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摘 要 教師技術技能積累是人才培養、校企協同合作、科學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綜合。首先給出了技術技能積累的內涵,分析了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技術技能積累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校企協同合作、多元化的教師培養、技術技能積累的傳承發展推動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技術技能積累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1.027
Research on the Accumulation of Technological Skills of Teachers of Computer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inority Areas
LI Qiong
(Ningxia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The accumulation of teachers' technical skills is a combin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is give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of computer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re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diversified teacher training, and accumula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is promo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umulation of technical skills; personnel training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1-2]中第十四條強化職業教育的技術技能積累作用,第一次提出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的概念。技術和技能廣義上是指在人類生產勞動的過程中所得到的知識、產生經驗和技巧。技術技能的傳承與創新分別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去考慮的,中國的傳統文化、能夠代代傳遞下去的屬于傳承積累,現代化技術、新材料、發明的新工藝、新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都屬于創新積累。
《決定》中說明了推動高職院校進行技術技能積累的政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重點圍繞各種技術的開發創新和產品設計等,在與政府、相關行業、各地企業協同合作的過程中,結合名教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共建校企協同研發平臺、產品設計中心等,依托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四方力量,促進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的積累與創新。
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技術掌握狀況是:[3-4]大部分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相比于企業來講,一是不夠新,二是掌握水平落后。因此在專業實踐課中,很多時候都只能聘請企業教師來校授課,制約著學校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受地域所限,計算機行業發展一直比較落后,根據政策導向,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要與計算機行業重點企業建立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平臺,依托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導向,成立產業學院,結合校企雙方的優勢提升專業知識和能力,推動技術技能積累和創新發展。高職院校的技術技能積累離不開教師個人的發展。職業院校教師作為中堅力量,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討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技術技能積累的問題。
1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技術技能積累的內涵
1.1校企合作的協同一致性
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的促進專業發展是教師技術技能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5]要求校企雙方不僅僅是在優勢方面進行合作,而是在企業和學校之間達成共識,在知識、技能、技術、資源等方面相互彌補短板的地方,學校和企業在合作的同時共同促進技術技能的傳承、積累和創新發展。校企合作協同建立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一個良性循環,雙方利用自己的優勢,學校方面積累技術技能的基礎能力,企業發揮引領技術創新的特點,有助于培養“雙師型”教師,提升技術技能積累能力。
1.2技術技能積累的專業依賴性
技術技能積累是和專業息息相關的。[6-7]專業的地方化、行業化以及區域化是都是技術及技能積累過程的重要影響因素。依據專業的不同,技術技能積累的方式和途徑也會有所區別。高職院校通過專業群的建設,結合專業特點、行業發展趨勢、區域內該專業的發展方向等,促進技術技能積累的提升。
1.3技術技能積累的職業教育性
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一大批面向基層、面向服務和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8-10]那么首先就要先使得教師的技能達到更高的標準。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校企協同合作,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術和技能在不斷提高,從而推動技術技能的積累和創新。技術技能積累的目的是促進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因此技術技能積累和職業教育性相輔相成,互相融合。
1.4技術技能積累的過程漸進性
高職院校的技術技能積累不僅僅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具有時間維度的一個積累和提高的過程,是從量變到質變、螺旋上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是需要在教中學,教學內容不僅包含專業基礎知識,而且要經常性的進行企業調研,將教學內容與技術更新結合在一起。二是需要在研中學,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學習專業、行業的新理念、新技術,在實踐中轉換研究成果,最終促進技術技能積累的提升。
1.5技術技能積累過程中的技術創新性
技術的創新是技術技能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產物。[11]技術的創新性是技術技能積累要達到的目的。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技術技能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產出學校的專業優勢、品牌特色和社會服務。技術創新的基礎條件是技術技能的模仿,只有模仿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進行技術的創新,而技術的模仿就是技術技能積累的過程。
