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笛賦》《長笛賦》看笛類樂器的音色與審美

2021-07-25 16:15:07祖誠慧玲
歌海 2021年3期
關鍵詞:音樂美學

祖誠慧玲

[摘 要]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其中以音樂為描寫對象的被稱為音樂賦,這些賦既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又是寶貴的音樂史料。宋玉的《笛賦》和馬融的《長笛賦》是描寫笛的音樂賦。笛,身為一件傳統民族樂器,它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通過分析《笛賦》《長笛賦》并結合相關材料,可探尋笛類樂器的古今音色與審美及兩漢時期人們對待笛樂的審美情趣。

[關鍵詞]《笛賦》;《長笛賦》;音樂美學;以悲為美

笛,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樂器,它究竟是何時產生的,學界一直沒有得到完全統一的結論,并且早期的竹笛、胡笛和古簫等由于年代久遠,史料記載模糊,因此人們總將它們混淆,歷來學者們對其多有研究但仍存疑義。隨著音樂考古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見到了許多古代笛的真實面貌,如河南舞陽的賈湖骨笛、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的笛以及湖北隨縣曾侯乙墓的兩支篪等,通過對它們的發掘與研究,我們可以確定竹笛至晚出現于戰國時期,并已在當時社會上流行起來。但當時的笛與我們今人手中的笛卻有著不少區別,于是筆者不禁思索:兩千多年前笛所奏出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聲音?當時的人們又是如何看待笛所發出的樂音的呢?

文學和歷史與藝術總是相通的,雖然由于年代久遠,我們已經無法完全還原當時的笛,但從描寫笛的樂賦中我們還可以追尋到許多蛛絲馬跡。通過對《笛賦》《長笛賦》這兩篇兩千多年前描寫當時的笛的音樂賦以及相關文獻,可窺探楚漢時期①笛類樂器的音色與審美。

古代文人多通曉音律,也促進了宋玉的《笛賦》、馬融的《長笛賦》、王褒的《洞簫賦》等許多描寫音樂的賦得以流傳下來。這些音樂賦既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又是寶貴的音樂史料。從這些音樂賦中,我們能夠解讀出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古代音樂面貌,使我們可以去試圖還原我們所未知的古代音樂。

一、食舉雍徹,勸侑君子——笛與人

(一)笛的音色

問起現在笛的音色,人們一般都會用“清脆悅耳”“清遠悠揚”等詞語來形容笛聲。但如前文所述,古代的笛與現在的笛在形制上卻并不完全一樣。現在我們手中的笛,通常都是由一根竹管制成,然后將竹管去節,中間挖空形成內膛,外部為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并且在吹孔上端的笛管內部還裝有一個用軟木制成的笛塞。此外,現在的笛一般還會把魚線等較為結實的細線纏于笛身外面,這些線被稱為扎線,它們一是為了保護笛身不易受到破壞,二是為了美觀。并且現在制笛者們還通常會在笛身的兩端鑲上用牛角、牛骨、象牙或玉石等制作的鑲頭。此外,制笛者們還喜歡將詩詞歌賦刻在笛身上,這本身就是體現中國樂器制作的一種傳統,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文人的雅致情趣。

不光是在古代,現在的笛種類也有很多。如果從音域上劃分,則笛子通常可以分為曲笛①和梆笛②兩種。曲笛的音色厚實而柔和、圓潤而秀麗,梆笛的音色則明亮而高亢、清脆而悠揚,它們分別作為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笛的一種,各具特色,并無孰優孰劣之分。那么,兩漢時期的笛具有的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音色呢?

