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譽維



【摘要】隨著國家對STEAM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升。人們逐漸意識到,學校內STEAM教育課程的建設和開發的重要性,尤其是鄉村小學的STEAM課程開發與建設迫在眉睫。本文以某所鄉村小學《點亮成長路上的燈》STEAM項目開發為例,通過實踐、探索,分析鄉村小學STEAM課程資源開發應遵循的原則,為鄉村小學STEAM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帶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鄉村學校;STEAM教育;課程建設
2015年,我國首次正式提出發展STEAM教育。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中明確提出,我國中小學要開設人工智能、編程等STEAM教育課程,于是,全國各地開始普及STEAM課程。STEAM教育是一門多學科融合教育,包含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五個學科,培養學生運用跨學科的思維去解決實際問題。由于該學科的特殊性,目前教育部還沒有編訂統一的教材,為達到落實STEAM教育的目的,各學校開始探索、建設和開發符合自身學校實際情況的STEAM課程。而如何保證師資、條件和生源都較為匱乏的鄉村學校的STEAM教育課程開發與建設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實效性,是我們當下亟需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因此,充分明確STEAM課程的意義、流程、實施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和需注意的問題都十分具有現實意義。
一、明確STEAM課程建設的意義和目的
鄉村小學的STEAM課程與城鎮小學的課程開發雖然在課程的設置和開展方法上會存在些許區別,但是本質意義上還是一樣的。學校建設STEAM課程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達成STEAM教育的課程目標,通過多學科的有效整合,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來培養創新型人才。STEAM課程提倡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主體性,多元化評價學生,讓學生在真實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促使學生能力多元化發展。因此,教師設計課程的出發點是:通過讓學生學習有效的多學科融合課程,來提高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STEAM課程的建設除了達成STEAM教育的目的,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還在開發和建設課程資源時,促使教師的課程開發力、學科融合力、分析整理力等得到提高。此外,還能進一步深化教師對STEAM教育的認識,豐富教師的知識層次,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再者,對學校而言,尤其是對鄉村小學,這是一個很好地提升學校教學質量,豐富課程體系和結構,凸顯辦校特色的機會,也是綜合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機會。因此,鄉村學校更應重視STEAM課程的開發和建設。
二、科學開展,遵循STEAM課程的四大原則
在建設和開發STEAM課程的過程中,鄉村小學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教學資源的匱乏,可能會造成設置或開發的課程偏離了STEAM教育的主題和目的,因此,為了避免發生上述現象,學校在設置和開發校STEAM課程的時候,不妨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一門好的課程,無論是在課程內容的選擇,還是目標的設定,都是謹遵科學性原則的。首先課程內容選擇方面,由于鄉村小學教學資源的匱乏,所選定和開發的課程內容不應過于“高大上”,要“接地氣”,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地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而不是紙上談兵。除此之外,課程內容的選定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學生的前概念和認知水平,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知規律,科學地選擇和開發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其次,設定的課程目標一定要遵循STEAM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總目標。當然,還要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等,科學、合理地制定課程目標。
(二)融合性原則
STEAM課程旨在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這些學科進行一個系統、有機的融合,促進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理解與領悟,能夠融會貫通,跨學科去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開發和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意對科學、技術、工程等學科進行有效融合,讓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層面更加寬廣。但是,鄉村小學的學生知識面相對狹窄,教師在設計、融合學科內容時,還應兼顧學生的知識水平。在工程和技術方面,應注重整合當今先進的科學信息技術,但由于實際教學資源的限制,可以將難度降低,如,將“掌握”變為“科普”,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變動,有選擇性地對各學科內容進行選擇,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融合。
(三)創新性原則
STEAM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因此,在開發和建設STEAM課程時應緊緊圍繞這一點。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在設計和開發STEAM課程時也應遵循創新性原則。創新性可以體現在課程內容和課程形式兩方面。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開發上,我們要多選取一些較為有趣的、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內容,甚至可以讓學生參與到STEAM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開發中。讓學生參與課程開發,這一創新性行為,不僅能夠讓課程內容更具吸引性,還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STEAM素養。另一方面,課程形式,教師可借助STEAM課程跨學科融合這一特性,趁機結合各學科活動形式的特點,開發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讓STEAM課堂更加創新。
(四)實效性原則
學校開發、建設STEAM課程,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完成STEAM教育目標。筆者認為實效性原則應該是建設、開發STEAM課程最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 據了解,雖然我國這幾年越來越重視STEAM教育,有很多學者和學校紛紛投身其中,但目前國內STEAM教育的實施效果,并不太理想。我國STEAM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幾大誤區:1.重技能培養和科技手段,輕知識學習。學校一味地強調技術的培養,卻忽略了技能培養都是基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這一道理;2.重活動形式,輕科學思維。許多學校都在大張旗鼓地進行STEAM課程的學習,但真正做到鍛煉學生思維的課程活動,卻少之又少;3.重活動結果,輕活動過程。教師過度追求活動結果,忽略學生學習的過程,這對學生是非常不利的。教師應更多地關注探究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成長,尤其是對于鄉村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教師看到他們在探究的過程中收獲了什么,付出了什么。鄉村小學在建設和開發STEAM課程中,要想取得較好效果,應避開這幾大誤區,謹遵實效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