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琪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模式不斷推進和發展,學校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時代的飛速發展,因此進行教育改革是必須進行的一項工作。在新課改中,主要是提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和同學、教師之間進行合作交流等的教學方式,倡導學校從學生、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來作為出發點,充分的將學科的優勢發揮出來,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高中的化學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化學是一門集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那么并不能讓學生充分的提高自己的積極性,完全融入到課堂中,所以化學教師要在教學時,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有效教學
新課改的實施,讓傳統的教和學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僅是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同時對于高考也進行相應的改變。所以高中的化學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創設高質量、有效教學的課堂,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能夠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學習、從而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 但是在當前的化學課堂中,有很多教學的模式讓人很是擔憂,比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感覺到現有的教學方式不能完成定制的教學目標;并且學生也認為自己不能明白教師講授的內容,從而也就導致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
一、在高中課堂上提高有效教學的內容
1.主要是以學生來作為主體教學
教師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教學的內容,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參與度不高,因此獲得知識的效率也不高,所以基于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高中的化學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開展有效性的教學活動,也就是教師要在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的前提下,花費較少的時間、精力去完成高效率的教學,也能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深化知識、理解并記憶知識,從而能夠實現學校、教師、學生定制的目標,并且也能夠滿足社會的教育價值。教師需要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創設積極有效的課堂,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生的導師,并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教師要密切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和同學之間探討、交流,提高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和實效性。
2.教師要注重自身的發展
在課堂上,雖然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但是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引導和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自身的發展,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知識,以科學的方式來指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快速的理解知識、學習知識,并且還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從而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學習化學知識并靈活運用化學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二、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策略
1.以教材中的內容為教學的載體,并且創設認知的沖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高中化學課本中的內容為教學的載體,并且根據教學中的內容來創設相關的情景,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課堂中,成為課堂中的主體,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知識的興趣,并且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思維,去學習相關的知識。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講述關于鐵生銹的這部分知識,這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情景,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在課堂上進行實驗并且讓學生觀察實驗的情況,通過實驗來得出最后的結論。教師給學生講述關于稀硝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那么就需要在課堂上進行相關的實驗,將稀硝酸和銅片來組合成實驗,在加入銅片之前,就可以指導學生首先加入較少的碳酸鈉,通過操作過后來觀察現象,讓學生去思考實現中的情況,也就是為什么CO2能夠保護NO不被氧化呢?又比如教師在教學關于原電池這部分內容之后,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制作比較簡單的原電池;比如在學習物質的量這部分內容之后,就可以向學生提問:19毫升水的質量是多少呢?那么在這19毫升的水中又有多少個水分子呢?教師通過這樣的情景創設進行提問,讓學生產生疑惑,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中。
2.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提出、探究問題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改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充分的相信和尊重學生。在我國實行的新課改中,主要是強調教師和學生都要意識到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在教學關于鹽類水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這部分知識來創設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并且從中發現問題(鹽溶液不一定顯中性)與原認知產生沖突。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分析鹽類水解的實質,從而發散學生的思維,那么教師就可以以CH3COONa溶液來作為案例,并且針對這個案例來設置相關的問題:①CH3COONa溶液中到底存在了哪些電離?其中又有哪些電離衡呢?②CH3COONa溶液顯堿性,從這里可以看出什么問題呢?③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c(H+)?教師創設這樣的情景,不僅是可以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和積極性,還能為之后整個化學教學活動的推進和發展提供動力。當高中的學生這些實現和問題進行自主探究之后,還能夠根據交流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又產生新的問題:①鈉離子為什么不會破壞水的電離平衡呢?②怎么來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呢?③學生根據自己進行的相關實驗,會產生怎么將鹽類水解進行界定呢?④當鹽溶液是屬于中性的時候,那么這個時候的鹽就一定會發生水解嗎?學生發現問題,并且根據這些問題再次探究,從而能夠深化知識。
參考文獻
[1]劉小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討[J].高中數理化,2017(16):58.
[2]陳麗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學習題課高效課堂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