《笛賦》在描寫笛聲的時候說:(嚴春、午子吹笛)時而低吟《清商》,時而淺唱《流徵》,時而高歌《伐檀》,時而詠嘆《孤子》,并以此來抒發長期積攢在內心的幽思,傾述心中所郁積的苦悶。在章樵的注里,“清商”“流徵”“伐檀”“孤子”都為歌曲名,且它們的曲調都凄清悲涼。接著文中又說,笛子吹出的幽怨之聲,實在是太過悲傷了,仿佛蘊含著無盡的苦悶與哀愁,(那哀愁)猶如婦人失去丈夫,又好比自己的幼子夭亡。笛聲平緩的時候,能表現出很細微的悲痛,這痛苦就好像是分散在腸子與肌膚的紋理里一般無處不在。《孟子》中,將“鰥寡孤獨”四類人稱之為“窮民”,意指困苦的人。失去丈夫謂之寡,失去兒子謂之獨,在這里,宋玉將笛子所奏出的哀怨之音用人一生中所能遇見的最悲痛的事情來比喻,并且說痛苦有如分散在腸子及肌膚的每一寸紋理之中。在充分展現了他文筆精妙的同時也能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笛樂的悲傷。在后文中,他也繼續描寫笛聲激昂時,像是能沖破云霄,如壯士不得志,憤激不平。吹奏起樂曲的話,有時笛聲委婉、曲折、纏綿,就像是山坡上狹窄綿延的羊腸小道;有時笛聲奔放,好比疾馳的駿馬。使用琴瑟和節板(伴奏),來盡情表達內心中的想法。笛聲能激發人的剛毅勇武,還能化解人的苦悶哀愁。笛聲宏亮有力時,好像在呵斥威猛的將領,又如在怒吼尊貴的天神太一。笛聲低回婉轉時,猶如緩緩流淌的溪水,讓人感到悲傷,內心的憂郁情緒全都爭相涌出。這些語句,都體現了笛音色的變化,不光是“悲”,笛子這一樂器使“悲”也有了各式各樣的變化,并且不但能體現“悲”,亦能化解“悲”,讓人們對笛這一看似質樸無比,卻又神秘莫測的樂器產生深深的喜愛之情。

這一段主要描寫了笛聲的千變萬化及其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在宋玉筆下,笛聲被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從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笛的音色也像具有魔法般變幻無窮,時高時低,并且具有很高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吹笛人還是聽笛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這悠揚的笛聲中。笛,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愛笛之人心靈的寄托。

而在《長笛賦》中,對笛聲的描寫不但絲毫沒有遜色,甚至還略勝一籌,馬融先是將笛聲比作是令人喜愛的姹紫嫣紅的鮮花,又將它比喻為散涌漫流的波瀾;一會似長著繽紛羽毛的眾鳥齊鳴,一會又似雷聲震天駭地。隨后他說,如果要把聽見的聲音全都按照不同的形狀描寫出來的話,那么笛聲的形狀便像是流水,又像是飛雁。任波搖蕩,大雁以翮撫水。鴻雁遠去而旋復回翔聚集,眾聲郁積競出,宏大四布。曲之始終節度有方。強弱增減帶有層次,節奏快慢富有韻律。聲音在低微中顯得纖細,輕微到若有若無,余音沉滯欲絕,中間聲音稍息曲調改變。緩吹聲音則細微得好像聽不見一般,猛吹聲音則突然變得高亢。這些描寫細致入微,使人讀到此處便有如笛聲在耳畔回響。笛聲紛繁復雜,似乎可以模仿自然界中的一切聲音,這是其他樂器無法做到的,同時笛子音色的簡易卻多變也契合了中國古代認為音樂可以通天地之氣的“天人合一”的音樂審美思想。

