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霖
摘 要:語文課程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進行其他課程學習以及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語文素養的培養要通過課堂教學來開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的課堂活動方式和教學設計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引導,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還可以保證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途徑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且小學語文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現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了很多思想品德素質教育,致力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是現在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應該遵循其要求,盡最大努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課堂中去,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激情。
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關鍵,不管從人格魅力上還是其學習方法上。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學習也是一樣的。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學習態度決定學習成績,學習態度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培養。對于以上的學習問題,教師首先指導學生端正學習作風,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認真對待學習,按照相對應的學習要求去完成作業,以此來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
二、引導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地學習
當今提倡學生作為主體,可以自主學習。在現在的小學教學中并沒有讓學生踴躍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受舊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是占據重要位置,并不能引導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中,而是被動地接受學習。由于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比較枯燥,教師的講課方法依舊比較傳統,所以學生興趣不高。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設計一些教學情境或者課件。
例如,在教學《我國的傳統節日》時,在課前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傳統節日的課件或者視頻,如春節的介紹,在
課前讓同學們帶著好奇心去觀看視頻,以此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去,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豐富教學方式
教師應該突破舊的教學方式,改變教學觀念,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使枯燥的語文課堂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吸引學生的學習情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中國美食》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師在課前可以先播放一些關于美食的視頻,讓學生去了解中國美食。豐富教學手段是創造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方法,教師應該利用教材內容抓住教學重點,刺激學生的興奮點以此激發他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四、組織多樣的活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新課標要求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組織學生參加多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開闊視野,豐富經驗,增加實踐經歷等。因此,老師需要組織學生多參加這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收獲知識。
例如,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時,老師可以組建一個比較有意義的課堂,組織大家一起去植樹,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在植樹的過程中去了解植樹的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讓同學們明白團結的力量,讓他們知道即使自己貢獻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力量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如此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熱愛,還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成長。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對小學生的學習有著引導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小學階段語文的教育工作,要做到從小抓起、從小培養。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課堂實際情況,跟隨時代的步伐,改良自己現有的教學手段、教學技巧,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學習效率,也能夠讓小學生掌握所學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馬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途徑探析[J].中華辭賦,2019(5):171-172.
[2]徐海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途徑探析[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4):130.
[3]章風玲.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7):90-91.