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華
【摘要】 ? ?新時期會計人才需求的轉變和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深化,凸顯了校企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性。當前職業教育倡導的工匠精神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互聯網的普及與融合又對會計行業帶來發展機遇和挑戰,促進會計教學深入改革。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互聯網+會計”為主線,探究傳承工匠精神的會計教學改革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 ? ?工匠精神 ? ?互聯網時代 ? ?教學改革 ? ?路徑與策略
一、工匠精神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
工匠是指長期受工業文明熏陶,在專業活動中做工和藝德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的人才。從對工匠含義可以看出,工匠精神包含職業技能、職業思維和職業道德三個方面的內容。職業技能是每個工匠的基本能力,是完成所從事工作的基本要求;職業思維是自主勞動、保證品質、不斷創新的思維;職業道德包括愛崗敬業、履行職責、無私奉獻、踏實工作等道德規范[1]。在不同行業中工匠精神有著不同的含義,歸根結底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這種精神也應該融入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
工匠精神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會計專業作為一門專業性與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引領學生在專業領域不斷創新。堅持會計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高畢業就業能力;注重思維創新發展,使學生增強創新思維,提升專業創新能力;注重職業道德培養,使學生秉持高尚道德,提升整體綜合素質。
因此,當前會計專業教學的改革,首先需要培養教師的工匠精神,在教學中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改革創新,進而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注入新鮮干凈的血液。
二、互聯網時代工匠精神在會計教學融入中存在的問題
2.1 會計人才培養目標不匹配
目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確實以工匠精神為核心,但是仍一傳授基本財務知識和技能為主,以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為輔,忽視了如何加強學生學習能力,忽視了職業道德和人文素質。
如今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也已經滲透到會計行業,進而要求我們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的目標,把握市場需求,培養具備信息技術能力的會計匠人。
2.2 會計教學資源不豐富
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內容,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旨在讓學生“學會”理論,會核算,能處理,擅編制等等?;趥鹘y教材的學習,使學生在自我提升的過程中,依賴教材,習慣性“啃書”,這種傳統的教學資源會慢慢形成“死讀書,讀死書”的不良習慣,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工匠職業精神的傳承,也使得學生缺乏緊跟互聯網時代步伐的意識和能力。
2.3 會計專業教師互聯網+教學運用不透徹
當前的教學模式,雖然教師在教學中會通過網絡搜集相關教學資源,會利用多媒體等工具融入教學,但實際上仍然沒有跟上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步伐,過于依賴課本,老師在傳授,學生在接受。這樣固性的教學模式是無法區分學生個體情況的,當然更不可能實現因材施教,所以這種上課、講練、考試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以及工匠精神對學生的要求。
三、互聯網時代發展對會計教學的影響
首先,促進職能轉變是基礎?;ヂ摼W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相比于傳統會計行業而言,會計行業的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將會計工作的重點在融合互聯網技術的情況下,轉移到了會計信息技術分析上,通過會計信息技術,為企業經營發展分析提供了更清晰明了的財務信息。這一轉變使得會計職能從單一的核算和監督轉化為融合企業經營管理,有效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也使得傳統的財務核算方式轉變為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快捷模式。
其次,促進人才轉型是關鍵。企業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步伐,在財務人員完成基本財務處理工作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完善和優化賬務處理技術。從互聯網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各類新型技術不斷的產生與發展,時刻影響著會計行業的運行與發展,這就給財務人員提出了新要求。會計行業的發展又深刻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因此企業改革也是順應發展的需要。為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會計人員要轉變思想觀念,增加學習方向,多維度拓展知識面積,增強自身會計專業理論能力和新型技術下的技能能力,是自己成為適應互聯網時代企業乃至整個市場發展的財務工作者。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已融入各行各業,包括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已然形成“互聯網+會計”的行業現狀,因此會計行業的深入改革勢在必行,面對挑戰,緊跟互聯網的發展步伐,是會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舉措。當然,挑戰與機遇是相對的,面對挑戰的同時,互聯網也為會計行業的改革與發展創造了機遇,也提高了會計行業在整個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力。因此,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會計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會計教學的轉變開始,進而實現會計行業的深入改革。
四、互聯網時代基于工匠精神的會計教學改革路徑與策略
4.1“互聯網+教師”傳播工匠精神