在描寫笛曲時,他說:笛聲或如繩子結而不散,或閑緩而寬容。簫管鐘磬等樂器都難與笛子相比較,笛子將宣通八方來風,然后等到律呂和諧,聲成五降。曲終樂止,笛聲便漸漸微弱然后再度響起,亦猶如是琴弦的余音。手指繁復地捻動,猶如梳齒一樣密集。待到笛曲將終,聲音變得急切而激烈,有如蜂聚蟻集般簇動。然后所有的聲音都聚集在一起,一直響徹笛曲之終。暫時休息過后,(吹笛者)又接著用雜曲做間奏,使聽眾的內心為之動搖。笛曲剛開始的時候聲音舒緩、安詳從容,轉而惆悵哀怨,低微猶如少女哀嘆。一時之間,它像迅急求索,忽近忽遠;一會兒又像登高長嘯,若高若低。紛然糾結,盤屈搖動。手指沿著笛孔移動,開始進行各種節奏的變化,聲音便如切如磋,狀似流水,互相沖撞奔流涌動,使五音相互交換。手指摧捽按捺,遞相交錯變化,便使悲哀的商音變為激昂的羽音,又復由徵音變回商音,每一種變調都做得盡善盡美。從這一段的描寫中,我們可以讀出笛子演奏樂曲時的音色,并且隨著演奏者的技巧,笛聲的韻味便會更上一層樓。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無法得知當時演奏笛子的具體方法,但通過賦中對演奏者手指的律動、聲音時高時低、時緩時急的描寫,以及對樂曲來回轉調的描述,我們都可以知道當時樂人的笛子演奏技術已經十分高超。

《長笛賦》中,馬融用了如此之大的篇幅去描寫笛的音色,除了表現出馬融對笛的喜愛和他文學造詣之高以外,也充分體現出了笛的音色之妙。筆者想,如果不是笛能奏出各種各樣精美絕倫的音樂的話,即使是腹中再多筆墨的馬融大儒也是無法寫出如此燦爛輝煌的優秀文學作品的吧。并且,竹笛是由天然的竹子制成,在此基礎上加上人的氣息,產生出來的聲音便猶如天籟般扣人心弦、美妙動聽,似能聯結溝通天與人,調和天地之氣,招致眾神,這更是符合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音樂審美的追求。

(二)笛的社會地位

竹笛一直以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又是我們民族氣質的展現。它一方面作為樂器,在我們的民族音樂中一直具有重要的、無可替代的地位,另一方面它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及愛笛之人的精神寄托。

我國曾一直流傳有古琴曲《梅花三弄》本出自晉代桓伊所作笛曲的說法。在《世說新語》中,也一直流傳著東晉名士王徽之與有“笛圣”之稱的音樂家桓伊之間的故事。這是兩位風流名士相互傾慕已久,偶然陌路相遇卻只以音樂相應酬,從頭至尾不通一言的佳話。今天從《梅花三弄》的琴曲弦韻中,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早期笛奏《梅花三弄》的藝術神韻,在晉代,這種神韻便是由笛來實現的;而由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雙篪,盡管我們無法再聽到它真實的演奏,但是從它與編鐘、編磬和其他百余種樂器一起出土的陣容和氣勢上,也可以使我們想象出笛在當時的宮廷樂隊家族中的功能與地位;在唐代,還有唐玄宗曾在上朝時也不忘在衣服中懷笛構曲的故事。一國之君既如此愛笛,可見笛子在當時社會上的影響力極大。此外,在詩歌藝術興盛的唐朝,笛也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意象頻繁出現在唐代的詩詞歌賦中。光是題目含有“笛”字的作品就已經數不勝數,其中比較出名的有高適的《塞上聽吹笛》、杜甫的《吹笛》、李白的《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等,這些唐詩足以證明笛在當時社會上的流行。并且,笛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一種詩歌中所包含的意象,思念靠笛,送別靠笛,歡樂是笛,愁緒也是笛。在人們的眼里,笛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件簡單的樂器,而是成為了能夠寄托自己思念的存在,可見笛對人們的影響之深。

“笛奏龍吟水,簫鳴鳳下空。”①小小的一把竹笛,寄托了我國歷代文人墨客心中無限的感慨,飽含了人們深深的感情,這些均說明了笛不僅在宮廷和社會的音樂表演中,亦在人們的心理和精神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而在現代,笛更是成為了我們的音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樂器。尤其是在近些年里,笛的發展可以說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笛子的音色本身就非常具有穿透力,在中國民族樂團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帶動整個樂團。并且笛子的表現力非常廣,它既可以極其生動地模仿馬蹄鳥鳴,又可以輕松自如地模仿涓涓細水,亦或是波濤洶涌,這些都是其他樂器所望塵莫及的。此外,笛子的音色有時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它的制作材料和工藝都得天獨厚,可以說是一件匯集了天地靈氣的樂器。笛,能夠凈化我們嘈雜的靈魂,使我們的內心重新回歸自然,不忘初心,極致用心,也許這幾千年傳承的足跡就是笛子告訴我們的“道中有道”的絕妙獨白。

