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農村學校,學生基礎普遍較差,教學效果不明顯.探索新型高效和諧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教學必須直面的迫切問題.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如何打造高效和諧的、動態的、生長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是值得關注的.本文探討了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問題設計進而引導并激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新課標;問題探究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以灌輸為主的接受式教學,強調對知識的掌握數量和精確性以及對已有知識的記憶.而素質教育提倡對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探究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探究式教學能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生機活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和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同時,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使每名學生都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技能,而且要使學生把數學知識技能同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能應用于生活.筆者結合農村初中的教學情況,探索適合的教育教學模式,發現問題探究式學習法的教學模式值得廣大數學教師大膽嘗試.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疑惑
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對知識的追求不夠強烈,教師充當主角的現象還非常嚴重.學生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只是記憶性的學習,并沒有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思考、歸納、總結的時間太少.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往往是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以及教師對學生不夠信任.久而久之,只能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對一些能力探究題望而卻步,不能夠很好地表達.面對當前這樣的教學形式,要想真正達到高效課堂,推進素質教育,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也是當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顯著的原因.只有改變當前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教育的均衡可持續發展.
二、“問題探究式學習法”的一般策略
問題探究式學習法是以問題為核心、以小組為單位的一種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在小組學習探究過程中,全組成員始終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主線進行探討和學習,改變傳統的有問題、有困難找教師,轉變成了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解決問題,實現了“兵教兵”的轉變.這樣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他們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生動活潑的、快樂的事情.
(一)問題探究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問題探究式教學注重對知識的形成與發展的直觀體驗,能較好地落實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但是耗時太多,所學的知識難以形成系統.傳統教學主要是教師將知識點整理好,系統性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優缺點,不可偏廢.
(二)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課內問題學習法”和“課外問題學習法”,它將課內外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有所收獲.
1.課內問題學習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要環節.如何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在課堂上高效學習數學知識呢?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方就知識點的溝通和探究,是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影響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教師要認真地備好每一節課,思考每一個問題,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探究,達到問題解決、知識深化的效果,不斷地通過探究學習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2.課外問題學習法
實踐表明,要想使學生在數學成績上有所提升,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尤其是農村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等.因此,教師需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自覺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問題的探究式學習,對于組員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討論并加以解決,然后進行變式訓練,從而對該類型的問題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問題的選擇可以是多樣性的,可以是現有的課本知識,也可以是課外的輔導練習.筆者建議學生能夠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拓展延伸,打好數學基礎.教師要定期對小組的合作成果進行評比展示,讓各小組相互學習借鑒,并及時對優秀的小組給予表彰,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三)“問題探究式學習法”的教學效果
“問題探究式學習法”的教學徹底擺脫了“應試教育”中知識、能力、情感三者分離的現象,擺脫了造成“少數人成功,多數人失敗”的弊端的束縛.它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覺悟的有機結合,達到完美統一;也能促進中等生、學困生增強自信心,掌握成功的秘訣.只有記得深,用得活,教學效果才顯著,從而真正達到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問題探究式教學,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得到了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在教學實踐之后,筆者發現學生更加陽光自信:原本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在講臺上講解數學問題,當一位小老師了;原本不愛學數學的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小組里面去討論問題,愛上了數學學習.這是教師想看到的,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團隊協作、合作探究、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
三、教學反思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現在的數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學生被動學習,教師教多少學生就學多少;學生跟著教師走,對數學知識只是記憶性地學習,缺乏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和探究;教師提供給學生大量題目,大容量、快節奏的教學使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針對這些現象,教師應該進行反思,在實踐中摸索適合學生成長的教學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來,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夠真正在教學活動中發生.數學教師要有不斷探索和總結的信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真正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得到提高,思維得到拓展,智慧得到培育,個性得到張揚.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完善“問題探究式學習法”,不斷探索,努力建構起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效率.隨著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性習慣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不斷提高,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能力會逐漸成熟.學生的數學成績、師生間的教學生態逐漸趨于平衡,真正做到素質教育.這也是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踐行“問題探究式學習法”模式的真正用意.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在學習和生活中會以發現問題的眼光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真正達到學有所成、學以致用的教育目的,這正是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劉金鶴.課堂教學要注重探究式學習[J].吉林教育,2004(10):20.
[3]許萬明.讓探究式學習走進數學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二)[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2005(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