由校企雙方組成協同合作式的教學模式,共教學,同提升。在教學中,雙主體可以共享知識和經驗,共同了解學生個體情況,組織集體備課,再按照課程實際、學生特點和教師個人經驗及專業特長,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分別進行授課。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首先學校的教師應該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課堂經驗,再加上實踐經驗,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會計人。在課堂上,將課堂由枯燥無味轉變為生動有趣;由教學生知識轉變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由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化信息化教學模式,切實地將工匠精神通過課堂傳遞給學生。在實踐中,通過互聯網資源,將一成不變的校企合作單位轉變為更豐富的實踐資源,并充分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及時與實習單位導師做好學生個體情況及實習情況的溝通,發現并解決學生問題和需求,更好的助力每位學生的成長。
其次企業的導師可以通過參與校內教學的方式,一方面解決校內教師無法準確了解企業實際需求和無法緊跟互聯網時代步伐的弊端;另一方面能夠為更早的了解各位學生的個體情況,在學生實習期間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提供技術指導,傳授職業技能,傳遞工匠精神。
4.2“互聯網+學生”繼承工匠精神
互聯網時代,為適應新型技術的發展和普及,我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當然也為老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環境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有效地信息化資源,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將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將學生獲取原有知識轉變為突破創新。
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讓學生在學習、工作乃至工匠精神的繼承上最有力的方式。在專業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能仔細鉆研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能理解運用理論知識;在專業技能學習的過程中,能進行會計賬務的處理,能操作會計軟件,也能夠應對互聯網時代發展的變化;在企業財務工作勝任的過程中,能夠勝任不同類型企業的財務工作,能夠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專業信息。
在這樣的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可以多方位多角度獲取知識,愛學習,能學習,學會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增強自信,堅持不懈,絕不輕言放棄,讓互聯網+學生成為工匠精神延續不斷的繼承者。
4.3“互聯網+學生”實踐工匠精神
實踐教學是會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要弘揚實踐精神,真正將工匠精神落到實處。
如何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讓每位學生成為工匠精神的實踐者呢?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實踐,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要多組織開展會計類技能比賽,比如珠算比賽,點鈔比賽,電算化比賽,小鍵盤比賽等等,融合比賽與教學,激發學生實踐學習的興趣,增強學時實踐能力,也讓學生感受認真細致、精益求精的氛圍;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時代的優勢,收集更多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最后,借助互聯網時代的優勢,獲取各類工匠精神的宣傳、講座等能量信息,貫穿于學生實踐學習和運用的每個過程,切實讓互聯網+學生成為工匠精神的實踐者。
4.4“互聯網+學科”體現工匠精神
目前,各級各類職業院校針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的課程都大同小異,教師在教學時,通過傳授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傳授踏實的操作技能,傳授遵紀的守法觀念,傳授誠實的職業道德,將工匠精神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領域都能淋漓盡致的體現,讓每一位學生在各個學習過程和階段都能獲取工匠精神。
同時,互聯網時代又給學科緊密聯系添上了有利的翅膀,例如,在枯燥無味的財經法規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當下相關熱點問題作為新案例,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的案例故事,在課堂中以例促教,增強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課堂中實現有效互動,讓每位學生參與課堂,激發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氛圍。
工匠精神是各個學科之間共同的精髓,再給學科教學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定能蓬勃會計教學的朝氣,讓互聯網+學科成為工匠精神的體現者。
五、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會計教學的改革,任重道遠,工匠謹慎的傳承,勢在必行?!盎ヂ摼W+”時代、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時代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這給會計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也給會計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作為一名會計專業教師,我們要把工匠精神扎根于心,作為自己的教學信仰,再加上互聯網的翅膀,開拓創新,勇往直前,將會計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創新作為日常教學工作之一,跟上時代步伐,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陳麗君.融合工匠精神的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創新路徑與策略研究——基于校企雙主體合作視角.商業會計,2019
[2] 林文成.淺談工匠精神對會計專業教學的滲透.教師,2017
[3] 何美玲.具備“工匠精神”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職教通訊,2017
[4] 占娜.工匠精神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融合探究[J].時代金融,2017
[5] 溫美琴,徐成成.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商業會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