比起古琴等其他中國傳統樂器,笛確實顯得有些粗糙,雖然現在對制笛技術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的要求,但無論如何它都是截竹鑿孔而成。但正因為它的制作之簡,想把它做好、演奏好便需要看制笛者與演奏者的功力了。并且,笛并非是“一吹即響”,大部分第一次拿到笛子的人,都無法直接吹出較為通透的聲音,即使是專業的笛子演奏家,在新拿到一把笛子的時候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只有在自己和笛子“脾氣相通”之后,才能隨心所欲奏出自己想要的樂音來。

筆者認為,笛子既“簡”亦“難”。笛子正是由于它的簡單,才創造出在中華民族持續了數千年的笛文化,并且從笛自身能夠引發出許多做人的道理。因此無論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笛,都作為一件在我們社會音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樂器而存在著,并且它依然在成長著,一直連接到未來。

(三)笛的音樂教化功能

《樂記·樂施篇》中說:“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綴淫也。”②意思是說,“樂”是為了進行德行的教化;“禮”是為了制止“好惡的無節”。《晉書·樂志》中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傾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說明音樂中的“五音”能夠把握人的個性與行為。即從我國古代開始,學者們便開始認為音樂對我們人類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了。

縱觀古代歷史,歷代的統治者們或是發揚音樂,或是抑制音樂,無論對音樂持有何種態度都與他們的統治有關,但禮樂治國的理念一直影響著歷朝歷代。那么笛在楚漢時期又有著什么樣的一種功能定位呢?我們不妨來看《長笛賦》中的記載:

挑截本末,規摹彟矩。夔襄比律,子埜協呂。十二畢具,黃鍾為主。撟揉斤械,剸掞度擬。锪硐隤墜,程表朱里。定名曰笛,以觀賢士。陳于東階,八音俱起。食舉雍徹,勸侑君子。

這段話說的是笛的制作方法:將伐下的竹截去根莖,按照尺寸裁成長短。像大音樂家夔、師襄一樣依次定好六律,像師曠一樣協和六呂。十二律呂全部具備,以律呂之長黃鐘為主,將輕微彎曲的地方用火烤直,用斧子把多余的地方斬去,然后按照不同長短截去尖銳的部分。鑿開孔眼,磨光打滑,讓竹屑墜落,表面不加修飾,在內壁涂染朱漆,起名為笛,以此來觀察賢能之士。把樂器都陳列在東邊的臺階上,笛聲如八音雜奏般清美,當天子進食的時候則奏《雍》,徹食亦奏樂,以此來勸侑君子。其中,“以觀賢士”和“勸侑君子”兩句十分引人注意。為什么笛可以用來觀察賢士規勸君子呢?《文選》六臣注云:“以其滌穢故可觀士。”“采竹于山,制之于匠人,然后定名曰笛也,謂有清雅之音,故可觀賢士之志。”“八音俱起,謂笛聲清美如八音雜奏;食舉雍徹謂,歌雍詩以撤;食,謂畢而去食也,言笛中亦有此詩曲,故也以此以勸君子。”應劭的《風俗通義》云:“武帝時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滌也。所以蕩滌邪穢,納之雅正也。”①并且,《樂書》中也有類似的描述:“笛之滌也,可以滌蕩邪氣出揚正聲,七孔,下調,漢部用之。蓋古之造笛,剪云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所以滌蕩邪氣,出揚正聲者也,其制可謂善矣。”在這里,他們都提到了笛的名稱與音色。就名稱來看,漢時人們認為笛有祛除邪惡污穢,使人規范的寓意,這使笛被賦予了治國安邦的神圣愿望。而笛“滌蕩邪氣”和“滌邪穢”的內涵,也與中國古代宮廷雅樂的功能殊途同歸。再提到音色,他們認為,笛所奏出的是“清雅之音”,因此也可以用來勸助君子。

