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
新時期有的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問題導致了學生的素質和社會發展、國家需求不匹配,家庭、社會、學校三位教育的缺失,使管理束手無策,就我在擔任班主任和分管德育工作過程中一些粗淺的做法和思考進行淺議,或許對新時代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深度思考有幫助和促進。具體七個方面闡述:
一、感恩教育
感恩,因為有一顆感動、感謝的心而感恩。感恩教育,是提升核心素養的一種方式,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奠基石。
1.遵循的原則
(1)參考性。參照教育家孔子等提出的德行標準。參照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標準來引導學生認識感恩。習總書記說:“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
(2)示范性。感恩是個人與社會的高度融合與辨證統一。感恩通過對自我良知喚醒,心靈凈化,促進相互信任、理解、尊重、影響,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學會感恩。班主任以身作則,引領學生的發展。
(3)實踐性。開展感恩教育做到知行合一,從實踐中不斷感知美好的事物。 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得到充分的培養和塑造成為國家棟梁。
(4)適合性。必須對學生進行與高中學生認知和心理相適應的感恩教育。
2.教育的方法
(1)學科滲透教育法。《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指導讓感恩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良好習慣。
(2)校園環境教育法。塑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充分挖掘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的育人功能,構建人文環境,倡導學生文明禮儀,打造積極向上的一訓三風,全方位進行感恩教育。
(3)系列專題活動法。蘇霍姆林斯基:“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塑造完美人格”。在體驗中得到思考與啟迪,促進家長、學校、學生三位一體深度交流達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4)社會實踐教育法。社會實踐是學生鍛造人格和培養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實踐中體驗人際交往的樂趣,與人為善為伴,踐行感恩,堅守使命與初心。
二、樹立威信
班級是學校發展的細胞。良好秩序是學校騰飛的硬核,作為組織者和引領者肩負重任和使命。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痕跡”。威信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無形的力量。樹威影響因素:
1.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烏申斯基:“在教育中一切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德高為師身正為范。
2.扎實業務
必須業務扎實、教藝精湛、興趣廣泛、學識淵博、管理藝術及能力,有正確三觀,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歡、敬佩和信服。多讀教育原理、教學論、心理學、倫理學、信息論、系統論、職業標準、專業標準等書籍。
3.愛心真誠
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愛心真誠。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大愛渡人,無論他家庭、成績、品質、行為習慣的好壞,均應一視同仁,愛要充分體現在學生的一切學習、生活之中。
三、關愛有度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異于父子、母女、兄弟姊妹等關系的一種特殊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提高管理效率,反之不然。無暴力和憤怒,不說一套做一套,班級管理才有前途。
四、警示教育
通過從國家層面、法律層面、交通安全、突發事件、不可控的、校紀校規等方面的開展警示教育,作用在于提高安全防范法治意識等,激發愛國熱情,培養團隊精神,規范學生行為,養成良好習慣,學會做人,懂得感恩。警示教育把握及時性、廣泛性、針對性、切合性的原則。
五、思想教育
近幾年高中生叛逆導致的嚴重事件究其原因還是思想問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在于:
1.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新時代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四有”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綜合素質,必須加強思政教育,促進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格局。
2.提升綜合素質的總目標
教師應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承擔責任,利用各學科的內容和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教育要經常化、生動化、具體化,堅持正面引導。通過豐富多彩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激發興趣,培養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3.塑造學生完美人格形象
人格的塑造是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標,促使學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品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引導樹立正確的三觀,強化意志品質,不斷革新思想,塑造完美人格。
4.班主任為學生樹立榜樣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敢于接受意見,對提出意見的予以表揚,提高歸屬感、認同感和信心。對自己不良習慣,及時修正,不二過,發現學生問題及時開導。
5.用實例或節日進行研討
抓住一切可教育的機會,根據身邊例子或者節假日,不定期地開展主題班會研討,培養尊老愛幼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感恩的品格。
6.經常性開展好思想教育
管理要上檔次,攻心為上策,制定計劃有步驟有內涵形式多樣的開展教育。如“心愿墻”、“愿望表”等,將理想抱負寫到紙上、掛到墻上、裝到信中,在學期結束后核對,促進學生正確規劃人生。
王陽明一介書生帶兵打仗,百戰百勝,靠的是“攻心術”,從心理上瓦解對方。“攻心術”不是玄學,而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融合了儒、釋、道三派精華而開創出一種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核心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六、陪伴成長
教師的陪伴能夠使學生感到羞愧,從而感動,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內驅力,促進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陪伴也是一種感恩教育和最好的教育。
七、成果共享
教育者要有情懷,學生的成功就是一種成果,自己好的想法、做法,特別是成功的案例,要學會大膽分享,也是對自己成長的一種激勵和鞭策。教育本身就是無私奉獻。所以,分享是一份選擇,收獲也是一份安慰。
總之,要把感恩、警示、思政等教育和愛貫穿班級德育管理的始終,才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就自己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貢獻微不足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