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調紅 盧小蘭
【關鍵詞】泛昔洛韋;糖皮質激素;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的癥狀主要是順著周圍神經的呈簇集性分布的丘皰疹群以及皰疹,而且同時伴有顯著的神經痛[1]。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帶狀皰疹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質量一直是皮膚科研究的重點。因其病因非常復雜,單一藥物的效果欠佳,因而多采取聯合用藥的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泛昔洛韋聯合糖皮質激素對帶狀皰疹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的100例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19歲~64歲,平均年齡(34.72±2.95)歲;病程1個月~15個月,平均病程(5.39±1.42)個月;皮疹分布情況:腰腹部11例,四肢4例,頭面部10例,胸背部23例,會陰部2例。對照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20歲~64歲,平均年齡(33.59±3.14)歲,病程2個~15個月,平均病程(5.57±1.36)個月;皮疹分布情況:腰腹部12例,四肢4例,頭面部10例,胸背部22例,會陰部2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服用泛昔洛韋治療,每次0.25g,每天三次;觀察組加用潑尼松治療,每次10mg,每天三次。
1.3觀察指標
評判治療有效率的標準如下:(1)顯效:帶狀皰疹患者的疼痛顯著減輕,60%以上的皮損部位愈合,皰疹結痂脫落、萎縮的部位大于70%;(2)有效:帶狀皰疹患者疼痛有所減輕,30%以上的皮損部位愈合,皰疹消退的范圍為50%~60%;(3)無效:帶狀皰疹患者的皰疹消退范圍小于30%,疼痛無減輕。記錄兩組的結痂時間、止痛時間、脫痂時間和止皰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的結痂時間、止痛時間、脫痂時間和止皰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病毒性皮膚病,是由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侵犯機體的皮膚和神經節,而引起沿周圍神經分布的神經痛和群集皰疹等特征[2]。帶狀皰疹的發病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緊密相關,采取一定的對癥處理后,大部分患者會出現后遺神經痛,而且疼痛的持續時間通常會超過1個月,是帶狀皰疹頑固性疼痛和難治并發癥之一[3]。患者的典型癥狀為閃電樣、燒灼樣或撕裂樣疼痛,即使是輕度的觸摸皮損部位,也會產生無法忍受的和嚴重的疼痛,具有單側、局部、慢性病程、間斷性發作或持續性發作的特點[4]。潑尼松具有比較顯著的抗過敏效果和抗炎效果,可以有效抑制結締組織的增生,使細胞膜的通透性以及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明顯降低,不僅可以抑制炎性滲出,還可以抑制組胺和多種毒性物質的釋放和形成[5]。泛昔洛韋在肝臟內會快速地轉化成噴昔洛韋,在宿主細胞磷酸化和胸苷激酶的作用下,可以進一步轉變成噴昔洛韋的三磷酸鹽,從而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直接產生抗病毒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的結痂時間、止痛時間、脫痂時間和止皰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泛昔洛韋聯合糖皮質激素可以更好地減輕癥狀,縮短結痂時間、止痛時間、脫痂時間和止皰時間。
綜上所述,泛昔洛韋聯合糖皮質激素對帶狀皰疹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