我們再來看看《笛賦》中的“亂”:

亂曰:芳林皓干,有奇寶兮;博人通明,樂斯道兮。般衍瀾漫,終不老兮;雙枝閑麗,貌甚好兮。八音和調,成稟受兮;善善不衰,為世保兮。絕鄭之遺,離南楚兮;美風洋洋,而暢茂兮。嘉樂悠長,俟賢士兮;鹿鳴萋萋,思我友兮。安心隱志,可長久兮。

這一段是《笛賦》的尾聲,也是宋玉對整首賦的總結。其中他寫到笛聲美善雅正、魅力永世不衰,既禁絕了鄭國的靡靡之音,又遠離了南楚的蠻夷鄙調。“俟賢士”“思我友”一方面寫出了作者自身等待賢士、期盼友人的情感,另一方面則也體現出了對笛樂“雅正”的贊美。在尾聲里,宋玉將整首辭賦在詠物的基礎上表現了笛樂對人與社會統治的重要功用,和能使人安心隱志的音樂效果,極力贊美了體現禮義的雅樂,強烈斥責了使人淫靡的鄭聲,表現出了笛樂的教化作用和禮儀之邦應有的風采,同時也展現了自己高尚的精神品質。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馬融還是宋玉,二人在賦中均認為笛所奏出的音樂是清美的,是與鄭聲相對的“雅正之音”,具有祛除邪惡污穢、勸誡君子的教化作用。

二、觀法節奏,察變句投——笛樂中的美學

(一)笛樂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蔡仲德在《中國音樂美學史》中說到:“樂賦是文學,是藝術,而非理論著作,但各賦之序及賦文本身有時也涉及某些理論問題,具有一定美學意義。”②而馬融的《長笛賦》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后漢書·馬融傳》載:“(馬融)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說的是馬融十分擅長演奏古琴,并且喜歡吹奏笛子,他的性情放達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禮節。在他所居住的房屋里放置的器物服飾等,多帶有奢侈講究的裝飾。他曾坐在高堂上,掛著紗帳,前面教授學生,后面卻排列著女樂歌舞,他的學生們都按照順序傳習他的學說,很少有人會登堂入室。就是這樣一個“不拘儒者之節”、生性放達的經學家馬融為笛作賦,可見他對音樂以及笛的喜愛。馬融還在文中說,聽笛曲在音樂中節奏可以觀察法度,看歌詞在曲中的句讀可以探知變化,從而知曉禮制法度的不可逾越;聽小曲,則遠思古人,在愴惻憂勞的樂聲中陶冶其情志,從而感到要時刻憂患而不能閑居獨處。并且,他還直接將笛樂與百家思想聯系在一起。在馬融筆下,笛樂不僅僅是一種令人放松娛樂的藝術,而是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性,音樂從此能夠引領人走向禮法。這些關于音樂欣賞的描寫都是前人之所未及的。

在《長笛賦》結尾之前,馬融還提到了“制笛之簡”。他說,上古伏羲創造了琴,神農制造了瑟,女媧研造了笙簧,暴辛做成了陶塤,堯時的共工調和鐘聲,舜時的叔整理鐘磬。他們沒有一個不是要去銷镕金屬,研磨玉石,畫上花紋和圖案,再弄圓敲擊,取木和土,雕玉琢石,刻木鏤金,鉆孔修鑿,極工盡巧,花費許多時日,然后才能成為樂器,發出我們所聽到的樂音。唯有笛子因其天生之姿,不用改變它本身的材質,砍伐后稍加制作便可吹奏,其聲即高明如此。這就符合《周易》中所說的簡易之道,正是賢明之人的不畏繁劇而成大業的原因。韓康伯注:“天地之道,不為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故曰易簡。”“不為”與“不勞”,即自然而然,不用人去費心勞作。人如果能夠效法乾之易、坤之簡,則可以做到“易知”“易從”“有親”“有功”,進而崇德廣業。由此可見,如果一件東西做到了簡易,就等同掌握了天下之理。《文選》六臣注,翰曰:“為國之體,尚其簡易,故賢人不為繁華以儉素為業,志將為國愛人濟物。”意也如此。

