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曉蕾
胃癌居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首位,是我國主要消化道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其標準化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為0.041%和0.027%排名最高,其中年增長率為1.01%,男性為1.35%,女性為1.24%[1]。在我國,晚期胃癌占63%,其中患者5 年生存率為11.17%~23.19%[2]。胃癌早期且無轉移時手術能很好地控制轉移,但絕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失去了根治機會。雖然根治性切除可延長43%患者生存時間,但單純手術治療復發和轉移的風險較大,尤其進展期胃癌的復發率高達53.27%~73.27%[3]。因此,進行全身化療可對患者可提高生存質量,但由于以往常用化療方案療效低,不良反應多。隨著多西他賽、奧沙利鉑和卡培他濱等新型治療藥物在胃癌治療中的應用,如何使這些藥物有效的進行化療,是當前的研究方向[4]。本文作者選取60 例晚期胃癌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對患者實施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姑息化療治療,觀察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診治的60 例晚期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5.91~77.28 歲,平均年齡(60.40±6.73)歲。試驗組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6.90~77.71 歲,平均年齡(61.19±6.3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治療前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確診,CT 檢查進行分期為Ⅲ~Ⅳ期胃癌患者,無化療禁忌證,血紅蛋白>90g/L,進行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檢查無放化療禁忌證,患者無嚴重高血壓及心臟病病史,血常規及肝腎功能符合化療標準,患者預期生存期5 個月以上,將新化療方案及副作用告知患者家屬,家屬同意登記,術后隨訪。排除標準:存在冠心病、造血系統疾病,或造成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術后隨訪時間<5 個月的患者,排除化療藥物嚴重不耐受的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姑息化療治療,奧沙利鉑(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37)130 mg/m2,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5 h,每3 周給藥1 次;卡培他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1000 mg/m2,早餐和晚餐后20 min 口服,2 次/d,共治療14 d。試驗組患者采用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治療,多西他賽(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43)60 mg/m2,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2 h,每3 周給藥1 次;卡培他濱1000 mg/m2,早餐和晚餐后20 min 口服,2 次/d,共治療14 d;奧沙利鉑130 mg/m2,加入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2.5 h,每3 周給藥1 次。每2 周期進行1 次療效評定。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近期療效,由胃鏡或胃活檢判定。完全緩解:患者胃癌病灶完全消失≥2 個月;部分緩解:患者胃癌病灶消失1~2 個月;穩定:患者胃癌病灶消失<1 個月,或胃癌病灶增加<1/4;進展:患者胃癌病灶比例增加>1/4 以上,或出現轉移病灶。總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②遠期療效,根據胃癌進展時間和患者生存時間判定。胃癌進展時間是指從患者開始治療到胃癌進展的時間段;生存時間是指從患者開始治療到死亡的時間段。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惡心、口腔炎癥、白細胞減少及手足綜合征。腹瀉為患者腹瀉≥3 次/d;口腔炎為患者出現口腔潰瘍等;手足綜合征為患者掌跖出現紅斑:白細胞減少為患者血常璺檢測白細胞減少。④血清腫瘤標記物,包括CEA、CA125、CA199、SCC。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試驗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n(%)]
2.2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 試驗組胃癌進展時間和生存時間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個月)

表2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個月)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腹瀉、惡心、口腔炎癥、白細胞減少及手足綜合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4兩組患者腫瘤標記物比較 試驗組CEA、CA199、CA125 及SC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腫瘤標記物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腫瘤標記物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目前隨著環境污染,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期逐步增加,綜合治療的理念不斷強化,輔助化療的理念更加廣泛[5]。目前已逐漸形成以手術為主,化放療、生物靶向治療和中醫藥為輔的綜合治療。化療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其效果越來越明顯,其從術后輔助擴展到圍手術期,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后化療,新輔助化療是指在患者符合手術指征前給予全身或局部化療,又稱術前化療[6]。其主要意義在于改善腫瘤相關癥狀,通過縮小腫瘤體積減少微轉移,確定患者化療敏感性,指導其術后輔助化療。
胃癌輔助化療一般針對二三期進展期胃癌患者,早期胃癌患者應選擇手術治療,四期患者遠處轉移,化療只能稱為姑息性化療,若化療療效顯著,且轉移灶消失,可進行根治性切除,為轉化性化療,但目前對進展期胃癌患者預后仍不理想,采取全身化療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常用治療方法[7]。傳統的化療藥物包括5-氟尿嘧啶和奧沙利鉑等,多西他賽是一種植物抗腫瘤藥物,與氟尿嘧啶等無交叉耐藥性,其與腫瘤細胞接觸時可干擾腫瘤細胞的功能,可使腫瘤細胞分裂終止,其效果與紫杉醇相似,但由于其溶解度優于紫杉醇,臨床利用度較高,臨床療效較優。研究表明,與奧沙利鉑聯合5-氟尿嘧啶相比,奧沙利鉑聯合多西他賽在腫瘤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時間方面更有優勢。美國藥物管理局批準多西他賽、奧沙利鉑作為晚期胃癌和消化道交界癌一線化療藥物[8]。卡培他濱是一種口服氟尿嘧啶藥物,可在細胞內轉化為5-氟尿嘧啶,臨床比較了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其可替代5-氟尿嘧啶降低毒性,進一步延長患者生存期,有相關研究改進其方案,用卡培他濱代替5-氟尿嘧啶,對術后晚期胃癌患者可延長無復發生存期,療效良好,患者不良反應耐受性良好。臨床聯合卡培他濱治療局部晚期胃癌效果發現,多西他賽聯合卡培他濱治療效果相對優于傳統化療方法,不良反應發生率相似,以多西他賽為主的新輔助化療能提高晚期胃癌切除率,但也不會增加不良反應[9,10]。上述研究結果表明,采取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進行姑息化療能顯著提高胃癌患者無進展生存率和總生存率,本研究確立了新輔助化療的規范化治療現狀,其改良方案也成為新輔助化療研究的參考。本試驗結果與相關研究相似,結果顯示,試驗組總緩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胃癌進展時間和生存時間個月均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腹瀉、惡心、口腔炎癥、白細胞減少及手足綜合征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CEA、CA199、CA125 及SCC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賽聯合奧沙利鉑及卡培他濱姑息化療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