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
【摘要】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人類情感借助聲音加以表現的藝術形式。合唱是一種表現音樂以及突出音樂情感時較為常用的一種集體性的分組合作性的音樂組織和表現形式。近年來伴隨著音樂學科的不斷發展,教學內容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化。在農村地區,為了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合作表現形式的合唱教學普及程度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是對其有效教學的探究。本文將從教學實際出發分析情感激發在農村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的意義,探究情感激發在其中的有效的開展策略,為今后的合唱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情感激發;小學;合唱;教學策略
一、情感與情感激發
(一)情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情感,是人類態度的一部分。它與人類心理活動中的內在感受和意向相協調,是態度保持在生理上的一種復雜同時又穩定的生理評價活動和生理體驗。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部分,主要表現為人內心體驗中的幸福、厭惡、愛情、仇恨以及美感等內在心理感受。
(二)音樂情感與情感激發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是人類情感借助聲音進行表達的集中體現。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是對現實生活實際的反映。不論是哪種藝術類型,對現實生活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內涵都是對事物的最為真實的反饋。只有有效的把握其情感內涵,才能夠準確的感知音樂藝術的內在。而將樂曲與音樂表現者,建立有效聯系的就是情感。只有引發有效的情感共鳴,才能夠更好的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從音樂的內在來說,音樂學科不僅僅是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識活動,同時也是創作者與音樂受眾的內在情感活動。因此,有效的情感激發是引起受眾感知音樂作品創作者所要表達的音樂情感的最為直接的形式。情感激發中的激發是指通過某種刺激,達到一定的內在心理情感狀態。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及教學策略的實施,引起學生感知音樂情感的過程就是音樂情感的激發。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情感激發能夠幫助學生積極的融入到音樂教學活動之中,與音樂作品產生積極的共鳴,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感知音樂作品,有效的把握音樂作品,準確的表現音樂作品,達到積極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目的。因此,有效的情感激發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農村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基本表現
所謂合唱是指一種集體的多聲部合作演唱的多個聲部的藝術形式。它要求將各個聲部的音色進行協調統一,運用各個不同聲部的不同音色進行融合來表現聲樂藝術作品的旋律之美。是一種表現音樂以及突出音樂情感時較為常用的一種集體性的分組合作性的音樂組織和表現形式。近年來,伴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地區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合唱、小型樂器等音樂藝術形式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但是由于合唱相對于一般的歌唱學習來說,難度相對較高。同時對學生音樂素養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農村地區的合唱教學活動中存在著一些基本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學生水平不一
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是合唱教學中最為凸顯的一個問題。合唱是一種音樂藝術表現形式,需要學生準確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旋律走向,選擇一定的合適的情感、音色和演唱技巧表現合唱音樂作品。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由于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以及音樂學習程度的不同,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水平參差不齊。例如,在合唱教學中個別的學生可以視唱線譜或簡譜,但大部分的學生卻只能進行旋律模唱;有的學生可以有效感知聲部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大部分學生只能通過聽覺記憶感知各聲部之間的旋律變化與聯系。這樣的狀況,對于音樂合唱教學活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二)缺乏良好的合唱觀念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活動中,還有一個較為凸顯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合唱觀念不強。合唱是較為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的集體性的歌唱藝術行為。作為一種集體性質的歌唱行為,那么只有在集體合唱時將各個聲部的音色的統一化,才能達到極為動聽的合唱效果,才能夠使合唱藝術中的音樂藝術的魅力發揮到極致,讓合唱藝術擁有直達人們內心世界的效果。學生的合唱觀念意識相對較為薄弱,對各個聲部之間和諧感知不足。同時缺乏成功的合唱經驗,不容易產生合唱的興趣。在實際的合唱教學活動之中,學生往往也愿意花費大量(下轉第21版)(上接第20版)的精力投入到合唱訓練中,但是在音色、情感變現以及歌唱技巧等方面的不足,合唱效果相對較差。很容易出現拼湊的合唱方式進行訓練,學生的學習體驗極差。
三、情感激發促進合唱教學的具體開展策略
在小學合唱教學活動中,學生合唱情感的激發不是一個瞬間的過程,而應該是一種激發、保持、喚起、運用的動態的過程,是貫穿于學生歌曲合唱全過程的內在的精神動力。要想有效的發揮情感激發在合唱教學中的作用,就需要通過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音樂情感的認識、把握、保持和運用,才能夠促進小學音樂合唱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講述作品故事,引起學生情感共鳴
每一部音樂作品的創作都有其內在的情感內涵,都在訴說著創作者經歷或者了解到的事件,表達了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內涵。在音樂教學活動之中,可以通過講述作品故事內涵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以引人入勝的音樂教學故事的形式,既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深入了解和探索音樂作品的興趣。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展現合唱作品的內在精神內涵,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創設良好的情感感知的情景,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合唱作品鑒賞,引導學生把握情感
在良好的合唱教學情境的創設之下,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故事。同時,在學生了解合唱作品創作故事,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之上,開展合唱作品的鑒賞活動,引導學生準確把握音樂情感。通過對音樂作品進行專門的具有目的性的鑒別和欣賞,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聽覺體驗。同時還能夠通過對合唱作品中的創作內涵、音樂表現形式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專業分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了解和把握歌曲的內在情感。
(三)培養合唱技巧,促進學生情感保持
學生了解和把握合唱作品的內在情感,擁有一定的情感共鳴只是完成了合唱教學中情感激發的前期的步驟。培養學生的合唱技巧,才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的情感保持。農村地區學生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因此在合唱的過程之中,可以通過從簡單的培養學生歌唱的吐字咬字技巧、呼吸技巧、歌唱音色的選擇和保持等方式,在培養和鍛煉學生歌唱技巧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將所感知的情感得以良好的保持。
(四)創設展示平臺,保持學生合唱信心
學生合唱學習的樂趣不僅僅來源于內在的興趣、合唱訓練過程中趣味性,還需要一個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展現合唱訓練的成果,讓學生體驗到合唱所帶來的成功的喜悅,保持學生的合唱信心。可以通過班級內開展分組合唱、學校組織有效的音樂合唱比賽等形式,給學生創設合唱成果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將前期合唱訓練中所獲得演唱技巧和音樂情感,有效的展現。在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保持學生良好的合唱信心和合唱激情,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音樂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不斷的發展和進步。
音樂,是聲音對內在情感的集中體現,是人類情感表達的藝術形式之一。把握音樂合唱作品的情感,發揮合唱作品情感在合唱教學訓練中的作用,激發、保持、喚醒、運用良好的合唱情感,對于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促進農村地區音樂合唱教學的發展,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胥園.基于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探究[J].戲劇之家,2018(14).
[2]郭廣慧.淺析農村小學合唱藝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6(09).
[3]任元春.合唱指揮技法對合唱團員感情激發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6(19).
[4]陳茜.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的實踐探析[J].北方音樂,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