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宗仁先生是我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李宗仁故居及官邸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且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統戰影響和作用巨大。各級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李宗仁故居及官邸的保護工作,保護狀態良好,成為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質基地。然而,為適應時代進步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和挖掘李宗仁故居及官邸的歷史人文價值、旅游價值,加以保護和利用,形成有效之對策。
關鍵詞:李宗仁故居及官邸;保護;對策
李宗仁(1891—1969),我國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歷經護國戰爭、護法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是著名的臺兒莊大捷的指揮者,民國時期桂系領袖。1965年李宗仁毅然從美國歸來,其率先回歸對于兩岸統一有積極且重要的影響。鑒于李宗仁特殊的歷史地位和他在孫中山民主革命與抗日戰爭中的功績,以及李宗仁故居官邸及故居的歷史文物價值,其物質載體官邸及故居如何保持良好的存續狀態,毋庸置疑,其修繕保護問題非常值得有關部門和文物業者重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李宗仁故居及官邸進行保護與維修,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維持了故居及官邸原有歷史風貌。但還是有缺憾的地方,為此,結合當前在修繕和保護中的一些問題,筆者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闡述。
一、李宗仁故居及官邸(桂林)歷史沿革及現狀
李宗仁故居位于廣西桂林市區臨桂區兩江鎮浪頭村,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積達5060平方米,這是一座莊園規模的桂北民居建筑。據當地居民介紹,太平軍北上時其故居被毀,后由李宗仁父親重建,在上世紀20年代隨李宗仁軍職晉升而擴建(共三次),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曾攜夫人宋美齡來此探望李宗仁母親劉太夫人。
故居為李母劉太夫人等家人長居,李宗仁在此舉行婚禮,并接待蔣介石等大批國民黨要人、桂系將領。該故居為李宗仁的母親、胞兄李德明和元配夫人李秀文長住,其本人曾數度回歸省親和居住。新中國成立后,故居作為臨桂縣糧管所倉庫使用,至1987年被公布為“桂林市文物保護單位”,由桂林市文物工作隊負責修繕。1988年11月完成第一期維修工程,并已對外開放。1991年由李宗仁文物陳列館負責保護管理和對外開放工作。199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文明路16號,與風景秀麗的杉湖和雙塔相傍,這座建筑建于20世紀40年代,屬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筑,坐西朝東,以威嚴、氣派的主樓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樓、警衛室、附樓、花園、停車坪等,占地4000多平方米。1948年4月至1949年11月,李宗仁返桂在此居住。1966年3月14日,李宗仁重返官邸。李宗仁雖然在南京、桂林以及臺兒莊等地都有官邸,但李宗仁在桂林的官邸比在南京的官邸更有規模,收藏李宗仁的一些重要文物及其文獻,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委任狀,李宗仁第三任妻子胡松友捐贈的李宗仁從美國帶回來的電動縫紉機;李宗仁夫人郭德潔佩戴的首飾和閱讀的書籍;李宗仁侄兒李倫捐贈的李宗仁左輪手槍、步槍、獵槍、魚竿、攝影機、日軍指揮官戰刀和書畫等;李宗仁侍從室主任李揚的兒子李邕光捐贈的蔣介石親擬電報信函、李宗仁與部屬張淦、黎蒙等的往來書信、抗戰初期徐悲鴻寫給李宗仁的信等。這些文物對于研究李宗仁的生平有重要價值。
二、李宗仁故居及官邸(桂林)的價值概述
