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雙琳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現,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中尤為重要是小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小學生正處于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黃金時期,思維邏輯沒有定向,行為方式沒有定型,個人發展剛剛開始。[1]班主任是小學生的班級負責人,學生對班主任的依賴性較強,而小學生的心智還未成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此,班主任對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的影響更明顯,所以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工作中要有意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關鍵詞:良好習慣;班級管理;行為養成
由于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直接影響學習與生活,在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班主任要加強學生對行為習慣的認知,促進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2]管理班級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一個優秀的班級管理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同時開展班級的管理工作,不僅能豎立良好的班級風向,個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全面發展,更有利于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一、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對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意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優秀的班級是需要規則來約束的,規則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又可以有效的促進班級管理效果,這是相輔相成的。[3]小學是學生的行為規范形成的基礎期,如未規范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有效習得,甚至影響學生的進步與發展。良好的習慣可以塑造個人的美好的品質與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會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能夠在實現自我發展,因此加強小學一年級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現狀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學生意志薄弱,跑偏性強,認為小事無所謂的態度,點滴積累就容易產生大問題。養成良好習慣就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意志不強,自律性差,不能有效約束自我,導致行為散漫,極大的影響班級形象,影響學生自我發展,因此班主任要組織班級學生監督,聯合家長來引導督促小學生培養良好習慣。
三、學生行為習慣養成下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1.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是一個過程,需要不斷的對小學生進行強化要求,讓學生感悟,變他律為自律,因此良好的班級氛圍能夠積極的影響學生的習慣養成。教師需要明確養成教育的內容,提出形象、直觀的具體要求,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引導,從而探尋出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
例如;教師可利用板報,對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出要求,形成規則,張貼《小學生日常規范》,采用以導為主,導懲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約束。組織班干部分組開展行為習慣的宣講,引導班級學生積極參與,評定優秀小組,獎勵小紅花,提倡榮譽感,促進小學生爭優爭先,明確哪些行為不可為,從思想上引導小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杜絕惡習衍生。
2.利用思想課堂強化訓練
只說不練假把式,想要將規則實施進行到底,就需要實踐訓練,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就需要不斷的強化訓練,從而促進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發展和形成。在思想課堂上進行講、練、談多方面結合,防止學生出現行為偏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將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里。
例如;在思想課堂上示范行隊禮,要禮貌嚴謹;對待老師要尊敬愛護;課桌上要整齊干凈;保持自己周圍環境衛生;讀寫姿勢要做到,頭正、肩平、身直、足安;樓道樓梯走路慢行,靠右避讓等。一言一行都要規范自己,只有嚴格要求自我,才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推動自我發展,才能肅清班級不良作風,向優秀班級邁進。
3.讓學生自我監督管理
每個小學生都是班里的一份子,更是班級的小主人,因此,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推動自身發展,從而提升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對待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的同學可由班干部加強管理。集體的榮辱與班級里每個人相關,每個人的一點點進步會讓班級獲得榮譽,而個人的問題使班級抹黑,集體榮譽感會促使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例如;明確教室衛生保持分工,人人頭上有責任,自我監督加上班級衛生管理干部檢查,做到座位下沒有垃圾,講臺干凈,黑板有人擦,垃圾有人倒,窗戶明凈等,每月進行評比,值日衛生最好和最差,樹立良好衛生模范,引導班級學生學習。
四、結束語
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累積的過程,行為訓練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需要持之以恒的進行行為規范,從實處入手,從小事做起,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用心去引導。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習與生活,更有利于自我價值實現。
參考文獻
[1]李立超.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方法與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1(09):45.
[2]李蕓.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徑研究[J].中華少年,2020(01):64-65.
[3]陽林.養成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19(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