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芳
【關鍵詞】人工流產;陰道流血;護理方法;探討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到我院進行人工流產手術以后出現陰道流血的60例女性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平均30例,其中實驗組患者已婚18例,未婚12例,對照組中有已婚17例,未婚13例(χ2=0.0615,P=0.8041);實驗組,年齡21歲~39歲,平均年齡(29.05±8.82)歲,對照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9.52±8.94)歲(t=0.2150,P=0.8305)。本文所有患者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經統計學軟件進行一般資料檢驗之后(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人工流產手術的原則;②均意識清醒、精神正常;③均沒有嚴重的婦科疾病;④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而且臨床資料完整。
1.2.2排除標準:①妊娠期超過3個月;②對本文所應用的藥物過敏/不耐受的女性;③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④帶器妊娠者;⑤異位妊娠或葡萄胎者;⑥每日吸煙超過10只或嚴重酗酒的女性;⑦生殖道炎癥的女性;⑧體溫過高的女性;⑨因各種原因不能完成本次研究而退出者。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手術以后要密切觀察女性是否存在腹痛等相關不良狀況,評價手術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和陰道流血的情況,針對性的予以相關的護理指導,告知女性在1年內存在剖宮產史或者6個月內有人工流產的需要留院觀察,且留院觀察的時間不得少于6h,遵醫囑對女性進行用藥。
對所有實驗組的女性配合應用綜合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心理干預:人工流產不僅會對于女性的生理健康產生損害,也會對其心理產生一定的負擔和影響,使一部分女性產生焦慮、恐懼等多種不良的心理情緒,且會對手術以后的康復產生一定影響。臨床護士要積極與女性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并提供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如對其進行心理情緒的疏導,盡量減輕不良的心理壓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2)病情觀察:在留院觀察的過程中要密切觀察女性是否存在出血傾向,如果存在出血則需立刻向醫師進行匯報,同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處理。遵醫囑用藥,如果術后陰道流血時間較長(超過10d),則需為其進行B超陰道檢查,如果子宮中發現有明顯的殘留物則需要進行清宮術[1]。(3)用藥指導:指導女性要定時定量服用相關藥物,如應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等,能夠有效促進自身身體狀況的好轉和康復。在臨床用藥過程中,禁止隨意更改藥物的使用時間和使用劑量。在女性服藥前應告知各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使其做好心理準備工作,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對康復進程造成影響。
1.4觀察指標
(1)統計所有研究對象的護理滿意率,將護理滿意率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個等級,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率調查表進行評分,如果滿分超過90分則為滿意,如果滿分為60~89分為基本滿意,如果評分不足60分則為不滿意。(2)統計所有研究對象經過不同護理干預后的陰道出血總量和止血的時間。
2結果
2.1護理滿意率實驗組經護理以后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出血情況實驗組陰道出血量、止血時間分別為13.15±5.82ml、2.51±0.84d,而對照組為27.83±6.84ml、5.77±2.14d,由此可見前者優于后者且P<0.05。
3討論
臨床研究認為,人工流產的過程雖然短暫,但是會引起嚴重的疼痛,這會對人工流產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但人工流產術已被廣泛的應用于臨床上,所以這種技術也解決了多種難產等問題。本文人工流產者均是通過宮頸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因其具有毒性較小,且沒有明顯的蓄積等優點而被應用于人工流產手術中,但該藥物可能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產生損害,導致臨床患者很有可能發生血壓降低和呼吸淺快的情況,應引起臨床的重視[2]。對患者進行宮頸擴張時容易導致宮頸出現損傷,使術后發生嚴重的宮頸炎,甚至有可能誘發子宮宮頸功能不全,導致患者形成習慣性流產。由此可見人工流產最重要的環節是宮頸擴張,在進行人工流產前適當的通過藥物進行宮頸擴張能夠降低患者出現的痛苦,也能夠有效地降低操作難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手術并發癥的出現。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工流產術后陰道流血的有效護理方案,通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及時的從多個方面對維持女性良好心態提供相應的策略和方法,如對女性病情進行觀察與生活指導,對女性用藥行為進行規范,有效促進生殖系統的康復,同時也能夠提升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的舒適度[3]。綜上所述,對于人工流產術后出現陰道流血的女性配合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滿意率,縮短止血時間,減少陰道出血量,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