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鳳
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課標及統編版教材倡導的“重頭戲”。一線教師應該如何有力推進,讓其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延伸,成為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重要載體?結合廣東省鐘麗玲名師工作室圓融語文課題研究及平時的教學實踐,文章針對當前的閱讀現狀,對如何運用閱讀策略推進整本書閱讀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認為要培養一個好的閱讀者,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通過預測、比較、聯結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找到最佳融通點,從而真正提升閱讀能力,不斷推進有思考、有思維呈現的深度閱讀,努力達到圓融語文閱讀之境。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閱讀策略;內外融通;圓融境地
整本書閱讀,是課標及統編版教材倡導的“重頭戲”。一線教師應該如何有力推進,讓其真正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延伸,成為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重要載體,達到圓融語文閱讀教學之境?結合廣東省鐘麗玲名師工作室圓融語文課題研究及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并認為要培養一個好的閱讀者,課外閱讀教學不光要有美感,有可鑒賞性,還要有實用性、適切性,引導學生找到最佳融通點,從而真正提升閱讀能力,不斷推進有思考、有思維呈現的深度閱讀,努力達到圓融語文閱讀之境。
一、當前的閱讀現狀以及推進閱讀策略的必要性
近年來,不少語文教師開始重視整本書閱讀的推進,但還只停留在每學期固定介紹一兩本書,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閱讀打卡,或是簡單做個閱讀匯報的層面。由于缺少方法的指導,大多數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停留在淺層次的閱讀上,亟須一線語文老師運用恰當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進而形成一定的閱讀素養。
目前,閱讀策略教學已被寫進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母語課程標準。早在七十年代,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了閱讀策略的重要性。我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先行者蔣軍晶老師也在其個人著作《和孩子聊書吧》中提到了預測和推理、提問、聯結等閱讀策略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統編版語文教材的重大變革之一就是專門安排了幾個重要的閱讀策略單元,把閱讀策略單獨當作一個系統來進行訓練,如預測、推論、提問、快速閱讀等。
因此,要推進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策略的培養與運用不容忽視。
二、巧用閱讀策略,推進整本書閱讀
當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中較為成熟的策略有:預測、聯結、提問、比較等,以上策略同樣適用于整本書閱讀指導。
(一)預測,充分喚醒閱讀期待
德國接受美學創始者姚斯提出了“閱讀期待”理論,充分論證了其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為此,初讀一本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預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指導閱讀《夏洛的網》一書時,筆者首先讓學生觀察封面,猜測一個小女孩和一只蜘蛛以及一頭豬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接著根據目錄提供線索再次預測相關內容,巧妙地達成讀前激趣的目的。
又如一位名師在指導《吹小號的天鵝》時,也同樣運用了預測策略,讓孩子從封面、封底、目錄以及重要片段著手,一步步了解這只吹小號的天鵝,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預測是閱讀的起點。預測的內容也是非常多元的。情節的發展、故事的結局、人物的命運等,都可作為預測的內容。當然,預測不是無根據的猜測,一定要建立在有依據的基礎上。因此,在預測時,教師要不斷追問學生:“你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預測?”不然,失去依據的預測,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整本書閱讀,只有充分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才能讓其真正愿意走進整本書,從而打開閱讀的大門。
(二)比較,讓閱讀體驗更加真切
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它的有效運用,能夠促進學生閱讀不斷向縱深推進。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教師可以嘗試以下幾方面的比較閱讀。
1. 比較人物的不同,感悟不同形象