(一)抗戰及對于兩岸關系的價值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李宗仁的抗戰和回歸祖國是值得紀念的。基于李宗仁特殊的政治身份,以及當下統戰政策與兩岸關系的新局面,保護和利用李宗仁的故居以及官邸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讓更多人了解李宗仁在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貢獻,了解他以國家統一大業為重毅然決然回歸祖國壯舉。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攜夫人郭德潔女士毅然決然回歸祖國大陸,是至今為止回到北京定居的國民黨最高級別人員,他的壯舉是我黨統戰工作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具有里程碑意義。李宗仁對于國家統一大業認識及實踐的過程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為中華民族尋求和平統一道路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李宗仁官邸及故居歸類國內最為重要的涉臺文物遺址,是一個正確的定位。李宗仁官邸及故居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桂林市最具特色的人文景點,也是目前國家非常重視的涉臺文物。
李宗仁作為桂林本土鄉賢人物,他的知名度之高,桂林無人能與之比肩,臺兒莊大捷、回歸祖國等愛國歷史得到中國共產黨的高度評價,毛澤東對他說“共產黨不會忘記你的”。為此,李宗仁故居及官邸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每一個到桂林的客人向往的目的地,更是了解“桂林人”獨特人文精神特質所在之處。
李宗仁官邸2018年至2019年每年接待游客12萬到15萬人次。2020年因疫情影響,游客數量減少到了5萬人次,桂林的很多中小學都會安排學生集體參觀李宗仁官邸,對于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更多的抗戰中的故事以及英雄人物,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二)建筑美學價值
位于兩江鎮的李宗仁故居,實際上系典型的桂北民居。它倚靠馬鞍山,相傳也是李宗仁得以發跡的風水因素(據當地人的說法),分三個建筑部分由湖南工匠耗時7年建成。全部院墻采用青磚包泥砌建,俗稱“金包鐵”,融入到青山與田園的大自然景色中。
該建筑為懸山小青瓦二層木結構的建筑風格,東西對角有“炮樓”,內有四組建筑:三進客廳、“將軍第”住宅、學館和后院。后院有閣樓、井池、魚塘。共由七個院落、13個天井、113間廳室構成。大門浮雕“青天白日”橫額及“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對聯。布局獨特,構思巧妙,氣勢雄偉,既具雄踞一方的莊園氣派,又富有桂北民居的建筑特色。而建筑藝術在故居中隨處可見,獨具匠心。安樂第、將軍第和大門的門樓設計,各種吉祥圖案與文字相得益彰,簡潔莊嚴,意涵著宅主的美好期待和遠大抱負,二樓廊道欄桿采用雕花瓶式樣,美觀明快,不多的柱礎浮雕刻以瑞獸吉草,惟妙惟肖。各種建筑藝術手法的生動再現,無疑李宗仁故居可以作為桂北民居建筑的審美藝術研究的參照物。
而他在桂林的官邸,從建筑美學上說有更多的研究價值,這是一座中西風格融合的杰作,是一座別墅式的建筑。官邸東北兩側臨近杉湖,建筑整體是大庭院,矩形結構,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外墻系青磚批灰圍墻,主要結構是中西式磚木式,青瓦粉墻,結構上有單層的門樓、副官室和兩層的主樓及附樓等。主樓居于中心,廡殿式層面,覆蓋小青瓦,通高12、寬23.3、長21.3米,建于1米多高的臺基之上。磚墻隔房,全木地板,外墻三分之二以下著黃色批灰,三分之一以上系清水磚面。第一層是會議室、客廳、秘書室、警衛室及餐廳;二層布局為接待室、客房、臥室等。上下會議室、貴賓室均有壁爐。附樓和副官室的門樓兩側,是管家、親屬、副官室及貯藏室。主樓坐西朝東,大院門樓則面向西南。
目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存留如此完整的民國時期院落,如李宗仁故居及官邸,已經非常少見,珍貴級別不言而喻,建筑極其周圍環境的美學價值在保護和利用中是必須優先挖掘和體現的。
(三)旅游價值
李宗仁故居的三期擴建正好對應李宗仁軍職的升遷,1921年李宗仁連升三級(營長—幫統—統領—司令),在老宅安樂第東北側興建將軍第,1925年李宗仁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統一廣西,擴建學館,1928年李宗仁率第七軍(廣西子弟兵)北伐到達山海關,三進客廳落成。見證李宗仁的人生歷程。近百年滄桑,有著豐富的人文沉淀,加之故居規模頗為壯觀,少有的樸實風格,物與境諧。
作為已經開放的兩處人文景點,李宗仁故居和官邸已經成為桂林重要的旅游景點,目前游客接待中外游客人數為每年12萬—15萬人次。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作為旅游資源的李宗仁故居以及官邸的價值,結合前兩節的內容,其旅游價值主要就是其建筑價值以及歷史文獻價值。加之李宗仁官邸在桂林兩江四湖附近,所以吸引了更多的外省游客,在游覽兩江四湖之余也游覽參觀李宗仁官邸,而愛國主義教育也成為了李宗仁故居和官邸的重要價值,吸引了眾多中小學生游客。
