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菁
摘 要:建構英語品質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激活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文章探究以情感因素建構英語品質課堂的策略:創設情境,展開互動;鏈接背景,浸潤文化;穿插故事,升華境界;觸發聯想,發散思維;自查反思,培養習慣。
關鍵詞:小學英語;情感因素;品質課堂;主體意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0-0132-02
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是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建構英語品質課堂的有效途徑。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學生的判斷力和理解力也在不斷增強,因此,教師可在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不同方式激活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從而建構英語品質課堂。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激活情感因素,建構英語品質課堂的策略。
一、創設情境,展開互動交流
一定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因素,使學生產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作用,利用其聲畫結合、圖文并茂的優勢,播放音頻或視頻,展示圖片,講故事,讓學生沉浸在相應的情境中,進行交流、討論、學習。很顯然,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聽懂、會讀、會拼寫單詞banana、grape、mango、pineapple,能聽懂、會說、會讀、會運用句型“Do you have...?”,并且會用“Yes, I do.”和“No, I don't.”來回答。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 banana、grape、mango、 pineapple的圖片,創設“周末家庭聚會”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和“家人”一起準備“fruit salad”等各種食物。學生通過回憶自己家里的聚餐或日常吃飯場景,將banana、grape、mango、 pineapple等單詞融入對話中,用英語說出各種水果沙拉。在情境對話中,學生反復練習英語單詞,練習英語句型,實現了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吸收,從而極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有效激發學生對情境中的環境、人和事物的情感,并產生積極思考,這有助于建構英語品質課堂。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從而使學生保持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并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二、鏈接背景,浸潤文化內涵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載體,每一種語言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英語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英語語言的表達特點,將語言背后的故事講述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理解語言的特點,從而提高語言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Christmas(圣誕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簡單介紹“Christmas”的背景及其相關故事,還可將“Christmas”與中國的傳統節日“Spring Festival”進行對比講解,如不同的慶祝方式、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文化內涵,從而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英語學科的學習特點,并拓展文化視野,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鏈接背景內容時,應簡而精,既能從不同角度反映英語學科的特點,將教學重點直接呈現給學生,又能激活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述,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并初步掌握語言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逐步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
三、穿插故事,升華思想境界
故事對于青少年學生具有超乎想象的魅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融入趣味小故事,以此讓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以及靈感,并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例如,在教學“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寓言故事傳遞的道理,教師可以在課堂穿插一些其他寓言故事,如“Three good friends(三個好朋友)”,講述monkey(猴子)、elephant(大象)、rabbit(兔子)三個小動物聯起手來打敗lion(獅子)的故事,教育學生要相互團結。這些小故事可以帶給學生思想上的觸動,讓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故事的融入能夠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波瀾,因此,教師在引入故事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調和語氣變化,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增強學生的體驗,升華學生的精神境界。
四、觸發聯想,培養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聯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將相關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嚴密的知識體系。例如,可在講解新知識點時聯系舊知識點,讓學生通過單詞、短語、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系,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形成自己獨特的記憶方式。
例如,“Our animal friends”會讓學生聯想起以往學過的“dog、cat、rabbit、fish”等單詞,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從學生熟悉的內容入手,把同類的詞語(如“here”和“there”)、詞語的單復數(如“dog”和“dogs”)、be的不同時態形式(如“is”和“are”)、反義詞(如“good”和“bad”)等進行聯系,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探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真正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聯想是對知識的延伸、拓展,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進行思考、聯想,以此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