潰瘍修復情況對比 [n(%),%]
2.3兩組患者止血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對比 研究組患者止血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均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對比()

表3 兩組患者止血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對比()
注:與常規組對比,aP<0.05
胃潰瘍是消化內科常見病,各年齡段均見發病,常以上腹疼痛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腹痛多出現在餐后,可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數月,具有慢性、節律性、周期性特點。目前一般認為胃潰瘍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廣泛應用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應激、煙酒刺激、遺傳、飲食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關,上述原因可造成胃酸分泌增多,胃酸激活胃蛋白酶原,胃酸和/或胃蛋白引起胃黏膜自身消化是導致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沒有酸就沒有潰瘍被廣泛認可。出血是本病最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上一旦合并胃出血、胃穿孔等急性并發癥,對患者工作和生活質量可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醫務工作者對胃潰瘍合并出血患者需高度重視,盡快控制出血,維持血液循環及內環境的穩定性[6]。另外,胃黏膜血流供應在胃潰瘍的發生、發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在發生出血后,循環血容量不足,胃黏膜的血流速度進一步減少,造成胃潰瘍修復緩慢,止血治療的操作難度加大[7]。患者發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風險將會明顯增加,因此,臨床上針對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的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8]。
近年來,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是臨床治療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的最重要、最常用藥物之一,在消化系疾病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且發揮了不錯的療效。奧美拉唑屬于一類弱堿性物質,易溶于脂類,在人體中能對胃壁細胞上質子泵H+-K+-ATP 酶系統具有選擇性及非競爭性抑制作用,從而阻斷胃黏膜壁細胞H+-K+-ATP酶的活性,明顯抑制患者胃酸分泌,提高胃腔pH 值。胃酸pH 值一般在0.9~1.5 左右,研究發現若pH>5,胃蛋白酶將發生不可逆變性,有利潰瘍部位血凝塊形成及潰瘍修復、愈合。因此,奧美拉唑可提供止血、潰瘍修復所需要的理想環境,有效保護胃黏膜,采取不同劑量奧美拉唑治療可發揮不同的療效[9]。本研究表明:研究組治療72 h 的總有效率96.23%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5.4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7 d 的總有效率100.00%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6.7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7 d 胃潰瘍修復率96.23%顯著高于常規組的77.3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止血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及住院天數均顯著短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考慮在出血治療初期72 h 內潰瘍修復速度是關鍵點,研究組患者由于持續靜脈給藥,患者胃內酸度低,pH 升高時間更長,有利于止血、潰瘍修復,故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研究說明:采用大劑量奧美拉唑治療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患者的效果好,經大劑量用藥并未導致患者發生明顯不良反應,考慮可能與大劑量奧美拉唑使用時間不長有關,該療法的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對胃潰瘍合并急性出血患者采取大劑量短期奧美拉唑持續靜脈治療,療效確切,患者的出血得到更迅速有效控制,1 周后潰瘍愈合程度更佳,且大劑量短期奧美拉唑治療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未見升高,提示該治療方案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