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
摘 要:在新課改之后,中國小學語文教育目標定位發生了變化,將單純的知識教育轉向了素質教育。同時,借助“互聯網+”改革的諸項舉措,小學語文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也實現了一些創新發展。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了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的應用頻率;另一方面,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構成,劃分出了針對每個教學專題或教學單元的教學方法。文章以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探究作為研究題目,結合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概述了小學語文閱讀的特征與教學必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分別從閱讀文本研究、閱讀教學氛圍營建、閱讀教學方法牽引、閱讀教學效果評價四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探究
一、 引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要通過這個階梯攀登到知識的高峰,需要選擇閱讀方式加以實現。在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既要對小學語文教學對象進行生理與心理方面的特征研究,為其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又應該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面的教學方式與方法角度,擴大閱讀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進而牽引小學生進入“語文閱讀教學園地”,積極發揮出學生自身的閱讀自主性,全面促進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下面以此為出發點對主題展開具體論述。
二、 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解析
(一)特征解析
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剖析學生的生理特征與心理特征,以及小學語文閱讀的特征,進而科學地制訂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一致的教學方案。具體解析如下:
首先,在物質條件已經充裕的條件下,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的生理營養吸收相對較多,智力條件滿足了小學閱讀需求。比如,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夠在學習拼音與簡單的漢字之后,通過拼音識讀法,在教師牽引下完成自主性的閱讀,并在閱讀后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轉述或評述。而小學高年級學生,則通過運用字典工具等,可以針對相對復雜的閱讀文本進行全面閱讀,并通過作文、讀后感或日記的方式,對閱讀內容進行二度創作。因此,需要正確看待現代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以及創作能力。
其次,現階段的小學生生活與學習環境中,手機、電腦、多媒體工具等獲得了廣泛應用,小學生可以在此類傳輸信息的過程中,接觸、把握、理解諸多信息內容。因此,在現代小學生閱讀教學中,現實生活場景中的社會化影響已經為其提供了閱讀條件,訓練了小學生的信息接受與處理能力,為其進一步尋求文本閱讀奠定了基礎。
最后,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方面,要求教師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結合實際教學條件,進行創新研發式的閱讀教學方案設計;另一方面,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產生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實際的小學語文閱讀資源相對豐富,閱讀教學方法具備多樣化特征,尤其是語文閱讀可以突出教師與學生兩大主體,通過閱讀教學全面發揮出教師與學生的自主性,構建起以學生自主閱讀、探索式閱讀為核心的新型閱讀教學方案。
(二)必要性解析
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要性的角度解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成為實際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通過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教學教案,關聯到了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已經成為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形式體現,也通過閱讀教學訓練與能力運用,評估、考核、檢驗了小學生閱讀教學中各項能力的培育情況。
具體而言,在素質教育限定條件下,小學生需要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使自身的自主參與閱讀能力、主動拼讀閱讀能力、字典工具使用能力、故事轉述能力、內容傳達能力、朗誦能力、作文能力、二度創作能力等,獲得了相對全面的訓練,能夠使各項素質能力的培育與應用實現有效融合,進而達到對其綜合素質培育的目標。尤其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形式多元,加上現代閱讀文本的色彩、圖片、插畫等設計感較強,可以使學生在文本閱讀與形式閱讀中,逐漸享受到文學藝術之美與設計藝術之美,并通過這種歷練與閱讀體驗,塑造具有個性的內心世界,合理引導自身的行為方式等。
三、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措施分析
(一)加強閱讀文本研究,建立閱讀教學基礎
首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提高方案設計階段,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大綱、教學年級、教材內容,加強閱讀文本的研究,經過嚴格篩選,選擇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與小學生行為規范或學生守則相關的、與小學生學習階段相適應的一些閱讀文本。
其次,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研究中,要求教師針對一些閱讀文本整體進行嚴格審核,適當地進行一些閱讀文本內容的擷取。比如,某本書中的某個章節或段落等,這樣就可以減少閱讀量,真正做到在閱讀教學中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原則的運用。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閱讀文本的形式應該具有多樣化特點,應該調整好紙質文本、圖像文本、影像文本的比例。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經驗表明,紙質文本的比例占比要大,圖像文本的比例要適中,影像文本的比例適當選擇即可。
(二)選用情景模擬路徑,營建語文閱讀氛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包括了學校閱讀教學與家庭閱讀教學兩部分。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實操層面,教師需要針對這兩大部分進行分別處理,具體如下:
首先,在學校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組織班級學生,共同營建一個“圖書角”或“教室圖書館”,為學生的閱讀教學提供便利條件。當前的實踐中,包括兩種安排方式,一種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選材,由學校進行統一建設;另一種方法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議,采用班費和自愿捐獻的方式共建“圖書角”或“教室圖書館”。然后,由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進行閱讀教學牽引,然后,由學生分組或自主進行閱讀。
其次,在家庭閱讀教學中,主要是由教師與家長進行聯合,運用現階段各小學普遍應用的手機App聯絡方式和家長會,以及家訪的方式,為家長提供閱讀教學建議,并使家長結合家庭自身條件與閱讀條件,指導、監督、輔助或配合學生完成家庭閱讀教學。根據現階段的家庭閱讀教學情況反饋分析,90%以上的家庭中為學生建立了“書房圖書館”或“家庭圖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