1.6技術技能積累中的文化性
文化是人類社會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12]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相互關聯、相互作用。文化的概念非常廣泛,很難有一個具體的界定。從教育角度來看,知識和技能都屬于文化,服務于文化。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也是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化就是技術技能積累的底蘊,文化價值觀是影響技術技能積累深層次的原因。
2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技術技能積累中存在的問題
2.1與企業訴求不同,合作難度較大[13-16]
計算機專業屬于高新技術,對企業和教師雙方的要求比較高。少數民族地區屬于比較偏遠落后的地區,本身計算機行業發展比較滯后,企業生存艱難,需要與外地的企業競爭項目,因此追求的是短期的能夠看見的利潤。同時企業會對自己研發的項目進行保護,那么對外部是進行保密的,核心技術很難與學校共享。高職院校所獲得的只能是低層次的技術,或者是已經是比較落后的技術,因而無法在教學、科研或者橫向課題中與企業真實項目接軌。技術技能積累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夠直接的看見或者獲得效益,當企業與學校合作時無法獲得利益,那么就不會主動去投入資金和人力資源,教師就無法從企業獲得技術、技能的提升,那么校企合作的技術技能積累就無從繼續。
2.2沒有持續的動力進行技術技能積累
計算機專業知識隨時更替迭代,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需要終生學習、持續學習。有些教師覺得自己的發展空間比較小,或者有畏難情緒,害怕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同時也覺得收益與付出不成正比,因此沒有很好的內驅力或者外驅力促使教師進行技術技能的積累。在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更是如此。
2.3不重視技術技能積累
技術技能積累概念提出以后,很多教師并沒有學習或者學習了并沒有重視起來。不了解技術技能積累的概念,更不清楚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性。對技術技能積累的概念、內涵、特征以及如何進行技術技能積累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有些老師認為學校的發展,技術技能積累的過程只需要學校層面去完成,跟個人無關,因此也不重視。其實技術技能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是基礎也是中堅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2.4企業實踐推進效果不好
想培養面向基層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就需要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職業院校比本科院校更注重企業實踐和調研,在技術技能積累的過程中,企業實踐調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定期到企業調研,到一線參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是學校培養“雙師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可現實情況是老師學校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同時還有科研壓力以及學校的其他工作壓力,缺少去企業進行實踐的時間和機會,不能沉下心來利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在企業工作,企業對教師的特長不了解,在企業實踐的過程過程中一般會讓老師去做一些管理類的工作,教師接觸不到專業上的知識和技術,這種模式很難讓老師從中獲得專業上的提升,對技術技能積累的提升也沒有有效的幫助。
3少數民族地區計算機類專業教師技術技能積累方法和路徑
3.1創建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聯合體[17-19]
高職院校積極與當地工業信息化廳聯系,了解本地未來5年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規劃和方向,和當地優秀企業聯合,對未來五年將要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共同進行研究。通過組織將校企雙方資源的有效整合,將企業先進的資源引進學校,教師和企業在共同學習研究的同時優化配置,通過企業項目的推進,汲取經驗,創新技術,最終實現校企雙方的共贏。
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聯合體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源條件服務、技術研發服務、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服務,以及技術人才培訓與交流服務。[20]在資源條件服務中首先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校企雙方選擇合適的選題來開展本地計算機行業前沿基礎應用研究,幫助本地計算機技術的提升。在技術研發服務中要選擇本地重大的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并在計算機產業中出現的技術性難題和亟須解決的需求開展技術咨詢與診斷服務。加大對重點技術研究的科研成果的科技轉化與推廣服務,探索推廣技術和創新的應用面向,尤其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應用。比如在少數民族地區重農業,那么將計算機先進技術投向農業,尋求財政資金的支持,限時將科技成果進行轉化與推廣。通過建立校企聯合體,整合校企雙方的優質資源,加快速度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知識水平、較熟練的技術技能,能夠獨立解決專業問題及技術難題的“雙師型”人才。學校要幫助企業利用優勢資源,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交流和成長供給良好的生態(見圖1)。
3.2實施多元化教師培養
各個職業院校的互相比較和競爭主要還是在學校師資方面的比較。[21-22]教師本身就是技術技能積累過程中的中堅力量,因此對教師的培養是需要使用多種舉措、多元化培養的。教師團隊不僅僅包含學校教師,也包含企業兼職教師,校企聯合共同進行人才的培養。因此就需要打造集“講師”“工程師”“培訓師”為一體的職業院校師資團隊。為了不斷提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術及技能,每年需要定期到行業相關企業的一線崗位進行實踐鍛煉,通過參與企業實際項目來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強化專業技能,掌握本地計算機行業關鍵技術。通過在企業的實踐鍛煉,修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中可加入最新的技術和知識,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采用項目教學法,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強化技能,并強化實訓課程在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性。教學團隊中除了有專業教師以外,也需要有企業兼職教師,專兼結合共同制定授課內容,共同指導畢業設計,使學生在學校提前學習企業技術規范,掌握企業工作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在實習的時候可以迅速上崗,這對企業用人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學校教師發揮自身的特長,和有資質的企業合作通過技術技能培訓并獲得培訓師的資格后,可以為企業提供新員工的培訓授課服務。互相培養人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3.3技術技能的傳幫帶
