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霞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也在向差異化方向轉變,本文提出教師豐富自身差異化教學經驗、設置梯度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模式多樣性和多元化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四點策略,來促進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的進一步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差異化教學;素質教育
人們普遍認為在小學階段語文因其多維性和整合性成為最難教授的科目,新課標改革后也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素質不同的學生,創新教學策略實現差異化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應當提高差異教學的意識,對課堂教學策略進行完善和調整,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豐富教師自身差異化教學經驗
相較于傳統教學,差異化教學不再是學生單方面被動的接受教師對書本講解的內容,而是一種現代化發展必然催生出的科學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現在的教師群體中,部分教師在經年累月的教學工作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但并沒有適應差異化教學,對新知識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或是照搬現有的教學方式套用模板,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造成教學資源浪費拖緩教學進度的現象發生。因此教師應該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其充分對語文學科進行了解。優先關注教師的差異化培養,不僅要重視教師的專業能力,還要從創新思維、樂學精神、知識架構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科研精神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同時要提升教師的敏感度,能夠準確分辨不同素質的學生,為實施課堂教學差異化奠定基礎[1]。
二、設置梯度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使他們有效擺脫被動學習的局面,不僅能夠使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還能使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改變原有的知識學習習慣,形成自己的邏輯架構。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置梯度的教學目標,加強差異化的教學認識,靈活的運用差異化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差異的測查是差異化教學策略實施的前提和基礎,教師要利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夠在課堂上為素質不同的學生提供盡可能適當的教學方式。可采用觀察法對學生的成長、家庭狀況、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對學生有影響的因素進行觀察,對特殊的學生定期與家長談話溝通,掌握學生的主體差異性。還可以采用實踐法,通過寫作、閱讀、手抄報等多種形式的語文課上課下的實踐活動,真正了解學生的偏好與潛能,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并通過反復實驗摸索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比如采用同課異構的方法,對同一節課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因為學生主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教學情境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策略不斷改進調整,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通過不同角度的直觀比較,甄選出差異教學效果較好的案例并加以推廣靈活應用,反復磨合切實落實差異化教學,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
三、課堂教學模式多樣性
受班級學生人數的限制,教師無法完成對每一位學生分類,也無法一對一進行調查和談話。在教學過程中,小部分學生由于性格或是成績的問題容易被忽視,導致學習情緒不高,成績不盡人意的現象。教師可以對班級分數合理分配,組成多個學習小組,每組由各個層次的學生組成,形成多樣化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讓活潑的孩子帶動內向的孩子參與進學習活動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還能提升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差異化教學的課堂上更多的是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中,不僅傳授教學目標中既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著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一起學習,共同成長。除此之外,學習小組的合作模式還可以延伸到課外。例如在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課時,可以給學生布置小組預習作業,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查找,并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以及瀏覽資料和課文后的疑問,通過交流與合作使學生成為彼此的學習伙伴,能夠在實踐和疑問中更好的掌握知識,學會與人共處,培養邏輯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和綜合素質,為以后初高中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多元化反饋學生學習情況
教學實驗能夠成功需要真實的數據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通過開展課堂的前測,能夠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發展需要進行初步了解,以便后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學習熱情。可采用問卷調查法,制作默寫知識、課文理解、常識測試等內容的調查問卷,將學生在課堂前已有的概念與教學的有效性之間實質的聯系起來,通過對已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構建教學框架;通過開展課堂的后測,以布置作業和測驗的形式,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生對課堂的學習體驗,或是讓學生提問、課外交流等形式來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2]。通過對課堂后測的過程和結果數據的分析,對課堂教學方式和策略進行及時調整,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課堂的前測和后測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在成績和進步幅度等數據的比較中檢測評估差異化教學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實踐應用的合理性,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是對教學效果時效性的評估方式之一,是對學生的發面積反饋進行調節和改進的有效手段。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對差異化手段的有效運用改善了課堂教學模式,小學是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階段,正確實施差異化教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更好的培養多樣化、個性化的人才,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調整教學策略,促進不同素質的學生全面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雪蓮.小學語文差異性教學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6):217-218.
[2]郭翠榮.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實踐[J].學周刊,2019(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