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
摘 要: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以班級管理為抓手培育學生文化自信,需要明確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不忘本來,吸收外來。教師要改變觀念,提升自身文化自覺和文化素養;培養學生“讀好書、多讀書”習慣;豐富誦讀經典活動;開展文化體驗與實踐活動。
關鍵詞:班級管理;文化自信;學習習慣;愛國情懷
中圖分類號:G451.6;G6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1-0046-0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并反復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绷暯娇倳涍€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休戚與共、血脈相連的重要紐帶?!钡S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展,部分初中生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出現崇拜西方文化、漠視中華文化、缺乏文化自信的現象,如喜歡過西方節日等??梢姡嘤龑W生文化自信不僅是當前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以班級管理為抓手培育學生文化自信,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
一、班級管理中培育文化自信的原則
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不只是“管人”,更重要的是“在管中育人”,以促進學生成長,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優秀人才。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培育文化自信,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立德樹人
(1)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認同層次,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層次、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水平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智能基礎,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文化自信的接受、理解和踐行。在培育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認同層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又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還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適切的培育方式和方法。如通過讀書活動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要求學生閱讀不同的書籍;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閱讀比賽活動。(2)以文化人,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文化自信培育的全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雜志上發表的重要文章《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中指出:“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給他們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边@一論述再次強調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班級管理中培育學生文化自信是青少年教育的組成部分,教師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滋養學生,提升學生文化素質和修養,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2.潛移默化,循序漸進
在班級管理中培育文化自信,要順應人的思想形成和發展規律,遵循“漸次發展”規律,將文化自信融入班級管理中,以潛移默化和循序漸進的狀態進行。如要求學生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中高唱國歌,在參觀蘇州博物館時感受對蘇州園林的繼承、發展和創新。這種過程,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種過程,是和風細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不擾人,不聲張。這種過程需要創設氛圍,寓教于無形,使學生在無明顯覺察的情況下,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和熏陶。文以載道,寓教于學,抓早讀、自習課、班會課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以文化人,寓教于樂,抓班風建設和社會實踐活動以習“修身之道”和“處世之道”。這種過程需要注意適情、適時、適度,點滴入土,促進學生文化自信的良性循環發展。學生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認知、文化認同、文化踐行的反復循環中發展的。文化自信的培育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因勢利導,擇機而發。
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中培育學生文化自信,也需要通過必要的灌輸培育學生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讓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離不開必要的灌輸,但這不等于搞填鴨式的‘硬灌輸。要注重啟發式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p>
3.不忘本來,吸收外來
(1)不忘本來。班級管理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是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及其內涵、不忘本來為基礎。“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眲|教授在《西南聯大國文課》一書導言中要讀者不要忘記:“如果中華民族真的想浴火重生,真的想‘貞下起元,乃至真的想自由自主,以從眼下的可怕廢墟中走出,那么,我們就必須像西南聯大的前賢那樣,永遠帶著敬畏之心與珍惜之情,來呵護、闡發和弘揚自家的文化傳統?!痹谂嘤幕孕胖胁煌覀兊摹氨緛怼保劝┐缶畹膬炐銈鹘y文化這個源頭,也涵蓋了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鮮明獨特、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和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了解、接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懂得、理解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引導學生認識、理解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之治等,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方向的體現,能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吸收外來。在班級管理中的文化自信培育,要求在培育文化自信中,“以開放的胸襟和態度科學對待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通過自覺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選擇實現對他國文明的吸收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