同樣,在宋玉的《笛賦》中也蘊含了一定的音樂美學思想。盡管宋玉是一個楚人,但他卻深受北方的儒家思想影響。他認為,用竹笛演奏的樂曲具有禁淫御暴的教化功能,這正是符合孔子音樂美學思想的。并且他在“亂”辭中寫到:“八音和調,成稟受兮;善善不衰,為世保兮。絕鄭之遺,離南楚兮;美風洋洋,而暢茂兮。嘉樂悠長,俟賢士兮;鹿鳴萋萋,思我友兮。”①這段話表明他認為笛可以和八音相互配合,并且笛聲中既沒有摻雜鄭國的靡靡之音,也沒有留下南楚的蠻夷之聲,因此笛所奏出的音樂是“嘉樂”,是可以用來“俟賢士”的,這也體現出了笛樂中具有符合儒家傳統好雅樂、惡鄭聲的音樂美學思想。

因此,通過《笛賦》《長笛賦》,我們可以讀出,漢時人們的音樂審美都是與儒家所倡導的善與美、仁與樂所統一的,而笛樂中所蘊含的,也正是這種美學理念。除此之外,還有前文提到過的“以悲為美”的審美情趣也始終貫穿著漢魏六朝時的音樂與文化。

(二)兩漢時期人們的音樂觀

兩漢時期,音樂審美的意蘊豐富多彩,其中“以悲為美”與“以和為美”是兩種非常突出的音樂美學思想。自古以來,音樂在很大程度受社會文化思想的影響。秦滅六國,完成了歷史性的大轉折,建立了自己的一統天下,然而短短數十年后,這一切便都土崩瓦解。于是,如何避免重蹈秦的覆轍,使自己的朝代能夠長治久安便成了歷朝歷代的君主及謀士們所思考的事情。于是,為“使天下無土崩之勢”,他們先是采用了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然而到了漢武帝時,國家內部產生的矛盾使得他不得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以董仲舒為代表的定于一尊的儒家也并不僅僅是先秦時的孔孟之儒,而是兼采道、法、名家的新儒家。于是,人們受儒、道兩家思想影響深遠,當時的音樂也開始漸漸符合儒、道兩家所提倡的音樂觀。而漢魏六朝的詩詞歌賦,特別是漢賦中的音樂美學思想,明顯是傳承了儒家的禮樂教化思想,突出了音樂在政治中的教化作用。

錢鐘書在《管錐編》中說:“奏樂以生悲為善音,聽樂以能悲為知音,漢魏六朝,風尚如斯。”②他認為其原因在于人感受美物,輒有“覺胸隱然痛,心怦然躍,背如冷水澆,眶有熱淚滋等種種反應”。③錢鐘書說,這是一種以美感與痛感相連的心理現象,也就是從一般美學的角度來看“知音者樂而悲之”,而兩漢時期人之所以產生此種意識與觀念,則與他們的生活實踐有關,更與音樂實踐所引起的音樂審美意識的變化有關。正如徐國榮先生所解釋“自先秦以來,樂聲一直以哀音為高,因為哀音更能動人,使人在強烈的情緒激動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釋放,獲得對感性生命意義的直接體悟,后世的中外美學和心理學一直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哀感的動人力量”。④因此在兩漢時期,人們在對音樂與文學的審美過程中都產生了一種“以悲為美”的審美思潮。他們喜歡“哀聲”,在《長笛賦》中,也有“哀聲五降”的描述。也正如前文所述,在《笛賦》和《長笛賦》中,都有很多篇幅描寫了竹子生長環境之悲苦,以及笛音色的哀怨惆悵,筆者在此便不再重復。

