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寧寧
摘 ?要: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還能夠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升自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從而實現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推動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文從多方面探究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整合途徑
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優化課程教學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非常有限。因此,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各種教學方式的使用以及各種行為都會受到教師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為此,教師需要從轉變自身理念入手,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并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課堂教學策略。
二、應用信息技術,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營造出更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小學語文教學擺脫原本單一教材的束縛,避免課堂氛圍沉悶、壓抑,限制學生思維發展的現象,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真正靈活起來,實現思維、能力的拓展、延伸。以《記金華雙龍洞》教學為例,由于學生教學經歷的限制,教學很難實現具體化,學生學習、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突破原有教材的束縛,將相關的風景、文字、圖像等制作成課件,實現課堂教學延伸,學生學起來也會更加直觀、形象,并更好的掌握作者游覽的整個過程,學會如何清晰地進行文字表達。教師還可以在課后安排一篇寫景的作文,并借此展開寫作教學,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收集、分析、處理資料,進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拓寬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途徑。
三、提高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實踐進行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發現自身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進而構建高效課堂。以《大自然的啟示》教學為例,在課程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資料查找,如:人類是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的?自然給我們人類帶來了什么?等等,這一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開闊學生視野。之后,教師安排學生利用網絡技術來搜索資料完成文章:從大自然中的啟示。通過這種學科整合的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著較大的幫助,促進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四、結語
現階段,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需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向入手,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實踐、教學中依據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及需求,積極轉變課堂教學理念,整合教學資源、內容,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和具有意義的情境,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汪旦旦)
參考文獻:
[1]林連.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途徑與方法[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8):29.
[2]嚴志春.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探索[J]. 求知導刊,2020(2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