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艷 高維磊
工作二十三年,當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我認為班主任是一個沒多少光環、沒多少掌聲、沒多少回報的崗位,是一個在學校日常教學活動中被提及最多,工作最瑣碎的職業。班主任工作雖然平凡,但想干好也絕非易事。需要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需要看淡看開,甘于事必親躬,耐住寂寞;需要知心、信心、恒心、細心和愛心。結合二十三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開好第一次家長會,喚醒家長塵封的希望,家校聯手,形成教育合力
對于部分家長來說,孩子在低年級是希望,中年級是失望,高年級就是絕望,家長對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不再那么關注,淡然視之冷漠處之。所以接手新班后,第一周就召開家長會成為了一種慣例。沒有哪個家長真的對孩子徹底放棄,不管不問了,喚醒他們原本對孩子的期望,重新燃起希望,關心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就成為了首要任務。家長會是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手段。我認為家長會要開的實,讓家長們有所收獲,不虛此行,不排斥不抵觸家長會。家長會前讓學生寫上一段自己最想對父母說的心里話、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這樣做的目的是拉近學生和家長的心理距離,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心聲,當然里面也會有學生對于家長辛勤操勞的問候,以情拉近心靈。其次班主任肯定賞識每個孩子,使家長明白自己的孩子都是金子,關鍵是被發現被雕琢,只要家長持續的關注,付出肯定有回報,播種終歸會收獲。三是要讓家長們以心換心,換位思考一下老師們的良苦用心,視如己出和辛勤耕耘,教師和家長懷有同樣的想法,避免誤解誤判。第四設置家庭教育論壇,讓優秀學生家長現身說法,交流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經驗,取長補短,科學育子。
二、以習慣養成為抓手,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讓習慣成為班級管理持續動力
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平日處處滲透,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學生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有可能有好的行動,有好的行動,才有可能有好的習慣。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讓學生切身認識到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班隊會課時,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有哪些好習慣,你從中受益了嗎?有哪些不好的習慣,這對你及他人有什么壞處?通過對自己切身體驗的回味,通過比較,學生能從內心認識到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從而產生培養好習慣的愿望,下定改正壞習慣、養成好習慣的決心,然后有了一次次堅決的行動,不斷重復,水到渠成,好習慣就會養成,學生就會自主管理,習慣就會成為班級管理的持續動力。
好的習慣會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強化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集體的管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讓學生明白到只要自己努力一分,出一點力,就是為班集體爭一分光。良好的習慣促成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有利于促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約束和自主管理,積極投入到班級管理中去。
三、班主任率先垂范,既重言傳,更重身教,讓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小學生每天大多數時間是在老師的熏陶和影響下生活著,加上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他們又喜歡聽老師的話,有點小崇拜,樂意模仿老師的言行。無聲的“身教”要比有聲的“言教”更有震撼力,更能直擊心靈最深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四、精細化管理,全員參與,人人都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者
班級工作千頭萬緒,需要班主任層層分解,分工到人,責任到位,時時監督。在充分了解熟悉學生的基礎上,在班級實行“小小文明崗”制度,把班級工作精細分工,做到人人有崗位,人人有任務,人人都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者。哪怕是一塊瓷磚,一片玻璃,都有專人管,專人負責,班級28個孩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所能,班主任時不時的去監督落實指導。每周利用班隊會課,及時總結,表揚先進,鼓勵后進,并有針對性提出整改措施,跟蹤落實,直至勝任。
班級管理必須從小處著眼、小處入手。班主任應有一顆纖細如發的心—細心。為此,平日工作中認真做好“五勤”工作,即“腦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平時,要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緒、身體、表現,多與學生交流、談心,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好興趣;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分析其思想動態;關注學生點滴的進步,及時鼓勵、表揚;有教育心得多記錄、多總結,積累經驗……這樣對學生各方面情況均了然于胸,才能因材施教。不厭其煩,不厭其細,時時抓,細細抓,反復抓,久而久之學生成了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執行者,班主任工作也就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了。
五、張弛有度,松緊適度,讓班級管理充滿溫度
一名班主任對學生應該既是嚴厲的老師又是慈祥的長者,既有嚴厲的時候,也應該有溫情的一面。嚴固然重要,但這其中要有愛,嚴格是要講究藝術的。要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你對他的嚴格都是出于對他的愛,那么你的教育就會很有效,能以情感人。首先要進退有度。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積極幫助,關心愛護,關注學生心理疏導,關愛學生心理健康。其次是幽默風趣。在學生出現問題時能夠以幽默風趣的態度,語重心長的語言循循善誘,克制自己的情緒,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就事論事,讓學生心服口服自覺矯正。第三就是尊重個性。學生來自不同家庭,接受的家教不同,遺傳的基因有差異。而后天的教育只能是順其自然,適當點撥,充滿溫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厚此薄彼,更不歧視體罰。在一張一弛中以情育人,于松緊適度處有溫度管理。
總之,二十三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既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也未做出過可歌可泣的事跡,只是盡了一名班主任的本份。今后,需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我會努力用自己生命的彩霞,去輝映孩子們的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