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會軍
摘 要: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積極探索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加強對學生的生活化指導,實現讀寫結合;課內外閱讀結合,提高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創設生活化寫作情境,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0-0110-02
寫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但部分學生對語文寫作并不感興趣,存在內容空洞與情感虛假等問題。為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教師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及應用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
1.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學生受年齡所限,認知水平低,生活閱歷少,知識積累少,在寫作時,經常出現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的情況。因此,教師可在作文教學中引入適當的生活素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此入手鼓勵學生寫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心,然后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提到寫作,很多學生都有畏難情緒,不想寫,不愿意寫,當然也不知道寫什么。而部分教師受課時少等因素影響也忽視語文作文教學,這就導致學生寫作知識結構體系不完善,寫作技巧掌握得不全面,寫作興趣不高。而興趣是學生堅持自主學習的關鍵要素,因此,教師可積極開發生活中的教學素材,讓學生意識到寫作的價值、魅力,變被動為主動,敢寫,想寫,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3.有利于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靈活運用生活化信息,有利于學生直觀理解教學內容,并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當學生的寫作自我意識逐步加強后,就會主動觀察、思考生活,加強生活素材與作文表達技巧的聯系,積極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 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文學創作的素材均來自生活,因此,教師可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可鼓勵學生寫日記,讓學生以日記記錄生活見聞,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感悟等綜合能力。例如,學生在參觀動物園時,認真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外貌特征,并將其與書本的介紹及動畫片的描述做比較,然后寫在自己的日記中,這樣可以實現寫作素材的多維度延伸與拓展。學生記錄在日記中的動物行為特征各具形態,有的學生寫出動物奔跑、跳躍等不同的運動方式,有的學生寫出動物取食、攻擊防御的不同動作,有的學生將鷹飛行的動作與飛機做類比,有的學生將動物的動作與人類行為做類比進行描寫。學生通過日記形式的小練筆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并掌握了比喻、擬人等寫作手法。因此,教師可為學生的生活化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逐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庫,讓學生有內容可寫,并寫出真情實感。
另外,教師可以作業的形式,讓學生記錄每天在生活中遇到的趣事,然后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等方式批改,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還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討論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然后以此為基礎確定寫作方向、寫作主題,形成主動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習慣。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與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避免在寫作中出現與生活脫節或表達空洞、杜撰抄襲等情況。
2.加強生活化指導,實現讀寫結合
針對學生缺乏生活經歷、缺乏寫作技巧等情況,教師可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加強生活化寫作指導,提高學生對生活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學《荷葉圓圓》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呈現荷葉的外觀、生長過程,以及各種小動物停靠在荷葉上的動作,讓學生直觀理解文章內容,體會荷葉的作用,感受文本生動、有趣的描寫。然后再圍繞“搖籃、涼傘、歌臺、停機坪”等詞匯,結合圖片幫助學生構建情境畫面,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和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中。通過“荷葉是否愿意讓動物依靠自己身上”“小魚為什么笑嘻嘻地呆在荷葉下面”等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與同伴相處以及熱天在大樹下乘涼的經驗感受等分析問題,并以小組討論方式得出完整性結論。還可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通過扮演荷葉、小動物等角色,從荷葉角度、小動物角度體會故事內容,深入掌握文章表達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延續這份思想情感進行文本內容擴寫、改寫,續寫出荷葉與其他小動物間發生的故事,或從小動物爭搶荷葉、互助等角度改寫故事內容。在前期對文本閱讀分析的基礎上,學生詳細了解課文內容,并有一定的情感積淀,再進行寫作,就有內容可寫,并能寫出真情實感。可見,這種讀寫結合的作文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課內外閱讀結合,提高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
語文教材收錄的課文體裁多樣,題材廣泛,有詩歌、散文,有寫人的、敘事的,文質兼美,因此,教師可以課內閱讀為基礎,并向課外拓展,讓學生掌握議論文、說明文等體裁文章的鑒賞方法,以及多種主題文章的寫作手法,同種題材文章的不同情感介入途徑等,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比較性、融合性的文本分析。這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筆者引入以往學過的《比尾巴》,讓學生了解到同樣寫尾巴的作用,但不同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寫作手法,情感介入途徑也存在差異。然后再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動物尾巴的妙用》,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動物尾巴的知識,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寫作方式寫一寫熟悉的小動物的尾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