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愛珍
(廣東省蕉嶺縣桂嶺學校 廣東 蕉嶺 514100)
“雅智數學”課堂是廣東省古芹巧名教師工作室《小學“雅智數學”教育的建設與研究》課題下探索的課堂教學實踐模式,通過深挖教材蘊含的德育、傳統文化、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等材料,設計“以生為本”“育人為本”的教學過程,在“目標引領學-課前個人學-小組合作學-全班交流學-老師點撥學-回顧反思學”的6個教學環節中,將各種正派、純潔的思想、文化通過教學環節浸潤學生心靈,催生高雅情操,養成符合年齡特點的雅言雅行、睿智思想等能夠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能力。下面就課題實踐體會談談“雅智數學”教育課堂教學各環節實施的策略。
學習目標的定位不僅要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且既要關注近期目標,也要考慮學生的長遠發展,使學生不單獲得知識與技能,還獲得數學思想、方法的體會、領悟,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有生命力。如工作室一學員用思維導圖整理北師版五年級《多邊形面積》這單元時這樣定學習目標:
1.1 了解思維導圖,嘗試用思維導圖會無遺漏梳理整單元內容。
1.2 體驗用思維導圖梳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探索過程。
1.3 從具體的文字公式到抽象的字母公式,體會符號意識以及遷移轉化的數學思想。
1.4 體會思維導圖在整理復習課中的應用,感受多邊形面積單元的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1 深入解讀文本是設計有效研習單的基礎。北師版數學教材是同一知識“螺旋式上升”、不同知識“交替式增長”的編排規律。作為教者,我們要深入解讀、整體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系,思考為什么這樣變化;還要解讀每幅圖、每個對話、每行文字告訴我們什么,每一個知識內容背后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是什么。如北師版六年級《比賽場次》這一課,是學習了《搭配中的學問》《數圖形的學問》《圖形中的規律》,從運用畫圖、列表等解決問題策略的形象思維向列式計算省時高效解決問題策略的高階思維過渡。這一知識內容背后蘊含了數學家華羅庚“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由此我將這一課的研習單設計為:
比賽場次研習單
第 學習小組 姓名:__________
一、自學書本85至86頁的內容。
二、(1)學校數科嘉年華活動的滑翔飛機比賽,要求每兩個同學要比賽一場,請用你喜歡的方法,幫助活動組委會設計一個活動方案:參賽人數自定。

人數(自定)示意圖比賽場數(列式)
(2)結合你的生活經驗,提出一個與比賽場次類似的問題并解答。
2.2 深入解讀學情是把握個人高效學的基礎。教師準確了解學情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新授前,我通常先了解:(1)對于新內容,學生是否具備必需的知識經驗?(2)對于新內容,哪些學生能通過先學完全掌握?(3)對于新內容,學生的學習困難是什么?(4)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5)學生喜歡的方式是什么?然后根據以上5個問題設計個人先學的研習單。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分享,喜歡思考探索身邊問題,教師的任務就是幫他們在好玩的活動中思考、探索、分享從不知到知、從知不多到知較多完成學習。“雅智數學”教育課堂一切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為學服務,當課堂出現有兩種或更多答案的時候,即展開小組合作學,提供思考、辨析的時間、空間。
學習在經驗基礎上建構,這種建構的結果又帶來經驗系統的變化,在這種螺旋上升的發展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畫圖,把生活中的分西瓜等知識抽象為數學中的知識;通過讓學生描述、表演,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讓抽象的分數概念形象化,為學習和鞏固新知識找到準確的契合點,學習的質量也能進一步提高。
課堂上學生出錯是學生的權利,生成的錯誤資源能提供學生成長的契機,還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機智和課堂駕馭能力。上《3的倍數的特征》時,我先讓學生猜3的倍數的特征,容許學生犯經驗主義錯誤,將3的倍數的特征跟2、5倍數的特征一樣“看個位上是不是3的倍數”,再由學生獨立驗證的過程中“去偽存真”,接著讓小組在交流的過程中比較、判斷、思考、爭議,然后匯報糾錯,修正已有認知,克服已有經驗負遷移,引導學生親歷“3的倍數的特征”的探索過程,建立正確概念。
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活動,教師要隨時洞察學生的學習進程,相機追問,用及時、準確、連續的追問,促使思維得以延伸、發展。
傳統課堂的課末通常引導學生談收獲,而“雅智數學”教育課堂的課末則引導學生回顧與反思,回顧本課所獲知識和方法;反思課堂某個環節、某個學習的榜樣表現。這樣的回顧,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水平,也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表現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認識他人、欣賞榜樣,實現調動學生的內驅力,營造良性競爭氛圍的“雅智”目標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