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地理課程是一門兼具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課程,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綜合性、思想性以及生活性等的特點。初中地理的教學的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內容,學習與學生終生發展有關的地理知識,引導學生能夠從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問題,能夠通過對地理的學習關注到自然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新課改的之后,開始在教育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的能力的培養,注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PBL教學是一種基于問題學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還有助于教師提高其綜合教學素質,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本文主要針對PBL教學模式的內容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PPL教學;地理課堂;初中地理;高校課堂構建
一、PBL教學法
PBL最早是應有與醫學的教育教學中,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方式,并且實現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學生能夠通過問題,主動地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獨自思考,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教學模式。PBL主要的模式是通過意義的建立,設定目標,之后在制定計劃,進行資源的整合,在知識和技能上開始補缺,由此開始展開項目,最后到呈現結果、項目復盤,以達到綜合能力提升的效果。教師在 中是學生知識引導著或者是指導者,指導學生開展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開始轉向師生協作的教學模式。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度低
由于地理的學習不是初中的重點學習學科,教師對地理的學科的教學也不夠重視,教師教學也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沒有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上,只是在課堂上不斷地為學生灌輸機械的知識內容。這就使得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不重視,失去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初中地理課程與高中地理課程具有很大的銜接,因此在初中進行地理的學習可以減輕學生在高中時候的地理學習的難度和壓力。
2.忽略教材的作用,教學課堂沒有與實際相聯系
教師的教學沒有聯系實際,地理具有很強的生活性和實際性,如果在教學中沒有聯系實際情況,缺乏了培養學生學科實用性的意識。同時教師還忽略了教材的作用,隨著教育的改革對教材的內容做了很多內容的更改,主要是為了更好地貼近學生的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對地理教材不重視,認為教材的內容過于基礎,很多內容過于的復雜不利用學生的學習,因此很多教師通常對學生進行地理專題訓練上,使得學生很多基礎知識沒有很好地進行把握。
3.單一的教學方法,課堂內容枯燥乏味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多媒體進入到教育教學中,由于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沒有充分的重視,沒有很好的學習和利用,這就導致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師就認為運用多媒體技術沒什么用,認為通過口述一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只是課堂教學的附屬品。或者是有一部分地理教師過分地依賴多媒體教學以及信息教學,在課堂中利用微課或者教學視頻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處于旁觀的地位,使得學生的課堂成為一種形式,這樣很不利用學生的學習。
三、PBL教學法在地理高效課堂中的應用的策略
1.在課前,教師要注意設計問題內容
PBL要求把學生置于問題情境下,通過對問題的解決,積累生活經驗。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設計的問題,話題和問題要貼近生活。地理的學習是為了實際生活中得到體現,在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前找準合適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設計,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設計的問題也要創設情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符合學生預習的內容。
比如,在開始《天氣與氣候》學習的時候,在預習的時候就要讓去記錄這幾天的天氣情況,以及你知道什么樣的天氣和氣候?在課堂上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臺風登陸的時候的新聞,然后詢問學生知道為什么會形成臺風,為什么風平浪靜的海邊就會出現這樣的天氣情況,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臺風引入課程,通過課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學習。
2.在課上,教師要重視合作學習
PBL教學模式要突出問題為導向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要明確小組合作目標和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在發布英語學習小組任務的時候,學生要明確小組的目標,最好是能夠建立“利益”共同體機制,學生能夠為自己小組的利益而努力奮斗。同時教師在小組學習中要做好引導和指引,在小組進行自主學習的時候可以參與到學生討論中,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要明確問題內容,教師要鼓動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小組合作討論教師要根據學生回答的回答進行評比,并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表述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成果評選最佳小組。
3.在課后,教師要打破單一的課外作業
在地理課結束后,教師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為學生布置需要在網上完成的作業。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微視頻,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提前進行預習,觀看微視頻,對課堂比較難的難點進行復習,鞏固和加深。
4.運用多元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個人反思,從而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思維模式。通過對PBL教學模式的考核,結合評估和反饋,得到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要注意評估的內容是教師、學生和課程內容,而不是單獨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要注意運用多元的評價模式,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解答。教師要合理地利評估結果,根據相應的等級使得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四、結語
總之,PBL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導向,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現狀。無論何種教學模式,教師都應該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現在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的多變和改革都離不開一個中心,即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因此,教師要認識到這個觀念的重要性,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楊寶國.初中地理教學中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1(11):143-144.
[2]任興榮.初中地理課堂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探究[J].學周刊,2021(12):133-134.
[3]陳魯閩.淺談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