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花
摘 ?要:高校作為教育國家棟梁的重要戰略機構,在教育教學方面,應當緊跟教育改革步伐,針對性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本文首先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簡單概述,其次對工作中現存的問題進行了分析[1],最后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具體改善措施進行了研究,并列舉了幾條參考性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第二課堂;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7-0-02
第二課堂實踐理論是一個重要的教學模式,如果能夠合理的應用到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中,將會很大程度上減輕教師壓力。隨著教育制度革新,對學生除了知識教育外,高職院校還要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培養。并且在創新創業教學中應用第二課堂實踐理論,可以有效將抽象晦澀的創新創業理念轉變為具象生動的實踐活動,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創新創業概念理解的難度,實現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效能最大化[2]。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概述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綜合教育模式的體現,也是一種提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式的全新教育理念。而第二課堂不僅是實際教學內容的補充以及有效延伸,同樣是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以及創業思維發展的關鍵所在。并且在第二課堂中,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技能水平以及綜合素質,充分激發其潛能。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課堂以自身靈活、新穎的特點,對大學生起到關鍵教育作用,起到與第一課堂完全不同的育人作用,甚至成為開展素質教育以及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主要場地。而有效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這一制度,還能夠最大程度優化針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體系,穩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力度,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3]。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現存問題
一是“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單一問題。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際開展過程中,在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方面始終存在一些嚴重問題,并且所用的教育方式也大多為傳統模式,這種單一的培養模式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職院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是一個多目標、多層次、多形式的培養過程[4],而目前模式較為單一,受到傳統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帶來的影響較為嚴重,在具體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大部分也都是講座模式或是實訓模式。盡管高職院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的內容不斷優化,但礙于形式老舊單一,很難在根本上有效體現出“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的基本作用。二是“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針對性問題。在素質教育以及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部分高職院校采用的傳統人才培養方案,很難有效滿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基本需求。高職院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針對性差的問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專業教師數量嚴重不足,導致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很難開展針對性指導工作。并且高職院校學生對于自身職業生涯也大多處在一種迷茫的狀態,就出現了高職院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對于院校學生就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針對性不足的問題。并且這一問題還會為學生畢業后的結業工作埋下隱患。三是“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教師素質問題。高職院校大學生“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實施的路徑當中,存在著指導教師專業素質不足的問題。僅僅依靠學校的科任教師很難完成及完善“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而引發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職院校科任教師還具備相應的教學職能,很難保證其全身心進入創新創業教育當中。“雙創”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專業教師相關專業素質的不足,導致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的開展十分緩慢,對后續學生的學習成長也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3]。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改善措施
(一)第二課堂實踐體驗
在第二課堂中開展的實踐體驗,屬于學生對各類知識以及學習體驗的一種總結,同時也是認知主體的情感積累。此種體驗的深刻程度決定了大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認知效率。首先,在創新創業教學環境中,通過引入既有的創新創業概念來激發學生的長時間記憶,通過既有知識與當下體驗的連接來對學生的認知體驗進行調節與深化。其次,還可以通過靜態的認知體驗來激發學生既有的動態體驗。例如,通過實際參與相關創新創業大賽,進行創新創業理論實踐。通過第二課堂實踐體驗的應用,能夠有效深化、鞏固學生對創新創業概念的理解吸收。并且由于認知體驗也可以反作用于個體的潛意識,故長期的認知體驗調節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
(二)第二課堂學習控制
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環境中,可以將“第二課堂”深度學習策略理解為學生以既有知識為基礎、通過設立學習目標來達成預期學習效果的一系列行為,在此過程中還伴隨策略調整。基于差異知識理論基礎,不同的學生個體具有不同的學習偏好、思維習慣,即使不同學生個體達成同樣的學習目標,但其過程勢必存在差異。同時深度學習策略所指向的認知目標以及認知環境也并非一成不變,故此不同學生個體的深度學習策略勢必存在差異。而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學工作中,統一教學進度、促進學生同步學習理解是相當有必要的,通過應用“第二課堂”策略可以實現這一目的。通過相輔相成的計劃、監控與調節三個步驟,可以實現在“第二課堂”中對學生創新創業學習進程的準確分析與穩定保障。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計劃即規劃時間制訂教學計劃,監控即在深度學習控制策略進行的過程中獲得反饋,而調節則是通過反饋來進行控制策略的動態調整,以最大化學生個體的吸收理解效率。
(三)加強高校創新創業生涯規劃的針對性
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中,對其針對性工作一直呈現短缺狀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培養負責單位,應當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培養工作的針對性[4]。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文化藝術、勞動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等指標進行第二課堂成績單的制定,以提高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針對性,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效率。并且高職院校培養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理念,學生在就業或者自主創業之后也能夠持續對自身的生涯進行針對性規劃[4]。
(四)強化教師專業素養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工作涉及各項學生指導事務,包括課程規劃等多方面內容,進一步突出了教師工作的復雜性以及繁瑣性。因此,高職院校應在現有培養教師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內部培訓以及內部指導,強化專業教師相關知識,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4]。再結合教育學、職業生涯規劃學等學科知識,孵化出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培養模式工作當中合格的專業教師。如此才能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使教師帶動學生,培養其創新意識,鍛煉創業能力,保證學生能夠利用自身所學到的知識[3],進一步解決實際生活中所產生的各類問題,在根本上體現出教師的基本職能。這也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培養的重要保障。
(五)創新創業第二課堂形式
“第二課堂”教育教學不僅要傳授創新創業知識,還要培養和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邏輯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成效[5]。站在高職院校學生的角度上,只有相應的實踐課程才能夠充分培養自身的創新創業意識。而在實際情況中,隨著各種現代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產生了極大沖擊。因此,在這種現代化時代背景當中,就必須要將互聯網技術合理引入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結合創新教育教學思維,在增長高職院校大學生見聞的同時,也實現了教育工作者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第二課堂”理念的根本目的。并且通過“第二課堂”理念教學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進行了熏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與實效性。通過“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的方式鍛煉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通過綜合素質教育培養為學生未來的創新創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相較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現今更注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理論的更新。結合“第二課堂”教育理念在開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的應用,也極大促進了高校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相關理念的理解吸收。通過“第二課堂”教育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深化、優化提供原動力。
參考文獻:
[1]李霞.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下河北省大學生創業平臺構建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9(7):212.
[2]彭干三,任源梅.個性化教育視角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知識窗:教師版,2018(2):34-35.
[3]李婷.基于第二課堂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以藝術類院校學生為例[J].戲劇之家,2020(36):171-172.
[4]棘彥焱.高校藝術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分析[J].青年與社會,2020(30):106-107.
[5]錢娜.大學生創新創業實例與職業指導課堂教學關系研究[J].智富時代,2017(11):227.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