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云 孫佰芳
摘 要:讀寫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前,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過程簡化、師生缺乏有效溝通等情況。基于此,教師可在具體教學中,注重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掌握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探究意識,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0-0082-02
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而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認識到讀寫結合對學生的積極意義,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整合,并取得良好效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教師還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分別教學閱讀與寫作。這不利于學生系統學習語文知識,也不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分析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提高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以期給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一、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讀寫結合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讀寫結合教學還存在一定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部分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以“應試”為目標,圍繞教材內容大量刷題,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很顯然,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
2.教學目標不明確
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讓學生將上述能力遷移到寫作中,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但在具體教學中,部分教師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書面語言運用能力,而是給學生提供閱讀解題模板,提供范文,讓學生照搬照抄、背誦。缺乏科學、明確教學目標的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既不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教學過程過于簡化
教師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實施精細化教學,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展針對性教學。但部分教師將“一刀切”式的講解貫穿教學全過程,這既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也不利于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4.師生缺乏有效溝通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保障。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和理解,用心傾聽學生的內心想法,用心感受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但在讀寫結合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以自己的想法、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思路,甚至以“一言堂”阻止學生發(fā)表意見,發(fā)揮想象力。缺乏師生互動的語文課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
二、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在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相應的寫作技巧,不斷提高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1.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例如,《翠鳥》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及生活習性,激發(fā)學生愛護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翠鳥的,然后鼓勵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描述自己家中的寵物或熟悉的小動物,并在課后將此形成一篇小短文。教師在教學中緊緊圍繞學生開展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又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在讀寫結合教學中,要注重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聯系,讓學生通過閱讀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然后將好詞、好句運用在寫作中,從多方面給學生搭建讀寫有效結合的語文課堂。例如,在教學《白楊》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通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并體會這種寫作手法。首先,讓學生在閱讀時把贊美白楊品質、描寫白楊外形的重點詞匯、句子用彩色筆圈出來,在課后摘抄到專門的筆記本上,并時時翻閱以加深印象,感受文字的魅力。然后,讓學生將描寫白楊品質的好詞、好句用于描寫身邊的人,這是因為白楊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有相似之處。實踐是學生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如果沒有實踐,就無法發(fā)揮好詞、好句的作用。另外,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分析課文涉及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3.引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課文中運用的多種寫作方法,讓學生感受不同寫作手法的魅力,不斷豐富寫作經驗。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按照“總—分—總”的順序謀篇布局,用四個自然段、按四個季節(jié)的順序生動地描繪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物產。在教學中,教師可引領學生領悟課文的表達順序,體會這種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洞澍B》以動靜結合的方法勾畫出一只色彩明麗、敏捷機靈的翠鳥?!按澍B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在這段描寫中,前一句話從正面直接描寫翠鳥捉魚動作的快、敏捷,后一句話通過景物從側面間接襯托翠鳥捉魚動作之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種直接、間接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用于人物、動物的描寫中,讓學生學會多角度觀察人物、動物,并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