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光
【摘要】當前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僵化教學模式,教師要致力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分享學習成果,讓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培養起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系統、更加清晰地進行初中數學學習.“變教為學”,也是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次實踐.
【關鍵詞】變教為學;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新課程標準改革對于學生高效、自主地進行初中數學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會學生自主延伸數學思維,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網絡成為當前改革的焦點.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避免學生死板地背題、刷題,教師就要幫助學生合理地延伸自己的數學思維,從而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習進程的把握,真正做到心中有“數”,高效學習.
一、在初中數學課堂應用“變教為學” 教學模式的內涵
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存在著教師過多干預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從認知到實踐的過程,從而造成了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缺乏自我體會、自我獲得感的現象.因此,在中學階段的數學課堂應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只有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真正懂得自我學習,自我積累,才能夠實現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理性思維以及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要求.
在初中數學課堂應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就是要格外注重對于學生發散型數學思維的培養,針對傳統數學教學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面對問題能力的現狀,采取讓學生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的方式,讓學生從自身出發,自主地學習、研究與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身延伸數學思維的學習方法.
應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就是要讓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學生出發,讓學生去主動嘗試數學思維的延伸,進行學習成果的分享,從而完成在課程中的學習活動.這樣的安排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延伸數學思維的方式,進而擺脫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過分依賴.
二、在初中數學課堂應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的措施
1.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
在初中階段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狀況由家長與教師進行督促,學生在受到約束與束縛的情況下被迫進行學習.在課程教學的安排下進行學習已經成為當前學生學習的常態,這種模式雖然可以有效地監督學生,然而卻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個性發揮,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自主思考,自主研究與自主創造.
在“變教為學”的教學新模式下,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促使學生去嘗試自主學習.只有學生在對學習內容進行自我嘗試后,才能夠對相關內容有更加切實的親身體會,也能促使學生對相關內容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與理解.
例如,在解答函數計算這一類在初中數學中相對比較固定的題型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自主嘗試,勇于動手,要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積累,逐漸摸清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等典型函數的特點,以及相應函數表達式的性質.只有讓學生去面對、去挑戰,才能夠讓他們對于復習過、練習過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在下一次遇到類似題型時能夠冷靜應對.
2.鼓勵學生之間交流學習成果
在“變教為學”的教學模式下,不同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有大有小,這是不同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高低造成的.對于這種現象,教師更應當組織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果進行分享,讓學生交換彼此對于難點內容的自我理解,以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重點.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延伸數學思維,另一方面也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具體地對于學習內容加以了解,為進行更加系統全面的學習與復習加上一層保障.
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大家在復習過程中關于幾何證明題得到的一些小竅門、小方法進行分享與交流,如一些常見的證明技巧、如何證明兩條直線平行、如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等.安排學生進行分享與交流,將能夠促使學生對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遺忘、有所欠缺的部分進行鞏固和加強,也能幫助學生博采眾長,延伸自己的數學思維,對于今后的復習有很大的幫助.
3.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問
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思想,就應當讓學生在自我研究與學習之后,將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疑惑與問題,在課堂上大膽提出來,教師也應當通過這些問題對本次課程進行總結.
例如,對于函數問題的解法,學生的方法可能與教師的有所不同,此時學生就應當大膽地提出來,教師也應當積極地給予回應.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延伸自己的數學思維,使其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能夠保持更好的靈活性.
三、應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的好處
1.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設置情境是問題導學法的開始,通過設置一個來源于生活且簡單易懂的情境,或者設立一個與舊知識相關的情境,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而且可以讓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的內容,既引入了新課,又達到了復習的效果.通過情境引導學生產生疑惑提出問題,會幫助他們形成一個知識整體,有助于培養數學思維,構建數學知識框架.
例如,在講“角平分線的性質”時,教師就可以創設情境引出新課,向學生提問:不利用工具,請你將一張用紙片做的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可以怎樣做?如果將紙片換成鐵板、鋼板等金屬材料,我們用手沒法折斷,該采取什么樣的辦法呢?這兩個生活中的事例的提出,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同時也引入了新課,營造了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
2.啟發思維,引導探究
如今的初中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中考的升學率,在應試制度下,不注重概念、公式、定理的推導和證明過程,只是強制性地要求學生背誦.學生不經過推導,對于死記硬背下來的結論并沒有真正理解,所以在運用它們解題時就不會得心應手,掌握的知識也不扎實.運用問題啟發法,通過提出問題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不再單一局限.初中數學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采用一題多解,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可以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并且增加了學生的探究過程,使他們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例如,解這道例題“兩個連續奇數的積是399,求出這兩個數”時,設較小的奇數為x,另外一個就是x+2,x(x+2)=399,解方程得x1=19,x2=-21,所以這兩個奇數為19和21,或者為-19和-21.教師還可以提問是否有多種方法,如從兩個奇數差為定值入手,設較大的奇數為x,則較小的奇數為399[]x,則方程可列為x-399[]x=2,解得x1=-19,x2=21.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設x為一個任意整數,則一個奇數為2x+1,另一個就為2x-1,(2x+1)(2x-1)=399,解出x的值,再代入,求得最終結果.三種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得出的結果卻殊途同歸,在研究的過程中這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提高課堂教學的標準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由教師完成,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許多弊端.因此,教師需要改變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在講臺上講解習題,并在講解過程中鍛煉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一些主題技能,以便學生可以進行清晰的過程分析和主題概述.
四、如何優化“變教為學”教學模式
1.對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在以前的數學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如今采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學生提出疑問并自主探究,成為課堂的主體.這種方式雖然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創造性,但是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因為學生的理性思維較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都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必須加以指導,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探究過程結束后一定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并將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分析指導,將探究結果融合歸類,繪制思維導圖和知識網絡,更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讓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更加透徹,掌握得更加扎實.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以后的學習之路會越發平坦,學習過程也會更加輕松,真正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不等式”這節課時,在課堂的尾聲,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指出什么是不等式,歸納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區別和聯系,并要告訴學生在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時的注意事項,為學生掃清障礙,構建知識體系.
2.設計實現課程目標的具體問題
教師的提問應該改變追求正確答案的最初目標,以便提高學生有效提問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問學生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區別,之后可以結合學生之前學過的整數、分數以及正負數的概念,進一步質疑有理數、整數和分數之間的關系.通過提問,教師可以鞏固學生學習前后的知識,使學生可以牢牢掌握教師有效提問涉及的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應用“變教為學”教學模式的反思
讓學生自由地延伸數學思維,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領導作用下降,而是將在教學中由教師主導的傳統模式變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幫助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發現的數學思維,也會為學生今后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 語
在“變教為學”的教學模式下,讓學生廣泛參與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切實地參與課程,真正有所收獲,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數學思維,就需要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為完成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目標不斷探索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