當一本書出現多個人物時,教師不妨引導學生把幾個關鍵人物放在一起,尋找他們身上的共性與個性,從而不同人物產生不同的判斷,構建起人物形象。如在《草房子》的整本書閱讀交流中,蔣軍晶老師就別具匠心地運用了比較閱讀的策略,給大家帶來了不一樣的閱讀體驗。課上,蔣老師圍繞禿鶴、桑桑、細馬、杜小康四個主角以“誰最英俊”“誰最調皮”“誰最有出息”,讓學生進行比較,全方面感受四個小伙伴的共性與個性特點,有效地推進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及對人物形象的全方位感知。
2. 多本書比較著讀,讀出文體特點
如統編版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爺爺的爺爺從哪里來》《細菌世界歷險記》,同屬于科普類書籍,可鼓勵在單本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閱讀,發現這一類書籍在寫作思路、語言表達的異同,激發學生對此類書籍的閱讀興趣。又如同屬于冒險小說的《魯濱遜漂流記》和《藍色的海豚島》,雖相隔百年,但在小說創作中也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比較起來閱讀也大有文章可做。
(三)聯結,讓閱讀交流更加深入
聯結策略是指與閱讀文本為原點,挖掘文本中蘊含的文化因子的輻射作用,以師生為資料鏈接的雙主體,共同探尋相關閱讀資料,并在這些參照文本的交互印證下,或體驗、或證實、或演繹文本中已有的觀念。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孩子與文本信息聯結、與已知事物聯結和網絡資訊聯結、與生活經驗聯結,使閱讀的觸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頭、作者的生命體驗和學生的生命體驗。
1. 同一本書建立聯結,學會對比閱讀
不少故事中的人物,前后想法會有所變化。在閱讀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同一本書的前后聯結,引導關注書中人物的變化。
如在《藍色的海豚島》一書的閱讀交流中,筆者引導學生關注主人公卡拉娜前后想法的變化,學生們經過一番閱讀思考,各抒己見:有的發現卡拉娜剛開始特別憎恨野狗,發誓要殺死所有的野狗為自己的弟弟報仇,但后來她把所有的動物都當作了自己的朋友;有的說卡拉娜以前比較依賴他人,后來學會了自力更生;還有同學感受到卡拉娜一心相離開海豚島,可當她離開時,她卻有些戀戀不舍……前后的對比、聯結閱讀,有效地幫助學生全面而清晰地認識到主人公的成長變化。
2. 和另一本書建立聯結,培養思維廣度
在推薦閱讀《魯濱遜漂流記》一書的同時,筆者把另一本被譽為女孩版的《魯濱遜漂流記》——《藍色的海豚島》也一起推薦給學生,他們都非常感興趣,為此,筆者進行了比較閱讀的嘗試,有效地推進了冒險小說的深度閱讀。
在讀完這兩本書后的閱讀交流中,筆者以“《藍色海豚島》與《魯濱遜漂流記》的不同之處有哪些?”為話題,引導學生以完成閱讀單的形式展開思考,看看誰發現的不同之處多。在問題引導和競賽機制的刺激下,學生將兩本書有機聯結起來,從作者的寫作年代、創作目的以及兩位主人公的性別、性格、與動物的相處方式以及對海島的情感等不同角度進行探索與發現。兩本書的比較閱讀、聯結閱讀,讓學生進一步領略到同為冒險小說的不一樣的特點,也在比較和聯結中培養了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促進了閱讀能力的提升。
3. 與生活緊密聯結,加深情感體驗
資深兒童閱讀推廣人蔣軍晶老師說過:一個好的聊書話題應該依據書籍聯結生活。在指導閱讀《會飛的教室》一書時,筆者便采取了聯結學生生活的策略,幫助學生加深情感體驗。在此書中,學習優異但家境貧寒的戴馬亭,膽小怕事的鄔里,貪吃卻重友情的馬提斯等就好似孩子們生活中身邊的小伙伴。為此,在閱讀交流時,筆者設計了以下話題,在不同的時機進行交流:
(1)你有沒有遇到過和書里相同的情節?書中的人物最像你生活中哪個熟悉的人?
(2)假如你是鄔里,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3)你如何看待文中男孩子用爬高樓、打架或跳樓來證明自己的強大?你認為還有更合適的方式嗎?
……
設計與生活相聯結的話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聯系作品的同時,再聯結自己的生活去尋找自己的生活與作品的相同或相似點,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理解作品呈現出來的價值觀,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們在閱讀中尋找自己、關照自己、反思自己,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既突出了成長小說的特點,又契合兒童的心理需求。
三、結語
作為承載著母語教學的語文教學,閱讀指導不僅僅是用閱讀策略來教閱讀,而應該是通過這些策略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成為有思考能力、有獨立思想、有正確價值觀的終身閱讀者,從而奏響語文教學多極融通的和美樂章。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莫提默·J·艾德勒. 如何閱讀一本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蔣軍晶. 和孩子聊書吧——讓孩子愛上閱讀[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3]張晨暉. 巧用策略,讓整本書閱讀推進有章可循[J]. 小學語文教學,2019(07).
[4]趙芝萍. 比較:“同”與“不同”中的拔節閱讀[J]. 小學語文教學,2019(07).
[5]熊曉琴. 小學語文中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 考試周刊,2020(41):57-58.
[6]楊曉林. 探析農村小學整本書閱讀策略的指導[J]. 課外語文,2021(04):11-12.
[7]宋雯. 小學通過開展整本書閱讀課程提升三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上),2019(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