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艷
新時期國家提出了五育并舉的教育思想,需要將體育和德育兩者進行有效的融合,構建綜合性的授課體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一定的教學支撐。因此,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本著融合性的原則,在組織常規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對具體的德育目標進行明確。然后,根據學生的素質建設需求,加強德育舉措的規范性落實。下面主要圍繞德體共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舉措展開有效的分析。
在開展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本著德體共育的原則,就具體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行創新。在開展常規體育教學和訓練的同時,合理地滲透德育,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1 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分析
在校學習期間,學生除了獲得豐富充實的理論知識內容外,更要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小學階段開展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順應新時期的發展理念,本著德體共育的教學原則,對具體的授課方法和戰略舉措進行有效更新。在體育教學領域合理滲透德育思想,加強德育舉措的規范性落實,不僅能夠改善課堂環境,讓體育課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形成端正的運動觀念,并產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心理,支撐學生自主高效地完成相關體育運動,實現學生運動素養的有效形成。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實現學生整體堅韌品格的有效形成。從而促進素質課改實現深層次的落實,讓小學階段的體育教育事業呈現出全新的發展面貌。
2 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需要注意的問題
2.1 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
在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和組織,對學生逐漸進行負荷強度的訓練,提升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進行教學訓練之前,可以對學生的身體機能進行針對性的評測,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之后,立足教材合理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對教學活動的難易程度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逐漸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如進行實心球雙手投擲訓練,在教學中,教師將體育運動拆分成各個動作,引導學生進行漸進的訓練,逐步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通過教學內容安排,在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實現對學生的科學合理的訓練,同時這樣的訓練強化了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力習慣特點,對技術動作進行相應的改進,能夠更好地掌握其中的動作技巧。
2.2 注重個體差異
體育教學的活動范圍比較大,學生處于活動狀態,容易出現不可控的因素,存在教學難度大的問題。在組織體育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差異,盡量去觀察每個學生的不同表現,做到因人而異開展教學,比如,一項體育運動的講解,對于規則意識或者紀律意識差的學生則要強調該運動的紀律和規則意識,對于意志力差的學生,則要強調該運動要有足夠的意志力才能完成,希望學生去堅持完成等。對每個學生的評價也要有差異性,以實現育人為目的,不要評價一刀切,使學生感受不到教師對他的關注。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志品質結合起來,利用課堂組織教法中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在進行體育教時,如果不注意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陷入枯燥的技能訓練理論接收之中,很難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 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分析
3.1 文化導入,培養正確的運動觀念
在德體共育的教育方針指導下,體育教師需要從文化層面進行有效的發掘。并將其規范性地導入到體育課堂上,讓學生在了解體育文化的同時,能夠端正自身對體育課程的看法和態度,并以規范嚴謹的態度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活動當中。比如,在針對足球這一運動項目組織體育課教學時,作為體育教師需要本著健康第一的授課原則,搜集足球與健康相關的文化素材讓學生對這一項目在實現自身身心健康成長方面所具有的助力作用,形成準確的認識。并加強對足球起源、發展以及相關文化的整理,將現代足球項目與古代傳統蹴輞項目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更加全面、系統的文化知識,也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其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項目實踐和學習活動當中。
3.2 情境創設,夯實運動技能基礎
在體育課授課領域,教師需要在情境創設方面進行優化,從而為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夠促使學生在情境觀察的過程中,有效地掌握相關運動技能,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促使學生以規范性的態度參與到體育課的學習和訓練當中。比如,在針對跳高這一項目組織教學期間,則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的方式對跳高的運動要領進行分模塊展示。然后突出重點,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自主參與到訓練當中,實現動作的不斷規范與完善。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情境的方式為學生播放相關的運動視頻,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加強與體育項目有關的戰術、戰略方案,以及具體的規則內容的掌握,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并規范處理自身在體育訓練方面的行為表現。
3.3 合作訓練,提高團隊配合意識
團隊配合意識是德育領域的重要教育目標。在開展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本著德體共育的原則,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課堂的組織形式進行合理的調整。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小組配合的方式完成相關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對團隊意識形成正確的認知。并通過團隊之間的有效配合高整體的默契度,實現班級凝聚感的有效形成。比如,在針對排球這一項目組織教學時,則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通過模擬對抗的方式完成相關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懂得團隊配合的重要性,并在對抗訓練活動中認識到自身在排球項目領域存在的薄弱之處,積極學習對方優秀的運動方法,提高整體的運動水平。
3.4 素質訓練,提高綜合品格素養
在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德體共育為戰略思想,對具體的訓練形式進行創新。在組織常規體育教學的同時,也要注重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的規范性。讓學生在參與訓練的過程中,能夠實現自身品格的有效建設,讓學生形成堅毅堅韌的優秀品格。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學校所具有的教育資源和載體,設置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眾人翻墻、拔河等拓展活動,以此來強化學生的道德品質建設。
3.5 以賽促學,激發體育運動精神
在具體實施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踐行以賽促學的思想理念,根據具體的教育目標設置相關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運動精神,強化學生體育觀念和競賽意識的有效建設。不僅如此,在學生參與體育競賽活動的同時,也能夠對體育運動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并在今后的訓練和學習中行為表現方面更加規范。比如,教師可以合理地設置跑步競賽活動。通過田徑跑、接力跑及短跑長跑等多種競賽活動的組織,實現學生運動潛能的有效激發,也能夠讓學生懂得堅持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練學習表現的評價活動當中,根據自身的實際表現,分析在體育運動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也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實現運動經驗的分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實施激勵性的理念,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自信并保持積極、向上的運動觀念。
依前所述,德體共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在支撐小學教育事業實現素質改革方面所呈現的指導作用也比較突出。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本著德體共育的原則,將常規體育教學與德育進行有效融合。從而為學生營造全新的學習環境,讓其在參與體育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能夠在思想觀念、技能基礎和情感等方面實現提升。
(作者單位: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沙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