三、李宗仁故居及官邸(桂林)的保護修繕狀況、問題以及對策
李宗仁故居以及官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不可再生的、寶貴的歷史文物資源。它的修復、布展、開放,對于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主義教育以及統戰制度,激勵廣大青少年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優良傳統,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保護和挖掘地方文化遺產,打造和開發桂林文化旅游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但目前,對于故居和官邸的保護和修繕,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一)對建筑價值的認識不充分
實際上,對李宗仁故居以及官邸的保護與修繕問題,首先就是認識上的問題。比如對于李宗仁故居的保護問題,近期筆者發現故居仍然存在部分建筑毀壞但多年未能修復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建筑整體的完整以及美觀。筆者認為經費緊張是重要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對于該建筑價值的不重視,導致該建筑未能得到妥善保護與修繕。
具體問題比如:李宗仁故居大門前公路和周邊建筑物的急劇增加使故居的歷史風貌遭到嚴重破壞。該條公路建于1966年,系拆掉故居的外圍墻占用外院而建,緊貼故居內圍墻。長期以來,來回飛馳的車輛對故居圍墻和房屋造成震動,隨時有撞擊故居隱患。2007年發生車輛撞墻事故,圍石被撞出成一洞。公路對故居產生巨大破壞力,不能保證遺址安全,嚴重威脅游客人身安全。公路破壞故居的原始風貌,占用故居外院,且越建越高,最近的一次修建,是在原路基的基礎上混澆鋼筋混凝土,路面高于故居大門檻竟達60厘米,每年雨季地勢較高的公路擋住了大量的積水,雨水淤積在故居內,對木結構建筑物造成浸蝕毀壞。由于村民對居住條件改善的渴望,故居周邊樓房如雨后春筍般建成,分布無序雜亂,建筑物格調與故居毫不協調,政府沒有在這些方面給予規定和限制,已經造成破壞。
李宗仁故居門前公路改道是李宗仁故居歷史風貌保護的首要工程,引導村民珍愛故居,以此為契機來促進故居的保護和利用,使得故居成為全國展示李宗仁愛國歷史的優質人文景點。
所以,結合本文第一部分關于建筑價值方面的闡述,應該對于李宗仁故居和官邸的各方面價值加以重視,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其建筑的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觀學習。并解決此前在保護和修繕建筑中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更有效的保護和修繕。
(二)建筑修繕管理問題與新思路
筆者認為,另外一個問題是對于建筑修繕原則并沒有進行堅持,保持歷史原來狀態至為重要,如故居原有形制、結構、工藝等方面,不能想當然以追求便利,采取一些現代做法,如故居菜園的地壟用水泥鋪設,顯然違背歷史。當然,這也存在具體條件的限制,但這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建筑的保護以及修復。所以,應該以更專業的建筑保護和修繕的手段和方法,定期對建筑進行檢查修補,并且加以記錄,建立一個完善的保護修繕體系。也希望有關的文保部門和統戰部門能夠形成聯動,在人員以及經費上對李宗仁故居和官邸的保護和修繕加以支持。
另外,筆者還認為,在對文物進行妥善修復之后,接下來還應該補充和豐富陳列品,如果條件允許,還應該定期組織活動,吸引更多游客,開展學術討論會議,培養專家型管理人員、維護人員,建立建筑研究的科研項目,加強學術研究,最好再創辦一些普及李宗仁官邸以及故居的宣傳小冊子、宣傳書籍甚至論文集,使李宗仁官邸和故居成為全區研究探索廣西民國史和桂系興衰歷史的學術基地。
(作者簡介:彭軍,大專學歷,中級職稱。現系李宗仁文物管理處工作人員,從事文物維護與管理)
參考文獻
1.李宗仁文物陳列館《青春戎馬晚節黃花——李宗仁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李晉、楊鳴章、陸發冠《李宗仁故居》[M],廣西:漓江出版社,1991。
3.申曉云、李靜之《李宗仁的一生》[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4.桂林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李宗仁家世》[M],廣西:漓江出版社,1993。
5.李長杰《桂北民間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