高職院校教師的技術技能積累只靠老師個人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以老帶新,以名師帶新教師,以技術能手帶新手的方式,積極發揮技術技能傳幫帶的作用。通過建立“名教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項目,一是推進名教師、技能大師的個人的技術水平和傳幫帶的能力,二是推進教學團隊所有教師的技術技能水平。[23]技術技能積累的過程中探索技術研發的服務,通過校企協同合作平臺合作研發項目、技術服務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企業和教師搭建一個互通的平臺,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幫助企業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學校取得了社會效益,實現雙贏局面。技術技能傳幫帶的常態化,能夠有效幫助學校提高師資水平,促進教師常態化持續成長,從而提高計算機專業在本地的核心競爭力。
3.4引導企業和教師意識到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性
技術技能積累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企業更注重短效的利潤,沒有意識到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性,也沒有對技術技能積累有長期的規劃,因此對與校企合作的開展并不很重視,效果一般。因此要想辦法讓企業意識到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性,以及校企協同合作的必要性和長遠發展的效益。同時專業教師也要意識到技術技能積累對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人才培養以及學校的發展都是有重要意義的。因此企業和學校共同意識到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性,從宏觀和長遠發展的眼光制定相關的計劃,長期的持續性的進行技術技能積累,才能實現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地區計算機的企業基礎研發能力較弱,企業競爭力不夠等問題還沒有能夠有效解決,校企協同合作的技術技能積累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發展。今后要繼續針對技術技能積累實踐中發現的不足及時調整優化,建立完善的技術技能積累激勵機制,加強校企協同創新,實現技術技能積累的長期目標,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2020年度教育政策課題:職業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支持政策研究(項目編號:zckt2020026)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發[2014]19號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
[2] 教育部.教發[2014]6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Z].
[3] 吳曉紅,經月美,蔣彩云,等.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技術技能積累實踐研究[J].山東化工,2020,49(1):150-152.
[4] 周哲民,王曉陽.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內涵與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10):8-12.
[5] 范波勇,蔡衛紅.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協同技術技能積累機制的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20-23.
[6] 秦虹.高職院校教師技術技能積累的專業素質發展研究[J].職教論壇,2017,(26):5-8.
[7] 王秦,李慧鳳,趙瑋.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31):8-14.
[8] 唐智彬.強化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功能的內涵與意義[J].職教論壇,2016(02):1.
[9] 徐霄紅.創新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模式——基于企業大學的對標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05):97-100.
[10] 張永,曹方建,呂品.產學研合作促進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J].中國科技產業,2016(05):76-77.
[11] 盧志米.政企校協同技術技能積累平臺構建探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Z1):16-22.
[12] 武煜潔.基于核心素養的美術鑒賞教學——以《千里江山圖》為例[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20.
[13] 李新樂.基于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的現代人才培養與培訓研究[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3):27-28.
[14] 胡俊平,錢曉忠,顧京.基于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的高職專業集群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7):67-72.
[15] 胥徐.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構建[J].裝備維修技術,2019(04):216.
[16] 門洪亮.基于技術技能積累理念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7):88-91+96.
[17] 藍潔.技術技能積累機制轉型與職業教育功能承載[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2):31-34.
[18] 王秦,楊博,陳道志.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7(04):46-51.
[19] 郭福春,王玉龍.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瓶頸制約與破解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9):103-105.
[20] 王秦,李慧鳳,嗷靜海.基于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機制實現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3):10-18.
[21] 范波勇,李麗,畢楊.校企協同機制下技術技能積累與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的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4):44-46.
[22] 范波勇,蔡衛紅.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協同技術技能積累機制的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2):20-23.
[23] 矣昕寶.邊疆職業院校構建技術技能積累平臺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