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我們學校坐落在一個不算落后的鄉村,相對于我們鄉鎮來說,算是不錯的,是縣里的課改核心校和新教育實驗學校,那只是相對于過去來說。特別是近年來的均衡驗收,教育教學設施得到了相應的改善,學校蓋起了綜合樓和餐廳,教學器材也有所增加,有了各個功能室;師資力量相對充足了一些,教師還經過一定的教學專業培訓的,教學質量相應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著缺陷,德、智、體、美發展不平衡。我們小荷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再加上現在的農村,外出務工盛行,造成了班級里擁有不少的留守兒童,由于家長長期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孩子遇見一些問題,又不好和老師進行交流,和爺爺奶奶又有代溝,有的學生就養成了自己的事用自己的方式解決;而有的學生就養成了忍耐的性格……
面對這一系列的學生問題,作為班主任的我也是百感交集。怎么樣才能夠全面的提升孩子的能力,讓學生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呢?一個偶爾的機會,我們學校要開展以《我們要學會感恩》為主題的每月一事,學生都知道對自己的家人和老師進行感恩,卻“升級”不到對社會與國家高層面的感恩的認知。于是就組織學生共同觀看了阿富汗戰爭的記錄片和《南京大屠殺》的場景,當時學生的反應是質疑、震驚的,也進行了很激烈的討論,都發表了自己的感想。那時候,我就感覺自己找到了讓學生感知幸福的另一種方式,也能夠豐滿他們的性格缺陷,找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借助影視片,讓學生立體感知,從人物形象中去辨別善惡美丑,從故事情節中了解歷史背景,從動畫場景中去體會人物生活的環境及其成長歷程……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和學習態度。
一、把愛國教育、影視片、各學科緊密結合起來
影視片是形、聲、圖的活教材,它以獨特的表現手法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學生眼見其行色,耳聞其聲音,強烈的直觀性加深了學生的感知,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達到了“課亦始,趣亦生”的教學境界。所以,影視片才能更受農村學生的喜愛。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優秀的影視片通過非常直觀的表象,陪伴著他們,感染著他們,讓他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提高了自己。因此,讓優秀的影視片走進校園,這對于農村學生來說,無疑是與眾不同的,是快樂的。
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講義好。”并且,有些學科的教學內容,借助相關影片進行直觀教學,更利于學生的掌握。語文課《狼牙山五壯士》,講的是五名紅軍戰士為掩護部隊主力,頑強的與敵人搏斗、最后跳崖犧牲的故事,悲壯中透著壯士們的英勇豪氣。要使學生了解并學習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不惜獻出生命的可貴精神。這些距離現在的孩子就有些遠了,怎樣讓孩子們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五壯士的壯烈之舉?電影《狼牙山五壯士》就幫了大忙,影片中五壯士在狼牙山頂峰用僅有的武器,用石頭與敵人作殊死搏斗的場景,勝利完成任務后,英勇跳崖的場景……沒有反復的語言描述,沒有背景、人物講析說明,人物的不屈不撓,頑強斗爭的英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學生的心中。像這樣的文章舉不勝舉,《火燒圓明園》、《觀潮》、《黃果樹瀑布》等。通過影視片,還可以觀看蜿蜒盤旋的萬里長城、波瀾壯闊的長江三峽、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惟妙惟肖敦煌石窟、洶涌直瀉的黃果樹瀑布等祖國的壯麗美景;還可以知道國歌的由來、開國大典的意義、圓明園毀滅原因……,提高愛國情懷。總之,農村學生見識相對來說比較少,只有影視片能給他們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影視片也節省教師上課的時間,提高了他們興趣,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能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擴張了他們的視野,看到、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豐滿了他們的性格,這比書本知識的描述、教師的傳授更迅捷實效,更有立體感。這就是影視片的魅力,是任何教輔材料所不及的。
二、讓影視片參與學生成長中來
面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問題,我運用了多種方法進行教育,效果都不是太理想,通過他們喜歡的影視片進行自我教育,卻會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過觀看、評說、領悟、反省、提升等過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口頭表達力和語言組織及概述能力,理解、鑒賞和感悟能力,判斷能力和批評與自我批評,寫作能力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對他們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個也不能少》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水泉小學的28個學生與他們的代課老師魏老師的故事。故事呈現了很多感人的場景:班上的26個同學為了幫老師湊車費一起去搬磚頭;魏老師為了找到張同學,一個人徒步去了城里;張同學讀學習委員的日記等。這個故事很感人,同時在相比之下,學生才能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是那么地美好,應改掉不良行為,好好現在的珍惜。
《漂亮媽媽》講的是一位普通媽媽,卻擁有一個先天失聰的孩子。因為這個原因她家庭破裂。這位媽媽獨自承擔起幫助失聰兒子學會說話、入校讀書、養家的全部責任,英勇敢地直面不想承認的現實,勇敢地和兒子一齊逾越了生命的又一道坎。讓學生體會母親的偉大的不易,在他們快樂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人默默付出著,應懂得感恩和回饋。
影視片源自生活,有高于生活,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很多的優點,對于教育資源相對欠缺的農村小學,對于小荷班,無一不是教育方式的一種彌補,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縮小與課本教材的距離,還能引領學生走進不同的生活實踐和生活背景,促使學生達到學、思、省、行的統一,是提升學生自身素養,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最有效的折射反應。也希望我們小荷班的學生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