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教師的基礎教學思路也迎來了重要的調整和革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教育課題。語文課程本身是一門長期積累的學問,學生要在課內學習中獲取學習方法論,在課外學習中做出多樣的努力和嘗試,使自己的能力適應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符號高效學習的需要。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進行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內外教學分析;實踐策略
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內教學未能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效培養,課外教學未能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有效拓展。課內閱讀教學中,最根本的問題是教師教學的主觀隨意性較強,使在長期學習中無法有效總結經驗。課外閱讀教學則更多是課外條件因素決定的。對此教師要積極改良課內語文閱讀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樣的課外閱讀學習資源,使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得到更科學有效的培養。
一、小學語文課內教學中促進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的策略
1.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傳統語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忽略了兩大關鍵因素。一方面教師具有“大包大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將答案告知給學生,缺乏具體的探究過程,導致學生對閱讀理論的認知比較被動。且教師一般會沿用“標準答案”的思路進行閱讀教學,導致學生的認知和答案之間出現巨大差異,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幫助不大。另一方面,課堂教學的大量時間被用在閱讀教學上,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未能得到有效訓練,導致其形成“啞巴”學習的習慣,對學生的長遠能力發展十分不利。對此教師都需要在新的教學時期,積極解決以上問題,促進課堂教學更合理有效地進行。
2.鼓勵學生進行預習學習。預習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個人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思考,使學生提前在心目中預設自己的想法,再在課堂學習中對自己的想法進行驗證,對其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對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開展預習教學,將預習問題布置到學生的作業中,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提前分析。到課堂講解中再順著預習思路對答案進行分析,以此促使學生修正自己的思考路徑,在學習中產生更強大的獨立意識和自信。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故事的過程進行總結,分析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對諸葛亮的思維進行評價等。以此使學生提前對課文做到深度思考和認知。
3.提供給學生固定的閱讀學習方法論。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固定的思考方式,一般能夠對課文的內容分析的“八九不離十”。教師要按照固定的思路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少年中國說》中,教師可以對作者的經歷和創作意圖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民國時期民族危亡問題。再帶領學生對題目進行思考,分析作者可能闡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和道理。然后開展課堂閱讀,對文章結構進行框架性的整理,了解文章的概貌。最后對文中的細節字詞進行分層賞析和評價。完成對文章內容的全面解讀。如作者利用比喻的方式對少年的地位進行了闡述,由衷的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使整篇文章蘊含豐富的才華和說服力,促使讀者的精神和想法為之一振等。最后教師可以提出標準答案作為參考內容進行對比解釋,使學生從多元角度對閱讀理解問題做到全面分析和理解。
4.鼓勵學生進行課堂合作學習和討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年齡和心理,教師可以積極地開展小組合作教學,使學生多樣的觀點有效共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心理壓力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促進相關教學模式的長期開展,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學、合作、競爭的學習意識,為學生的學習素養提升奠定科學基礎。
5.對學生的語文實踐素養進行積極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綜合化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例如對學生的基本文明禮貌意識進行教育,鼓勵學生學會做傾聽者和表達者,對對方的意見做到充分理解,在合理時機妥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都能夠。在課堂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保持表演意識,促使學生保持豐富的情緒,對教師的閱讀問題作出更積極的回應。最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教材課文、插畫內容進行改編、模仿、評價寫作等,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保持更多樣的創意,促使學生的基礎文字功底得到更有效的訓練。
二、促進小學語文課外教學科學開展的策略
1.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源。給學生提供閱讀資源,教師必須從現實可行的角度思考教學策略。如基礎性的給學生提供閱讀書單,分享附近圖書館、書店的地理位置。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立閱讀廣角,集合學生收藏的書籍。最后教師可以分享多樣化的網絡閱讀資料,通過信息技術彌補學生閱讀資源不足的問題等。
2.定期開展課外閱讀鑒賞交流活動。在學校教育中,課外閱讀教學得不到有效開展的重要原因是: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未能得到應有的“獎勵”和“回報”,在課堂學習中得不到有效展示,因而出現懈怠心理。對此教師需要在學校教育中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鑒賞活動,使學生的閱讀成果、想法在課堂集體環境中得到展示和說明。以此使學生對課外閱讀保持持續的關注,促使其課外閱讀習慣、閱讀素養的融合性發展和進步。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需要教師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教學現狀,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和發展,降低傳統教學問題的消極影響。使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產生更“自然”多樣的興趣,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鋪設重要道路。
參考文獻
[1]朱玲峣. 取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談小學語文課內外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小學時代,2019(12).
[2]管麗.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芻議小學課外閱讀指導[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