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可平
在小學體育的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合理選擇與充分整合,豐富體育內容的呈現形式,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下,以體育教學體驗為窗口,更好地拓寬思維與認知視野,形成教學過程的良好互動,全面保障學生的高效成長與發展。
1 基于網絡共享技術優勢,優化體育教學資源
體育教學往往采用的是講授、示范以及集中訓練等典型模式,受限于教學場地、設備以及天氣等影響,無法實現體育教學的高效發展。將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體育的課堂教學,能夠使體育教學拓展到媒體教室等區域,同時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共享等優勢特點,可以進一步豐富體育的教學資源,使體育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求,選取恰當的資源做好體育知識的延展。
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網絡上獲取大量與學生智力水平相適應的體育資源,圍繞課堂認知目標,選擇合適的資源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中,采用穿插動畫視頻、圖片講解等形式,增設一些基礎性的健康教育、體育健身等知識,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認知,掌握必要的運動常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對體育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效地延伸,選取和教學目標相一致的體育資源,將其引入到體育實踐活動中,如籃球等運動項目的由來等,鼓勵學生以合作探究等形式開展信息的搜集與自主學習,不僅增加了體育專項內容的教學深度,更有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廣度,對于學生高效儲備、運用體育知識具有重要基礎作用。此外,體育教師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組織學生集中觀看大型體育賽事或者運動員的紀錄短片,積極發揮情緒感染與榜樣激勵作用,引導學生感受體育精神的內涵,自覺培養勇于挑戰、吃苦耐勞等體育品格。
2 利用虛擬成像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呈現形式
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逐步實現常態化發展,主要體現在教學課件的制作、使用等過程,以富有變化的色彩、圖形等實現教學內容的生動、多元化輸出,有效契合了小學生的興趣特點。但學生成長環境的快速變化,使學生對于常規教學內容喪失學習興趣,而野外生存技能、跳水以及攀巖等項目逐步成為學生喜愛的體育學習內容。基于體育教學中信息化的智慧運用,將更加先進的虛擬成像等技術合理融入體育的教學實踐,不僅促進內容呈現形式的多樣化、科技化發展,還為教學內容的豐富與拓展提供了可能,在提升教學實效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助力作用。
體育教師可以將先進的虛擬成像技術應用于體育實踐活動中,將具有較高難度的體育動作制成相應的課件進行播放,使小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對體育的技術動作進行觀察,同時可以針對技術動作的細節進行準確放大,從而更加高效地完成體育教學。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虛擬成像技術開展競技比賽,組織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感受真實的比賽情境,提升體育競技的適應性,尤其對于高水平的體育賽事,可以預先利用虛擬成像技術感受對手的作戰實力,優化體育技戰術,提升競賽中的獲勝率。同時,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合理設計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性的體育游戲,使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有效激發創新思維,掌握運動技能。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虛擬訓練,針對野外求生、攀巖等具有危險性的體育項目,利用虛擬成像技術,可以使學生增強體驗感,在虛擬環境中開展體育項目練習,以沉浸式的體驗,有效感知體育訓練內容,安全、可靠地拓展并提升小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
3 立足新媒體信息化技術,促進師生開展高效交流
師生交流是影響教學氛圍與效果的重要因素,和諧的教學關系是有序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基礎。因此,教師在體育課堂實踐中,需要創新運用新媒體等信息化技術,有效把握小學生的實際需求,暢通師生交流渠道,提升體育指導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體育教師可以立足新媒體等信息化技術,在體育課程開始前,預先在網絡平臺上開啟教學調研,全面掌握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渴望學習的體育內容以及基本身體素質等情況,并以此為基礎,經過分析,合理調整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制定與學生發展需求相一致的教學目標,提升教學目標的可達成性。在體育實踐過程中,利用新媒體技術定期對學生的運動興趣、身體素質以及學習狀態等進行測評,準確了解學生的訓練進度與對體育課程內容的反映,進而采用動態調整的方式,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形式,有效保證教學效果的可靠實現。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可以將新媒體技術作為反饋形式,將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起始、過程以及最終測評等三個階段的表現情況錄制成視頻,將其作為教學評價的內容要素及時反饋至學生,使學生更加準確地了解自身進步情況,并針對體育技術動作開展自查,對比教學視頻,有效揣摩技術動作的關鍵,主動糾正動作行為,提升體育動作的規范性,實現學習等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市高新區康居西城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