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偉韜
摘 要:互聯網大數據的誕生改變了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了大學生“知識攝取”的過程,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從互聯網大數據融入大學課堂的必然性、互聯網大數據在教學過程中的特性、大數據教學對大學生學習的雙重影響、大數據在大學課堂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幾方面,對互聯網大數據融入大學課堂進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課堂;大數據;人才培養;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1-0012-02
互聯網大數據的誕生改變了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了大學生“知識攝取”的過程,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對互聯網大數據融入大學課堂進行探討。
一、互聯網大數據融入大學課堂的必然性
大學生群體是新時代的生力軍,是實現中國夢的后備人才。大學生站在時代浪潮的前沿,對新事物的理解程度通常會超出人們的預想。因此,高校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引入大學課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喜歡明了的、系統的、極具導向性的“知識”,而互聯網大數據教學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將零散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因此,教師將互聯網大數據融入大學課堂,符合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是理想的選擇之一。
二、互聯網大數據在教學過程中的特性
互聯網大數據教學具有以下特性:一是直觀性,二是便捷性,三是均衡性。
1.互聯網大數據教學的直觀性
互聯網大數據能全方位囊括大學生所需的各方面的知識,直觀地將其所需的知識進行分類列舉,簡化了大學生攝取知識的過程。而且大量的知識以直觀易懂的形態進入大學生的思維,能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利用大數據教學的直觀性,能使抽象的知識更加具象化,更易于大學生理解。
2.互聯網大數據教學的便捷性
互聯網大數據教學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了無盡的便利。大數據所包含的知識內容范圍廣、種類多,真正實現了“大數據在手,學知識不愁”。當大學生鉆研課題陷入死胡同之時,稍微參考大數據中的名家理論與其他觀點,再結合自身的思考,便能輕易地解決思維固化、“鉆牛角尖”等課題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互聯網大數據教學能夠真正意義上便利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且互聯網大數據教學簡化了教師的日常工作,教師不必再為準備課題而翻遍圖書館藏書,深夜挖掘知識的深層內涵。大數據節約了教師查閱資料的時間,促進了教師思維與課題知識的進一步融合。
3.互聯網大數據教學具有均衡性
互聯網大數據是均衡的、平等的、面向大眾的,它包容所有人,對所有人開放。每個大學生的個性不同,不少大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害怕給教師添麻煩,不愿開口詢問,甚至不愿問同學,這便導致其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其學習進步。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即使大學生不愿課后與教師一起討論問題,也能在大數據中搜索到有價值的內容,進而很好地解決問題。
三、大數據教學對大學生學習的雙重影響
1.大數據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
任何客觀存在的事物都具有雙面性,教師必須客觀地、全面地看待大數據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區別,結合二者各自的優勢,做到“在繼承中創新”。大學生通常更注重學習結果,他們中的不少人曾發問:“如何才能走最短的路獲取最好的成效?”其實,大學生正處在走進課堂和步入社會的邊緣,其思維較為多元,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對成熟,崇尚自由,并喜歡主動探究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具有絕對的掌控權,因此傳統教學模式更適合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傳統課堂更注重耳濡目染的“熏陶”,過程冗長,需要青少年持續地攝取知識才能獲得良好的結果,這與大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明顯脫節。因此,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不少大學生產生了消極心理與厭學情緒,直接導致其自身的整體綜合素質不斷下降。大學生不愿被動接受知識,喜歡創新,喜歡提出具有個性的問題,不喜歡一些標準答案,這容易讓其產生“大學學習僅為應付考試”的不良心理。大數據教學則不然,大數據教學更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影響下,大學的課堂環境更加開放,大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他們可以隨時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而且大學生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心智及責任觀念,幾乎不會在課上故意發表擾亂教師和同學思維的言論。因此,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互聯網大數據影響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更加適合大學生群體。
2.互聯網大數據對大學課堂的積極影響
大數據教學將知識具象化的同時,便捷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了大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以其特有的直觀性、便捷性與均衡性,在大學教學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學方式的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互聯網大數據無時無刻不在彰顯其得天獨厚的魅力,但教師和大學生在享受它的優越性時,必須了解它所存在的弊端。
3.互聯網大數據對大學課堂的消極影響
調研發現,大數據教學容易使部分大學生產生惰性。雖說大學生的心智已經成熟,但其群體極容易被互聯網大數據的便捷性所迷惑,甚至個別大學生被其中包含的不良信息所蒙蔽。教師在課堂上過度使用互聯網大數據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大學生思維不集中。而且,有的大學生容易利用大數據找“捷徑”,形成一些不良行為。
四、大數據在大學課堂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教學走入了各大高校課堂,教師對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也愈發熟練,但仍然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1)很難真正意義上將大數據中的知識與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深度鏈接。教師應用大數據教學時,有時很難尋找到真正適合該課題的資料,仍存在著課上資料與教學內容脫節的情況。(2)很難真正意義上掌控課堂節奏。當大學生的思維不斷發散的時候,教師很難將課堂帶回自身所預定的節奏之中。比如在公共課教學中,這一點體現得更加明顯,不少大學生在踴躍發言的同時,難免會進行私下“討論”,并且為了印證自身的觀點甚至在課堂上私自查詢資料,這些都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3)很難真正意義上引起大學生的興趣。每個個體的思維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要想在大數據中搜索出多數大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十分困難,這就導致互聯網大數據教學無法發揮自身的優勢。以上這些問題,還需要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如今,互聯網大數據教學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相較于傳統教學已有了極大的飛躍。因此,教師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不斷思考,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