那么,以“和”為美又是什么呢?儒家注重“中庸”,強調“和”。以“和”為美的美學觀念一直貫穿著整個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從春秋戰國時期便一直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中國人到了兩漢,更是將儒家思想中的“和”理念根深蒂固了下來,于是,不光是在生活中,這種思想同時也深深滲入了當時的音樂文化里,形成了一種以“和”為美的音樂審美思想。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這樣提到:“‘和如五味的調和,八音的和諧,一定要有水、火、醬、醋各種不同的材料才能調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長短、疾徐各種不同的聲調才能使樂曲和諧。”③而笛本身極富創造力和表現性的特點就符合了使樂曲和諧的條件。高如鴻雁之掠天,低如海洋之深沉,疾如快馬之奔騰,緩如飄渺之云煙。笛的音色如魔法般變幻莫測,卻又萬變不離其宗,此外,加上笛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式都符合中國人一直以來的審美情趣,于是笛便成為了一種符合“和”理念的樂器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三、結語

“賦”這種文體豐富多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選題千變萬化,無論是藝術形式還是思想內容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音樂賦又尤具風韻,它獨到的形式除了能夠生動、形象地描寫音樂的內容之外,還包含了作者本身的風格情趣以及時代特征。因此,《笛賦》和《長笛賦》中音樂美學的思想也是不容忽視的,而宋玉和馬融兩位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學者將寫笛之賦賦予一定的美學內涵也能夠體現出當時笛在社會上的音樂地位以及人們對它的喜愛。

笛作為一種樂器,擁有獨特的音色,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受到人們的喜愛,在樂隊中也起著不可被替代的作用。此外,笛作為一件具有千年歷史的傳統民族樂器,它的身上飽含了太多中國人所獨有的氣質和文化底蘊,是一件富有“靈魂”的樂器。笛的氣質,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有節、有禮,代表了“和”,代表了“清”,它代表著中國人所喜愛、所追求的“君子”的形象。

中國古代社會一直有著“以悲為美”“以和為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審美思想,它們是在中國古代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而笛在一定程度上則糅合了這三種審美觀點,因此笛的魅力便被人們欣賞,并世世代代延續相傳。

古往今來,許多樂器都隨著歷史的長河而流走了,但笛卻一直流傳了下來,并且還在以一種新的活力快速發展著。追往事而思來者,如今我們的歷史研究便是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去試圖找到并還原我們所沒能經歷過的最接近真實的歷史,并將這種結果呈現出來,再去引導我們思考未來。漢時笛的音色,我們現在已經聽不到了,但流傳下來的賦文,卻能夠引領我們回到過去,一品當年笛韻。通過笛形制的變化,我們可以繼續改良我們現在的笛,使它更加具有生命力,從而在中華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并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本文筆者通過對《笛賦》《長笛賦》的解讀,加上自己多年學習笛子的一些經驗,結合已有材料嘗試展現了漢時笛的音色以及人們對此的審美,希望可以讓人們看到當時社會上笛的面貌。

猜你喜歡
音樂美學
感性的體悟 理性的傳達
藝海(2016年12期)2017-01-13 07:32:35
音樂家白居易的雙重音樂美學思想
東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 21:33:03
不可復制的貝多芬
藝術評鑒(2016年19期)2016-12-24 09:09:24
音樂美學的自我覺醒
出版廣角(2016年20期)2016-12-17 16:16:49
音樂現象理解探究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7:04
格拉斯《沙灘上的愛因斯坦》的音樂美學探討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54:51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及其價值的解讀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49:08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
音樂美學視角下的鋼琴即興伴奏
戲劇之家(2016年16期)2016-09-28 10:30:28
淺談音樂藝術中的“美”與“丑”
戲劇之家(2016年10期)2016-06-18 11:53: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免费| 少妇精品在线| 中国毛片网|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99视频全部免费|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久久香蕉国产线|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97se亚洲综合|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思思热精品在线8|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88av在线播放|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丁香婷婷激情网|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在线国产毛片| 亚洲bt欧美bt精品|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中文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欧美色图第一页|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欧美综合成人|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婷婷在线网站|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欧美午夜性视频| 另类综合视频|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精品夜恋影院亚洲欧洲|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国产91av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国产微拍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亚洲乱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