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燕華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福建南平 354200)
從2020年9月開始,筆者所在地學校高一年級英語學科已使用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語教科書。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突出強調(diào)了對高中生英語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但很多教師仍停留在理解課文文本淺層信息和講解文本語言知識上,沒有挖掘文本的深層理解,也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因此,探索一種操作簡便、旨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2019年人教版教材突出強調(diào)了對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即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來培養(yǎng)學生。新教材每個單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更是聚焦在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上。閱讀教學中使用的語料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源泉,即感知、內(nèi)化、運用語言的載體,更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載體。因此,在新教材、新趨勢的要求下,高中英語教師應“為理解而教、為思維而教”“讓學生運用思維技能進行理解與產(chǎn)出、形成自己的思維產(chǎn)品”[1]。
“讀思言”深層閱讀教學模式是黃遠振和蘭春壽教授提出的學思結(jié)合的“讀→思→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該模式根據(jù)虛實性、持續(xù)性、常態(tài)化的教學原則設計“讀”(導讀、默讀、朗讀)的環(huán)節(jié),采用認知沖突、問題誘思、原型啟發(fā)的教學策略組織“思”(思索、探究、交流)的活動,運用搭建支架、以讀促說/寫、模仿創(chuàng)生的教學方法進行“言”(說和寫)的實踐,旨在促進從淺層閱讀轉(zhuǎn)向深層閱讀。
本文中,筆者以“讀思言”深層閱讀教學模式為指導,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塊的閱讀課文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為例,嘗試將該模式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以打造提升學生文本分析、理解、內(nèi)化、升華和運用能力的思維型高中英語課堂。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連接中國過去和現(xiàn)在的紐帶——漢語書寫體系。該課文按時間順序展開,向讀者介紹了漢語書寫體系的發(fā)展歷程,進而突出強調(diào)漢語書寫體系的兩大重要意義:其一,團結(jié)中國人民和連接中國各地文化;其二,連接中國的過去與現(xiàn)在。
1.讀
(1)導讀。首先,教師讓學生完成必修一第70頁“Before You Watch”的單詞填空,熟悉話題詞匯;其次,讓學生觀看單元配套的介紹中國漢字的視頻;最后,讓學生完成課本第70頁“While You Watch”的單選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幫助學生熟悉詞匯,激活漢語書寫體系的背景知識,進而順利地進入課文的學習。
(2)默讀。首先,讀標題,讓學生閱讀課文標題,結(jié)合課文中的圖片預測課文主題和體裁。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見圖1)。最后,教師讓學生精讀課文第四段和第五段,回答以下三個問題: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ritten Chinese? How did written Chinese unify Chinese people divided by dialects and geography? How does written Chinese connect Chinese people today with those in the past?

圖1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標題并預測課文的主題和體裁,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激活認知圖式,進而順利進入課文閱讀語境;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文強調(diào)的重點——漢語書寫體系的兩大重要意義。
(3)朗讀。教師讓學生朗讀全篇課文,與此同時,要求學生標注出描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精彩語句。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和標注,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說明文的語言表達特點,積累相關(guān)知識,以便之后寫作輸出時使用。
2.思
(1)思考作者的寫作目的。教師提問:Why did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to us?
設計意圖:從上一階段的“know what”提升到“know why”,使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引導學生把握說明文的行文目的。
(2)思考課文文末的延伸問題。教師提問:Why di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beginning to learn Chinese?
設計意圖:根據(jù)最后一段提到的越來越多國際學生用漢語欣賞中國文化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探究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進而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鞭策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努力學好語文。
(3)思考源于文本但高于文本的問題鏈。首先,教師提問: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is one factor that has helpe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survive. What do you think are some of the other factors? 同時,教師附上brainstorming式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信息(見圖2)。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jù)上圖中列出的factors回答更深層次的問題:According to the listed factors, what can we students do to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圖2
設計意圖:通過回歸文本內(nèi)容,拓展逐層遞進的問題鏈,通過層層遞進的追問,讓學生有據(jù)可依地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引導學生對保護、弘揚本土語言文化進行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3.言
(1)分組討論并展示口語輸出。針對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問題,教師讓學生與組內(nèi)成員交流,分享觀點并記錄組內(nèi)其他成員有價值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后,每個小組指派一名發(fā)言人上臺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討論,學生與學伴交流意見并分享觀點,從而不斷增強自身思維的邏輯性和縝密性,達成從閱讀輸入到口頭輸出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目標。
(2)重構(gòu)成文的書面輸出。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討論分享的成果,寫一篇題為“How can we promote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的書面表達。
設計意圖:通過書面表達任務讓學生回歸課堂討論的問題,在討論展示的基礎上重新創(chuàng)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打磨加工,遷移創(chuàng)新,形成自己獨到的觀點并以書面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自身教學實踐,對旨在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讀思言”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應用于閱讀教學展開了分析,該教學模式可操作性強,三大環(huán)節(jié)層次清晰,步步深入,易于復制和模仿,同樣適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成為廣大一線高中英語教師打造旨在提升思維品質(zhì)的英語閱讀課堂的一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