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葵花
【摘要】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導學歸納及合作互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數學問題探究能力的形成,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文章探討了“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提出了具體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導學互動;初中數學;應用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立足于實際問題,充分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即學生能獨立自主地展開學習與探索。同時,教師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溝通交流,且關注生生間的協作互動,積極營造有利于學生開展交流合作或獨立學習的課堂氛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奠定師生共同進步的基礎。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
(一)創新課堂導入方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創新課堂導入方式,呈現出多樣性、可塑性的優勢,與數學學科的契合度遠超傳統教學模式。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夠消除說教式的枯燥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1]。
例如在“二次函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導入教學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如對于簡單的拋物線圖像,教師可選擇籃球或排球的運動軌跡來表示“拋物線”,幫助學生形象理解二次函數的概念,使其面對全新數學知識時能夠減少陌生心理,緩解抵觸情緒,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可利用課后時間,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參與投籃活動,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能使學生面對教師的啟發引導與客觀幫助時秉持“愿意”的態度,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思維的沉淀,在與教師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促進自身獨立意識的形成,有效培育學生的綜合素養。該模式能夠持續、長時間地影響學生,且此類影響屬于積極向上的,在促進學生多元化思維的培育、綜合能力的發展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與新時代新要求相契合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對于教師來說,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教學水平。該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教學內容,教師需要仔細琢磨、鉆研,科學合理地運用該教學模式[2]。學生在學習中一般會產生自己的觀點和認識,能夠自行辨別教師教授的內容,甚至會提出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少數教師面對這類“顏面掃地”的局面時無法接受。因此,教師要提高思想認識。
此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持續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從不同角度探索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產生豐富的數學學習體驗。如在教學“概率”知識時,教師可將網絡游戲中的“勝率”作為案例進行講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數學的常用性與實用性產生真實感受,使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基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一)設計預習導綱,引導學生預習新知識
在教學新知識前,倘若學生預習了整體內容且形成了基本認知,那么在正式教學中便能取得更顯著的效果。所以,教師需要提前將預習導綱準備好并提供給學生。在設計預習導綱時,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規律為根據,確保科學性與合理性[3]。預習導綱內容應當由易至難,引領學生逐步加深探索知識的層次。
如在“平行線的證明”教學中,教師設計預習導綱時可將命題、定理、公理及平行線性質與判定等內容包含在內,使學生在完成預習導綱的過程中自主解決部分問題,收獲學習的成功感、喜悅感,無法解決的問題留作教學重點在課堂上進行講解。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開展自主學習
教師在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同時,為增強“導學互動”的有效性,教師在指引學生結合預習導綱完成課前預習后,要為學生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與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建立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如教學“三角形中位線”時,在學生結合預習導綱了解了相關概念后,教師設計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圍繞三角形中位線展開自主學習,了解其特點。同時,教師應以課前擬定的學習任務及目標為根據,為學生展示不同的三角形圖片,并要求他們將三角形中位線指出來。為提高“導學互動”應用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巧妙的語言引入豐富的趣味性元素,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三)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初中數學知識枯燥乏味,加之邏輯性較強,學科整體趣味性不足,使得學生注意力很難長時間保持集中,學習效果也很難得到提升。為取得更高的教學質量,教師應當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增強課堂的趣味性,運用“導學互動”模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融入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學習[4]。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當密切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對情境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教師要突出問題的創新性,將問題情境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例如在“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創設情境,應用“導學互動”模式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將軸對稱圖形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形成初步認識,隨后詢問學生:“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沒有軸對稱圖形呢?你能說出哪些呢?”學生帶著問題探索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出玩具、房屋等提示,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集中想法與意見,幫助學生了解更多與軸對稱圖形相關的知識。
(四)設置提問環節,充分重視學生的反饋
提問環節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導學互動”教學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完成某一部分知識的教學或課堂達到一半時,可采取“一問一答”方式引領學生將對本節課知識掌握存在缺陷的地方找出來,而后結合學生反饋的情況合理完善教學細節。可以由教師提問,也可以由學生提問。學生可圍繞知識疑難點進行提問,或圍繞教師教學中的差錯進行提問。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學中,當學生初步將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及公因式法解方程等掌握之后,教師可圍繞某道題詢問學生:“你能想出更多的解法嗎?”使學生獨立展開思考,提高課堂互動效果。又如在“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教學中,多數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成立條件都有所了解,然而很難區分正方形、長方形及菱形的證明。此時,學生可詢問教師如何區分,在教師的幫助下找出判定三者區別的關鍵條件。
(五)增強課堂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基于“導學互動”模式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對課堂中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予以重視,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引領學生展開交流互動,通過分享交流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熟練把握知識內容,帶領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究,拓展學生思維。在該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將全班學生進行劃分后,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供學生展開組內探討、互動。
例如,在“統計知識”教學中,教師可布置具有較強趣味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調查同學的興趣愛好,并以此為根據展開統計,了解全班不同類興趣愛好的人數。在學生調查統計時,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立足于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最后,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重點講解,采取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及重難點講解的方式,突出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推進教學成效的全面提升。
(六)科學評價學生,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傳統的評價方式基本是由教師負責,以考試成績為主要標準。教師采取此類評價方式很難對學生全面了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在評價中融入導學互動,增強評價的實效性,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及自我認同感。具體來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除了評價成績之外,還應當將學生的進步等包含在內。此外,應強調多元化評價主體,指引學生自評、互評,最終通過師生交流完成對評價結果的整理。
如采取小組合作方法完成“二次根式”的學習并進行評價時,教師在分析學生互動過程后,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展開互評,并完成自我評價。教師采用此類評價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且便于學生對自身情況有一定的認識。最后,教師將學生的評價結果收集起來,并結合自身評價,形成科學、合理的綜合性評價,能為后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提供必要的參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但是,部分教師對該模式存在認知偏差,應用流于形式。對此,教師需要積極迎合新課改要求,響應新教育理念的號召,積極進行教學觀念及形式的創新,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順利達成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段文杰.初中數學教學中“導學互動”的應用及教學方式解讀[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07):146-147.
肖林秀.“導學互動”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研究[J].山西青年,2020(14):150.
張夢寒.“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5):253.
羅聯熠.“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19,8(4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