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換交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綜合性學習,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文章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遵循的原則及具體應用策略,以積極推動語文課程改革,并為其他教師提供教學方法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0-0080-02
綜合性學習是落實“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課程標準在其設計思路中指出,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方面的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遵循的原則及具體策略。
一、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應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
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因此,在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方案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突出趣味性原則,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而不能采取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模式。例如,《中國石》旨在讓學生通過課文內容了解邊防戰士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而如何讓學生通過一塊石頭體會邊防戰士對祖國的情感是教學的重難點。為此,在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一項“我的收藏”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把自己收藏的書、玩具等拿到學校,并講一講其背后的故事,從而讓學生將這種情感遷移到課文中,進行積極的自主思考,不斷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綜合性教學的時候,應該注重教學方案的趣味性設計,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2.實踐性原則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教師應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多積累,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半截蠟燭》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了解劇本的形式和特點以及與一般記敘文寫法的不同。而為加強學生對劇本這種文學形式的認知,筆者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別飾演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等角色,再現課文內容。學生在實踐中通過不同人物的對話,深切體會到劇本這種文學形式的魅力。
3.自主學習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教學內容,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主表達,充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例如,《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普知識說明文,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搜集資料,自行擬題開展演講活動。對此,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演講內容也很精彩。通過這樣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不僅獲得地球的有關知識,還增強了環保意識,為其將來自覺擔負起環保責任打下基礎。
4.因材施教原則
教師在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方案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情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敕勒歌》時,筆者在了解學生特長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別以彈奏樂器、繪畫、舞蹈、朗誦、演唱、書法等多種形式展開想象,體會大草原的富饒、廣闊、美麗,感受作者對大草原的熱愛之情。雖然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但在因材施教理念下設計的學習任務都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因此,學生不僅讀懂了詩句內容,還充分體會到詩歌傳遞的思想感情。
5.家校合作教育原則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學生接受的三大主要教育,在這個立體教育網絡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最直接、最深刻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反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并了解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從而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方案。另外,教師還可將課堂教學內容延伸到家庭教育中,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協助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群文閱讀,并通過親子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
1.貼近現實生活
綜合性學習應貼近現實生活。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突破教材內容局限,聯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現象與問題的認識,讓學生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后,筆者帶領學生來到鳥語林,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各種鳥的外貌、形態,形成愛護小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思想品質。
2.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相應的視頻、圖片,以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例如,學習《落花生》時,學生對花生的生長過程并不了解,也不了解花生的收獲過程,因此,很難理解課文揭示的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以及作者傳遞的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制作一段花生成長、收獲過程的視頻,讓學生直觀理解為什么作者以“落花生”為題以及花生由表及里的可貴之處,理解課文中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