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蓉

一、設計理念
美國心理學家洛克(E.A.Locke)于 1967 年最先提出了“目標設置理論”(Goal Setting Theory),他認為目標本身就具有激勵作用,目標能把人的需要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能實現目標。
善于制定目標少年兒童往往樂于接受挑戰,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行為方面表現為不懼怕失敗,勇于嘗試。而這方面能力較弱的少年兒童,則更加容易感到迷惘、容易失去動力、對自己的評價也比較低。
四年級的學生平均年齡為十歲,在心理發展上主要面臨著勤奮對自卑的心理沖突。如果這一階段的危機成功地得到解決,就會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反之,就可能會形成無能感。這一階段的兒童需要獲得的是“體驗以穩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奮來完成工作的樂趣。”
本學期的課程主要圍繞幫助學生實現目標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展開。《愿望清單》這一節課由幫助學生了解愿望和目標的差異入手,能夠制定具體、通過自己努力可實現的目標,為本學期的后續課程做好準備。
二、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學生認識到樹立目標的重要性。
2. 情緒目標:學生在制定目標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3. 行為目標:學生學會區分愿望和目標,并學會從眾多愿望中選取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學生理解愿望和目標的區別,學會制定切合實際的愿望。
2.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憑借自己的努力勇于嘗試。
四、教學活動準備
教師:PPT、視頻、音頻
學生:愿望清單
五、教學過程
(一)一分鐘對話
學生講述與實現愿望有關的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一分鐘對話課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正念環節
師:感謝張心諾同學的一分鐘課程!今天我們積極樂觀課程內容就是愿望有關,第10課《愿望清單》。
師:首先,我們先進行正念的練習。
教師指導語:
1.請各位同學保持脊背挺直,雙肩盡量打開,雙腳平放于地面,雙手放在腿上或桌子上。閉上眼睛,同時隨著指導語進行呼吸的調節。保持身體的覺醒狀態。
2.播放正念的指導音樂。
3.引導學生調節呼吸,學習情緒控制的方法。
4.正念結束之后,引導學生放松或者活動一下身體。
【設計意圖】調整學生情緒,引導進入安靜的學習氛圍。
(三)課程導入“我的愿望”
師:正念放松后,我們跟著憂憂樂樂來到武漢大學賞櫻花!
我的愿望1(音頻對話)
師:同學們,你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分享給大家,也給憂憂一些啟發。
學生分享
我的愿望2(音頻)
師:同學們分享了這么多美好的愿望,對憂憂也有很大的啟發,我們一起聽聽憂憂的愿望吧!
師:憂憂和樂樂有這么多美好的愿望,他們的這些愿望都能實現嗎?
師:請同學們以憂憂的愿望為例,小組討論:它的哪些愿望是可以實現的,哪些是美好的夢想?
板書:可以實現
師:你的愿望哪些是可以實現的?請你寫在你的愿望清單下面的方框內。
【設計意圖】通過“憂憂和樂樂”的情境對話,引出愿望和目標的話題,帶領學生感受樹立目標的意義,區分愿望和目標。
(四)課程深入“目標愿望”
師: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愿望實現時的場景,自己是怎樣的心情?
師:你愿意和同學們交流一下愿望實現時的心情嗎?
學生分享
師:讓我們懷著激動、興奮、快樂的心情看看視頻里的主人公他的愿望。
師:看完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受?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看視頻,學生分享
師:每個人心中都有許多愿望,只要為它不懈努力終有一天可以愿望成真!
師:是什么動力讓你的愿望實現了?你為了愿望做了哪些事情?請寫在你的學案紙的橫線上。
學生分享
師:同學們,你們為自己愿望的實現付出的努力。
板書:依靠自己
師:憂憂的這些愿望,哪些可以依靠自己實現的呢?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帶領學生體驗從愿望中選擇目標的過程,并從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五)應用知識強化效果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一起分析了憂憂的愿望,現在請大家分析一下樂樂的愿望。
師:哪位同學愿意和我們分享你寫的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強化要有合理的愿望,并通過個人努力去實現愿望。
(六)總結反饋
師:這次的賞櫻之旅也是愿望之旅,生活因此豐富多彩,充滿希望。然而只有愿望是不夠的,當選擇一個并努力實現它,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就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樂觀,應對問題的能力也更強。課后請同學們對這些美好的愿望進行分析,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在尋找愿望過程中感受以及當自己通過努力實現愿望的感受。
師: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是那個勇敢追求夢想的少年(播放視頻跳魔舞)。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在最后通過感受愿望實現的積極情緒體驗提高自我效能感。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